医疗IT标准化之路——专访儿童医院CIO

2012年12月初,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楼的大厅里,来看病的患儿与家长川流不息、神色匆忙,却没有人注意到天花板上赫然醒目的横幅——“深化医疗改革,提升服务水平、扎实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

【图】2012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大厅

“提升服务水平”是新医疗体制下医疗改革的一个重点内容。作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儿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成了北京大部分儿童看病就医的首选医院,而在儿童医院服务水平的提升过程中,信息化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谈到信息中心在医院所扮演的角色时,北京儿童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孙宏国认为,尽管医院的主体是医疗,但是信息中心作为现在医疗的重要支撑和提升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其作用和地位将日渐凸显。

然而,随着医疗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医院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新医改”体制的推出,医疗行业信息化也迎来了诸多的挑战。孙宏国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剖析了当前医疗行业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信息孤岛”严重 急待整合

孙宏国04年加入到儿童医院信息中心,出乎意料的是,他之前并非技术出身,而是一名药师。他说,在医疗IT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是信息技术背景。其实仔细一想,这个现象并不难理解,医院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医疗背景能够更好地从业务层面去阐述信息化的需求。正如孙宏国所说,在医疗行业的IT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椅子”放在哪,而不是怎么去做这把“椅子”。

“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有一个特点:起点很高 起步很晚”,孙宏国回忆说,儿童医院大概是从02年、03年才开始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的,最初的信息系统,目的主要是为了取代手工活,包括LIS、HIS、PACS、病理、手术麻醉、门户网站、OA等等,这些构成了医院的主干系统。

经历了十年余年的建设,各个支撑系统虽然说建立了,但是却带来了一个问题——信息孤岛,这也是当前医疗行业信息化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难题。

所谓的信息孤岛,就是每一个应用系统有一套单独的基础设施,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现在医疗IT发展的趋势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建设’,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信息系统是要辅助临床医生、护士为病人服务,如果服务的对象不能拆开,那辅助的工具当然也不能拆开”,孙宏国如是谈道。

举个例子,心脏超声系统和病人的临床病例系统,如果这两个系统是独立的,医生做心脏检查的时候可能只看检查目的,主诉是什么。但是现在,还需要看患儿是为什么收住进院的,主治医生怀疑哪里有问题,检查医生就可以重点检查哪里。由此可见,信息整合对临床医疗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明显。

精细化管理需要智能分析

正如上文所述,医疗信息化最初只是为了取代手工活,弥补手工操作的一些弊端。然而,却没有真正对医生看病起到很大的帮助,对医院来说,信息系统投入这么多年,也希望从信息系统获得产出。因此,基于数据挖掘的BI系统成为当前医疗信息化的又一个重点课题。

孙宏国谈道,原来医院都是粗放型的管理,现在都在精细化管理转型。精细化的管理要求用数据进行决策。对于医生来说,可以通过对病人健康数据的分析结果,做出更准确的医疗诊断。对于医院来说,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判断专业发展的好不好,采购的东西是否合理等等。

尽管BI对医院的运营管理和医生看病都非常有帮助,但实施起来却没那么简单。“BI是一个深水区,一定要先想好了,不能做到哪想到哪,必须得有一整套的方案”,孙宏国强调,“现在主要一个问题是缺乏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差别非常大,各个医院需要的信息系统是非常个性化的,没有哪一套系统是可以对两家医院都通用的,但现在也没有哪一家厂商会专门去为某个医院去做定制化。”

据孙宏国介绍,儿童医院也已经开始了自己的BI项目,包括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数据的再利用等,系统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实时的,比如医生、护士需要实时用的;另一个层面是医护人员进行绩效考核需要用的;最后一个层面是院级的,这主要是关系到决策,比如发现一个科室怎么都做不好,分析结果表明原来是专业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可能就取消这个专业,以节省人力和物力。”

医疗IT的标准化诉求

“当前医疗机构的 OA系统、MIS系统、HIS系统、PACS系统等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医院管理与运营的发展需要。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从简单的业务流程应用逐步发展的统一平台、统一标准规范、互联互通的业务与管理相融合的新一代数字化医院建设”,这是国内某信息化专家对医疗信息系统现状的评价。

事实上,无论是资源整合,还是数据分析,都对医疗行业的IT基础设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需求——标准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深化医疗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医疗卫生信息化被列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梁八柱”中的重要一柱。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这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印证了——标准化已经成为十二五期间医疗信息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词汇之一。

结语:X86架构——医疗IT标准化之路

医疗行业信息标准化体系,是一个覆盖医疗卫生信息化各个层次的标准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业务上,要采用医疗行业公认并广泛采用的行业标准,例如术语标准、编码标准、文档格式标准等。在技术上,建立数据标准是必要的,此外还需要通过其他各个层次的开放标准开始先数据交换、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例如采用HL7标准可以规范临床医学和管理格式,降低信息系统互连的成本,提高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程度。在硬件层面,更需要采用开放化、标准化的平台。

作为工业标准x86架构的推动者,英特尔也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帮助医疗行业在系统信息化建设中利用国际资源与国际标准,实现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行业发展,推动中国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并通过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x86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为医疗信息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11年4月全新的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7家族面世以来,凭借出色的能效表现以及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的全面增强,迅速得到了合作伙伴支持与客户的认可。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7系列,不仅芯片本身拥有很高的可靠性,除此之外芯片外围的系统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比如冗余电源、软硬结合的高可靠性等。

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把x86平台作为承载其关键业务的首选平台。据了解,儿童医院的LIS系统就是采用的英特尔至强的处理器平台。LIS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即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是医院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图】北京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