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次了解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的架构后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1)SDN真正的客户需求在哪里,它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2)集中控制和集中网管的本质区别是什么?3)它是不是和软交换差不多?这些疑问也不无道理,简单地将控制和转发分离之后难道就能产生诸多神奇的效果?新浪博主russell认为:SDN一点也不神奇,它是来自于IT领域的一种必然需求,是过去60多年来IT越来越去硬件化,以软件获得功能灵活性的一种必然趋势。
SDN不能化腐朽为神奇,而仅仅是能够为IT产业增加一个更加灵活的网络部件,在局部来看,它似乎是个颠覆性的实现技术,但是从总体来看它不改变现有网络的体系结构,它只是提供了一个设备供应商之外的企业、运营商能够控制网络自行创新的平台,使得网络创新的周期由数年降低到数周,换句话说,企业、运营商创新是为了满足最终内外部用户的需求,网络创新周期缩短了、简化了,也就意味他们的竞争力更强、他们的客户更加满意。
同时,SDN的本质就是让用户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充分控制网络的行为,让网络软件化,进而敏捷化。那么为什么网络需要软件化、敏捷化?当然是为了更加快速地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附带的降低一次性投入和运维成本。而SDN的可编程可以分为三步,从设备提供商可编程转变为用户可编程;从设备可编程转变为网络可编程;网络和IT应用的无缝集成。
SDN带来了一种潜在的,令领先厂商害怕的可能性:标准化的转发面,由此带来的同质化竞争将使得网络硬件利润急剧下降。这种风险是存在的,而且是大概率的,但是必然有一部分利润要转移到芯片和控制器软件上,就如同PC的Intel和Microsoft一样,虽然这两个领域并不是100%相同。有人也许会想到控制器软件市场可能受到开源社区的侵蚀,但SDN控制器是网络的核心,其可靠性要求非常之高,除了极少数如同Google、Facebook、微软、Amazon这样的有能力进行网络软件开发维护的IT巨头外,大部分企业不可能基于开源软件构建商用的网络。
过去的十年,我们见证了开放的Google的崛起,也见证了封闭的Apple的二次焕发青春,当然我们应该理解封闭并不是苹果的成功因素,聚焦并将事情做到极致才是其关键成功要素,模仿其软硬件+AppStore一体化的封闭商业模式无异于逆潮流而动,我们如果同时注意到DEC、SUN的衰落就不会模仿不可复制的苹果。同样我们也见证了VMware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变为IT领域站在价值链顶端的巨人,云计算使得当年玩具一样的虚拟化技术成了IT的核心。另一方面我们也见证了固步自封,自取其辱的两个例子,一个是Nokia,另外一个是柯达,无视来自于消费者的市场力量,忽视或对抗大趋势,无论你曾经多么辉煌,都会被消费者所背弃。
SDN带来的变革不会太令人惊讶,虽然很多人将其和PC产业之于大型机/小型机相比,但是其面临的市场空间和目标客户均注定了其没有PC那样伟大,当然它的参与门槛也要高得多。如果强要和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某次变革相比较,我更倾向于将其类比于将虚拟化技术的兴起,有了服务器虚拟化,你不必关注你的计算/存储实体到底在何处,IT的整合和资源利用率提升成为可能;同样,有了SDN,你不必关注到底是什么样的黑盒子在转发流量,你只需告诉SDN控制器我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服务。
2012年SDN作为一个热门话题被频繁提及,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SDN或许是网络的明天——承载着许多美好的愿景,但是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我们就数据中心网络与SDN趋势采访和整理了业内一些主流厂商的观点。
华为:目前还只能说SDN具备改变网络产品市场格局的可能性。我们知道,当前Openflow/SDN还面临着标准化、适配的可编程硬件、集中和分布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同时SDN的杀手级应用还未形成,这些都制约了SDN真正地商用。但这些问题不影响部分客户和厂商在SDN方向上进行积极探索,华为也持续投入SDN的研究和关注SDN的发展,合时宜地推出端到端的SDN解决方案。
华为企业业务BG 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产品规划部部长 宁军
Q:请问您如何看待目前数据中心网络正在经历的变化,比如向大二层扁平化网络迁移的趋势?
答:从业务和基础设施两方面来看,企业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正从当前多个传统的DC向整合的新一代数据中心演进,同时也从多端口GE服务器向整合10GE服务器切换,基础设施建设周期相对网络要长,从保护投资角度来看需要网络也能随着新一轮DC建设而持续演进,如大容量、高密度、40/100G演进和网络融合能力等;另一方面从业务角度,云计算典型特征是资源统计复用和业务按需分配,也推动了网络的虚拟化以及网络与云业务融合,首先网络能够把自身的资源进行虚拟化如设备、大二层、NVo3等虚拟化技术,同时网络将其资源开放给云业务,能随云业务的变化而按需变化。
上面提到的大二层扁平化网络的趋势,这主要归因于企业对资源池化规模和低延时的诉求,但当前计算资源池化规模不够大以及DC主流的模块化建设布线限制,因此大二层扁平化有需求但有些限制需要突破。
Q:在云环境下,计算、存储资源通常以资源池的方式构建。资源池内的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应用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资源池的不断扩大,网络将如何应对?
答:资源池化是云计算典型的特征,并且这种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网络应对此方面的快速变化,应该有两方面的准备来构建真正的网络虚拟化:首先是要做好网络与虚拟化服务器的衔接,即虚拟机、vSwitch和ToR交换机的衔接,客户的核心诉求主要围绕虚拟机的感知、交换、安全和运维。不论是802.1Qbg还是802.1Br等标准只要能够解决客户核心问题提供端到端的完善的解决方案,才是关键;其次是网络虚拟化能力,即将端到端构建虚拟化二层网络的能力,需要涵盖DC模块间、DC楼层间和DC间的二层虚拟化的能力,而华为在此方面秉承标准和开放的思路持续在标准的TRILL/SPB/VPLSoGRE持续投入和完善,构建端到端虚拟化二层网络能力。
Q: 贵公司如何看待SDN趋势,在这一问题上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是否有对应的产品?
答:最近SDN逐渐热起来,尤其是数据中心,不少客户也提出来需要网络能平滑演进到SDN。整体看SDN主要有两种模式:解决实际问题模式和学术研究模式。前者主要聚焦当前客户的关键问题,以VMware收购Nicira为例,Nicira主要解决当前网络无法灵活快速构建端到端虚拟的二层网络,其基于SDN利用软件Overlay技术提供虚拟机间快速的二层互通隧道。而学术研究模式即以斯坦福为代表Openflow革新的SDN,将控制与转发完全分离,并重新定义流转发模式,提供全新的网络业务模式。华为对当前SDN两种模式都在持续跟踪,侧重于前者即利用SDN模式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当前华为虚拟感知方案nCenter就属于这种模式,即 nCenter集中管控物理与虚拟网络,通过与虚拟化平台开放API,动态地迁移网络相关配置。而对于Openflow/SDN模式,华为倾向于与客户联合创新提供灵活可编程的Openflow交换机,目前已为华为重要客户腾讯提供了Openflow交换机,与其Controller配套提供流量可控的网络。
总而言之,开放、动态、集中控制和灵活的SDN要在数据中心规模商用,杀手级应用是关键,因此华为将聚焦客户实际业务问题提供端到端完善的SDN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也持续关注Openflow标准将合时宜地推出网络OS和Openflow产品。
Q:您认为SDN的发展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最大的阻力是什么?您对未来各厂商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持什么样的看法?
答:SDN最大的阻力还是杀手应用,即针对客户关键问题提供完善SDN解决方案。前面提到的Nicira SDN解决方案就是比较好的实践,即利用软件方式快速为云计算提供了动态地虚拟二层的网络连接,当然其方案并非完善,还存在转换网关和性能等应用限制。
SDN除业务应用外还需要很好地解决业务对接和网络对接的问题,业务对接主要是网络与云计算业务平台的对接,即需要从IT视角看待和理解网络资源的虚拟化,而当前网络现状与之还存在差距;网络对接即虚拟网络与物理网络对接,标准化趋势非常清晰,但应用推进的速度却比较缓慢。而Openflow主导的控制面与转发面间分离思路在标准方面更新较快但成熟度还有明显不足。以上这三个方面都将阻碍未来各厂商SDN方案之间的互操作。华为一直积极参与 SDN标准的制定,为客户构建标准的可互操作的端到端的SDN解决方案。
Q:您认为在网络层对服务器虚拟机的管理控制是否必要?
答:服务器虚拟机属于计算资源,应该由虚拟化计算平台来管理和控制,而不是由网络层来管理控制。至于Hypervisor的虚拟交换机 vSwitch是谁来管理和控制目前主要有两个思路,一是由虚拟化平台来管理如vDS,另一个是由网络层来进行管理。从网络角度来看vSwitch本质上是一个交换机,如路由协议、转发、访问控制、QoS和运维等网络交换机的属性,由网络来管理和控制会相对专业些,也是符合客户统一运维的需求即物理和虚拟网络统一维护。但这部分需要与虚拟化平台紧密对接的,目前来看虚拟化平台标准和开放性不足使得网络管理运维vSwitch推进速度较慢。
Q:您对“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如何看待?
答: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主要揭示了数据中心正在从以硬件主导向以软件为主导的趋势变化。近一两年数据中心的新概念非常多,其核心还是围绕企业业务核心问题,即如何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取得竞争优势,因此各类厂商也只有围绕客户的核心问题依托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赢得市场的成功。
Q:您认为SDN会不会改变整个网络产品市场格局?
答:SDN使得网络具有开放、动态、集中控制和灵活等特点,可很好地适应企业业务的快速变化,但目前还只能说SDN具备改变网络产品市场格局的可能性。我们知道,当前Openflow/SDN还面临着标准化、适配的可编程硬件、集中和分布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同时SDN的杀手级应用还未形成,这些都制约了SDN真正地商用。但这些问题不影响部分客户和厂商在SDN方向上进行积极探索,华为也持续投入SDN的研究和关注SDN的发展,合时宜地推出端到端的SDN解决方案。
博科:SDN 的最终实现毫无疑问将改变整体网络产品的市场格局。SDN带来的是开放和创新,用户将不再依赖某几家网络设备供应商,而是可以依靠开放标准对网络编程,从而实现从数据中心虚拟化适配到运营商流量工程等的客户化、编程化。用户可以依托SDN技术实现对整个网络层的数据转发、流量均衡和切换、规则下发等全面操控,对网络产品的重点将不再依赖传统RFC协议的支撑,同时网络产品的市场也将大大丰富。
博科资深网络技术顾问 沈之千
Q:请问您如何看待目前数据中心网络正在经历的变化,比如向大二层扁平化网络迁移的趋势?
答:当前的运营商和大企业用户在认真地考虑和实践跨越边界、跨越时间的数据中心实时服务,数据中心有走向大数据集中的趋势。随着虚拟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和云计算架构数据中心的建立,数据中心经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构建接入大二层的需求和大规模虚拟化技术的部署对数据中心网络支撑的需求,大二层需要可靠、有弹性、高性能的二层环境,同时大二层需要支持摒弃传统链路收敛的新一代链路收敛协议,比如 TRILL 技术;虚拟化技术不仅需要网络的协调性,同时需要新的网络技术支撑多租户环境和跨越三层的二层组网隧道技术,比如 VxLAN。对于高可靠数据传输的数据中心还需要下一代数据中心以太网 DCB 的技术,实现数据中心IP网络和存储网络的融合。
Q:在云环境下,计算、存储资源通常以资源池的方式构建。资源池内的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应用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资源池的不断扩大,网络将如何应对?
答:由于视频、移动设备、云计算的驱动,现在数据流迅猛增加,这不但改变了网络流量的特性,也创造了从数据中心到运营商核心的新的网络架构的需求。目前,企业在努力解决现有网络问题,包括安全性、稳健性和可管理性,并在网络基础设施上创造新的创收服务,这将推动SDN市场的大幅增长。最终的目标是提供高度灵活、并可在云中扩展的云优化网络解决方案。Brocade认为,这个“新”网络将由基于矩阵架构的网络技术提供支持,提供实现SDN的所有优势至关重要的任意到任意连接。这包括网络虚拟化、基础设施的编程控制、自动化与动态配置、按需服务插入以及按用量付费,都可以通过基于标准的软件编排工具来实现。云服务部署会加速,数据中心管理会更简单而网络运营会更轻松。
业内当前的SDN工作主要聚焦数据中心虚拟化。云数据中心的租户希望利用VXLAN等隧道协议实时地按需打造虚拟化网络。这些重叠网络可以涵盖客户自己的数据中心、托管环境和公共云基础设施。企业负载可以分布在这些不同的环境上。
• 众所周知,企业正在虚拟化,不仅有自己的分布式资源,而且有外包提供商、外包云提供商和移动用户。企业需要在这种全面分布式的基础设施上运营业务。这是目前全球大多数企业在IT领域所面临的现实。
• 鉴于此,云基础设施被认为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 我们推出了“虚拟企业”这一概念,其目标是让客户充分利用任意组合的私有云和公共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以最合理的方式处理计算、存储和应用。
Q: 贵公司如何看待SDN趋势,在这一问题上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是否有对应的产品?
答:目前数据中心面临着: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下,虚拟机爆炸式增长,以及铲车式的更新技术支持的要求等等挑战。因此,需要更高效、更自动化、高性能、高可扩展,灵活支持新技术的网络。为此,2012年五月博科推出了SDN战略。在9月的博科科技日上,更是提出了“创新简化网络”的理念。
软件定义网络这个架构将通过矩阵、虚拟化和自动化大幅简化网络。我们在这个架构中预想了四个截然不同的层:
• 网络层是物理基础设施,也就是客户目前寻求容量扩展和运营简化的地方
• 利用VXLAN和OpenFlow等技术,虚拟化层提供横向扩展多租户、最大化资产利用率以及实现快速的服务创建
• 我们认为应用层是用户真正体会到SDN影响的层,实现客户资产的快速定制和盈利。
• 最后是云管理层,由标准编排接口实现,反过来实现自动的服务配置和编排。
关于对应的产品:博科MLXe系列路由器引入新的24端口10千兆以太网(10GbE)线卡,从而实现业界最高的核心路由器密度,不但为软件定义网络(SDN)提供行业领先的密度和性能,同时能够在一个机箱内向上扩展至768个10 GbE端口。基于通过第四代硅创新而实现的博科MaxScale-160数据包处理器技术,新模块将现有10 GbE密度提高了三倍,并且是专为高容量、高性能数据中心核心和运营商网络而构建的。博科还为博科ADX®应用交付交换机推出12.5软件版本,在不牺牲性能或灵活性的情况下提供新的多租户功能。
这款新产品是在今年初宣布的博科SDN战略与愿景上构建的。SDN获得企业内部网络运营商和云运营商的广泛支持,因为它可在网络上支持更高水平的控制,将网络从静态、单一的框架转变为动态、敏捷和智能的架构。
Q:您认为SDN的发展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最大的阻力是什么?您对未来各厂商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持什么样的看法?
答:SDN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但它有把网络基础设施转变为创新平台的潜力。博科将与行业技术领袖以及网络运营商结成合作伙伴,并与开放网络基金会(ONF)等标准团体密切合作以实现这个愿景。SDN的成功取决于通过开放环境实现创新,从而为客户提供高价值、改变游戏规则的应用。
• SDN需要矩阵并为矩阵优化。博科看到这个趋势的来临,并打造了客户正在转向的基线基础设施,那就是矩阵。随着SDN越来越普及,我们的矩阵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关键的连接。由于意识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我们2月份在东京设立了OpenFlow实验室。我们的所有产品均为OpenFlow做好了准备,而矩阵是SDN环境中的关键元素。
• 博科把矩阵链接到SDN。SDN需要某种形式的矩阵,因为当用户把控制板从数据板分离出来时,就是建设一个矩阵。
Q:您认为在网络层对服务器虚拟机的管理控制是否必要?
答:作为提供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网络层,应该提供的是可靠、高性能和相适配的网络服务,提供对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相适配的技术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实现整体数据中心不间断运行、自动化部署的关键因素。在网络层上实现对虚拟机的反馈技术非常必要,但是纯粹的控制技术并非明智之举。
Q:您对“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如何看待?
答:作为虚拟化技术厂商提出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我们认为这将推动数据中心软件部署的发展并且带来新的软件技术,从而为整体推动数据中心的健康发展带来益处。
Q:一体机的流行趋势会不会对整个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产生影响?
答:我们认为无论是大数据技术或者是数据库一体机对于网络层的需求是一致的,数据中心的网络技术就是要满足这种高性能、高可靠需求,作为网络层需要满足所有类型节点的需求,一体机部署本身不会对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产生影响,但是数据中心流量模式的改变(横向流量的剧增)将对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产生影响。
Q:您认为SDN会不会改变整个网络产品市场格局?
答:SDN 的最终实现毫无疑问将改变整体网络产品的市场格局。SDN带来的是开放和创新,用户将不再依赖某几家网络设备供应商,而是可以依靠开放标准对网络编程,从而实现从数据中心虚拟化适配到运营商流量工程等的客户化、编程化。用户可以依托SDN技术实现对整个网络层的数据转发、流量均衡和切换、规则下发等全面操控,对网络产品的重点将不再依赖传统RFC协议的支撑,同时网络产品的市场也将大大丰富。
博科公司专注于运营商、企业网和数据中心的网络技术上,同时积极地发展下一代SDN技术,目前已经提供了从OpenFlow到OpenStack、从OpneScript到VxLAN 等多种下一代SDN技术产品。
H3C:参考PC产业发展,我们可以看到,SDN确实能够更灵活的满足用户需求。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面向企业级客户的网络市场和面向消费者的PC产业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区别。对于企业级客户来说,安全、可靠、易维护是一个普遍的需求。所以如何在以一种客户能够放心接受的方式推进网络架构的革命,是H3C最看重的。
H3C解决方案部部长 康亮
1、 贵公司在数据中心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是怎样的?
答:2012年,H3C在数据中心市场,聚焦于云就绪网络产品和解决方案。首先面向数据中心边缘虚拟交换需求,H3C坚持VEPA标准,推出了支持VEPA标准的S5820v2万兆TOR交换机;面向数据中心高密万兆接入和40G接口需求,S5820v2支持48个10g接入接口和4个40G上行接口,很好的满足了高密万兆TOR交换机的需求,另外S12500也推出了高密万兆接口板;面向大二层需求,H3C继续推出了业界唯一的4台核心交换机虚拟化技术:4×IRF2技术,很好的满足万台左右规模的大二层互联需求,同时也对TRILL和SPB等更大规模的大二层互联技术进行了很好的跟踪和准备。面向云间互联需求,H3C推出了EVI(以太虚拟互联)技术,实现大二层跨数据中心的扩展。另外H3C还在云计算数据中心虚拟化安全和安全虚拟化、云计算数据中心管理等需求上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
2、 和其他厂商相比,贵公司的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和技术有何优势?
答:整体来讲,H3C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优势是标准化和创新性并用,实用性和前瞻性并存。例如在边缘虚拟交换问题上,相对于CISCO私有的VN-TAG解决方案,H3C则面向未来,走标准化道路。H3C对IEEE的802.1qbg标准的制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率先推出了支持该标准的商用产品,并在积极推动产业链上其他公司支持该标准,为未来跨厂商的互联互通打下基础。另外,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比较缓慢的情况下,如TRILL和SPB 协议,H3C又积极创新,满足大部分客户的需求。如4*IRF2技术,就是H3C独有的满足万台左右规模服务器大二层互联需求的技术。在4×IRF2技术满足了95%以上目前客户的大二层需求的同时,H3C还保持着对TRILL和SPB技术的跟踪,以满足未来更大规模二层互联需求。这就是在实用性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前瞻性。其他技术和解决方案,如EVI、安全虚拟化和虚拟化安全等都体现了这个原则。
3、 对于数据中心网络的若干协议,如SPB、Trill、VXLAN、NGVRE等,贵公司的产品如何支持?
答:SPB、TRILL、VXLAN和NVGRE技术,都是云计算数据中心需求推动下的新的网络技术标准。他们解决的问题不一样,SPB/TRILL等技术是为了数据中心大二层互联需求设计的;而VXLAN和NVGRE是为了实现数据中心多租户和VLAN扩展来设计的。整体来讲这些技术H3C都在跟踪,也在某些产品上进行了协议实现。但是由于这些技术还都很新,技术程度度都不够高,产业上下游还需要配套,作为商业产品推出还需要一段时间。H3C会在适当时机,推出自己的相关产品。
4、 在管理自动化与智能化方面还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答:管理自动化和智能化面临的挑战是整个网络虚拟化的进程,网络虚拟化,也就是通过“虚拟层”实现网络物理实体和网络逻辑实体的解耦合与自适配,是网络自动化/智能化的基础。虚拟化网络通过提供丰富的北向接口被业务编排层调用,就可以实现自动化。目前主要的挑战就是网络虚拟化层技术的标准化、商业化、和实用化。另外,对目前大量存量网络产品的虚拟化和自动化也是一个挑战。目前Openflow只解决了增量市场的问题,对存量市场还没有很好的考虑。
5、 在数据中心网络互操作方面,业界的现状如何?还面临哪些挑战?
答:数据中心很多创新技术,如虚拟边缘交换,大二层技术等等都已经出现了业界标准。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厂商用私有技术体系来实现各自的解决方案,如cisco的VN-TAG, OTV等技术,因此目前互操作性还是有一定的问题。标准的普及还是取决于标准的成熟度、上下游产品化进程、和目前主流厂商对标准的态度,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数据中心网络互操作性的进展。
6、 对于SDN和OpenFlow,贵公司的观点和策略是怎样的?
答:软件定义网络在标准化和开放性方面和H3C的基本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我们很乐于看到SDN的蓬勃发展。我们很早就意识到,对于整个IP 网络的集中管理具有很多优势,因此,过去几年中,我们的智能管理中心早就承担了网络管控的这么一个角色,这也是和SDN将数据转发和控制面相分离从而集中管控的理念是一致的。从开放性而言,H3C一直致力于标准化接口的开放工作。
对于SDN以后的发展,关键的分歧在于开放接口的体系,也就是目前OpenFlow所作的工作。OpenFlow作为SDN体系中一个重要的 API接口规范,确实做出了很多的前期工作,但是目前利用OpenFlow形成的有别于传统网络解决方案的杀手级应用还很欠缺,并且在芯片支持方面,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商用级产品,所以,H3C认为SDN对于网络解决方案的重构尚不具备一蹴而就的基础。
虽然OpenFlow的规范近期更新较快,但是作为一个新兴标准,还存在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安全性和可靠性。未来在SDN的理念下,一定存在几套类似的标准,两套以上的侧重安全和稳定性的商用规范和多套侧重开放和灵活性的开源规范。H3C已经做好准备,从满足用户需求角度出发,在实现 OpenFlow的前提下,用更具特色的商用规范来重构现有的IP解决方案。
7、 在SDN大潮下,网络厂商未来该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和竞争力?
答:参考PC产业发展,我们可以看到,SDN确实能够更灵活的满足用户需求。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面向企业级客户的网络市场和面向消费者的 PC产业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区别。对于企业级客户来说,安全、可靠、易维护是一个普遍的需求。所以如何在以一种客户能够放心接受的方式推进网络架构的革命,是H3C最看重的。
在SDN的发展过程中,H3C将会秉承服务至上的基本原则,对最终客户,通过优化的解决方案和高质量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通过良好的服务提供更优秀的用户体验;对渠道,提供更良好的品牌号召力;对合作伙伴,提供平台吸引更多伙伴在H3C的产品平台上进行应用开发。通过服务打消客户对于网络架构变革带来的顾虑;通过服务,打造SDN浪潮下的H3C生态系统;通过服务,发掘更多的用户需求不断丰富自己的商用规范。
H3C相信,客户真正选择的会是一个具有良好售前、售后服务能力,产品和解决方案兼具成熟度和先进性,并具备相当的品牌的公司作为自己的网络供应商,这也是我们努力做到的。
8、 对于实现全面支持云计算的云网络而言,网络业还面临着哪些挑战?未来该如何应对?
答:整体来看,网络面临着虚拟化和自动化两大挑战。正如我们前面讲的,虚拟化意味着物理网络实体和逻辑网络实体的解耦合和自适配;而自动化则意味着虚拟化资源的北向接口和软件编排。从而可以实现网络和应用的紧耦合,最终目的是提升工作效率、降低tco,使得IT更加成为业务的使能器。这些都是我们的工作方向。
锐捷:SDN会对网络产品市场格局产生影响,且涉及的产业链会很宽广。SDN和NOS也是网络厂商努力的方向,锐捷着力于安全方面。明年会有一些试点部署。
锐捷网络交换机与数据中心产品线经理 项小升
锐捷在2010年推出了融合网络的概念,FCOE和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渐成趋势。而锐捷的”VSU”则解决了虚拟化之后的虚机迁移安全问题。“核心层虚拟化,接入层多链路。”SDN的发展需要网络厂商的支持,像IPV6一样,需要考虑的有很多,尤其是用户的接受程度有待验证。在教育以及互联网领域会发展的比较快一点。
我们对SDN的理解首先是网络设备控制面和转发面,期待用软件替代硬件的捆绑性。腾讯已经先行做这个事情了,我觉得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跟服务供应商进行联合实验室解决问题。整体希望能够降低产品研发部署成本。在我们自己内部对SDN 的理解方面,由于希望能够降低现在研发人员的开发成本,直到现在搞JAVA的非常好招但是招一个设计人员非常难招,我们希望通过SDN之在招研发人员方面能够降低一些成本。SDN的趋势不可逆,所以我们要积极应对。整个SDN来看现在是有多种声音的并且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理解SDN。SDN到底能做什么?通过我们自己的分析,SDN首先能够通过集中控制实现流量负载均衡。现在流量负载均衡相对比较简单。2008年我们跟清华做的多波的数处理,区分路由,代替STP。
其中一点,仿真实验平台,这是Openflow提出最原始的东西。我们跟清华大学在搭建一个最大的仿真实验平台。软件定义传感路由主要是无线,无线我们认为是最先能够在SDN得到应用的部分。
现在我们在企业网包括学校里看到架构已经变了,变成一个傻瓜式的核心交换机,SDN就是想把控制再抽出来一层,通过ONS来做。这样是把整个控制往下移,移到接入交换机这块,实现了整个循环上身的过程。商务提到有人提出将传统的PC与软件与硬件的分离早有了一批IT巨头,以前PC就是一个专业化市场,对于网络设备来说它的市场不可能进入普通设备市场,不可能有一个大的飞跃,如果要出现巨头,那就只能干掉以前的大巨头。这里面最敏感的就是思科。SDN叫做软件定义网络,一种是抽出来放到服务器上编程,另一种思科08年就开始做可编程了,是在路由器和交换机上编,我们现在是要抽出来,是把整个产业链打开,思科这种产业链控制仍然的还是路由和集中交换。思科提出的开放网络环境,让网络的每一层皆可编程。通过这种方式整个架构核心仍然还是网络设备,这跟我们前面所想要的SDN或者分享的SDN是不一致的。
锐捷在SDN方面做了什么呢?我们在数据中心交换机以及接入交换机无线方面全面支持了Openflow。同时兼容锐捷和技术厂商的Controller。我们为什么一直没有对外发布?大家知道我们成为厂商来说直接产品化的话时间永远跟不上它的变化我们跟乐视和新浪等很多同仁一直在做SDN的应用,明年会在大学做出一个实际的案例。锐捷在今年9月份Openflow队成立,我们一直在跟进这个事情。Openflow协议并不复杂,要实现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要实现很快能实现,但是实现完了以后厂商进行产业跟进是很头大的事情。
根据工作负荷按需分配动态调度资源,提高数据中心的目的达到资源调配的目的。是对数据流进行合理的迁移。迁移过程中使用的是Openflow,达到整个节能目的,这是在数据中心里比较好的应用是我们重点接下来要做的一件事情。
另外我们在网络服务商整体处理,包括乐视,包括阿里巴巴我们一起在做这样的一个事情,谈一些Openflow的东西。我们迎接这个挑战,跟乐视成立了一个联合实验室,SDN是我们重中之重的事情。
瞻博网络:SDN在相对比较简单的环境中,相对比较集中的场景下会得到比较多的应用。而相对范围很广,如在跨国、跨洲的大型网络里面做这种集中控制有本身的难度,不会那么快。
瞻博网络大中国区技术总监 王卫
SDN/Open Flow就和两年前的云计算一样,几乎是大家必谈的一些名词。其实SDN本身的概念是很大的概念,网络设备本身其实只是SDN整体组成部分其中的一个部件而已,包括Open Flow,只是SDN整个架构中的通讯接口协议而已。SDN整个的理念谈起来就很大,有点不知道该从哪儿着手去谈。首先SDN的目的是什么,其实我看到很多的解读是什么呢?就是说有了SDN,有了Open Flow以后,我可以说用更便宜的硬件,有一个统一的指挥,让它能够实现成本更低廉的组网,这是一种解读。另外一种解读,是说SDN的目的是什么呢?因为建网的目的就是为了支撑我网络上面的应用,建网不是目的,应用是目的。SDN真正的目的呢?其实我是同意这种观点的,是为了让网络能够更好地感知我上行需要支持的应用,这样更优化地调配资源,更合理地去分配网络资源来支撑我的应用,让应用跑得更好、更优化,这是真正灵活的地方。所以SDN各种各样的调度,其实都是为了我有很灵活的应用部署,通过一个很强力的手段让我的网络资源支撑我的应用,这个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这里面SDN包括有集中的控制器,还有具体执行的每一个节点,其实就是网络设备。就这个结构来看的话,SDN本身也是有适用的场景,SDN目前最强有力的推手其实是Google,最先的应用场景其实是在数据中心里面,因为数据中心物理的范围不大,设备都很集中,拓扑也非常简单,所以用SDN去调配资源的时候会很容易,包括几个大的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这个是它相对来讲比较简化的一个网络。我认为SDN在相对比较简单的环境中,相对比较集中的场景下会得到比较多的应用。而这种相对范围很广,就是说跨国、跨洲的大型网络里面的话,其实做这种集中控制有本身的难度,没有那么快。以Google来看,Google的网络是分两张,一张是内网,就是做数据中心之间大量的数据互联,另一张是外网,就是我们今天访问Google,访问到它的门户,我们去做一些业务的时候都是通过外网访问到。它的外网就规模很大了,分布到全球。所有的外网还是有传统的路由器来搭建,在它几个数据中心内网互通的时候,相对来讲应用场景比较简单,是用SDN做了一些尝试。所以SDN我认为也是有它的适用的场景和发展的过程,不是说任何的环境下SDN就都好使。
思科:Cisco ONE开放式网络环境是对于更加开放、可编程、具有应用程序感知能力智能网络愿景的关键所在。在这个愿景中,网络将转变为更加高效的业务引擎。利用思科的开放式网络环境,客户可以获得全面而可靠的各种能力,以满足新兴的企业要求和运营商要求,进而以渐进的方式驾驭网络智能并为新业务平台提供价值。
思科首席技术官 PadmasreeWarrior
SDN或者网络虚拟化不会造成核心网络基础设施的同质化和重要性降低,相反的是网络基础设施将在推动架构虚拟化、高性能、规模化、安全性、灵活性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思科提供的开放式网络环境(ONE)将应用编程接口、控制器和网络虚拟化进行一体化完备整合,同时也能帮助客户根据需求灵活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或多种方式用于其网络平台结构。
SDN和网络虚拟化是否将决定市场转型?这一转型对行业中的网络解决方案厂商而言是机遇还是挑战?思科全球首席技术官Padmasree Warrior坚定地认为:“首先,SDN或者网络虚拟化不会造成核心网络基础设施的同质化和重要性降低,相反的是网络基础设施将在推动架构虚拟化、高性能、规模化、安全性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用户需要让他们的核心网络基础设施与服务器和交换矩阵等实现无缝整合,通过统一化的物理、虚拟整体架构,实现混合服务器和管理环境等方面的能力,而思科在这些方面具备丰富的领先技术、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虽然SDN和网络虚拟化可能会带来新的业务模式,但就像新的汽车方向盘操控方式不会降低发动机对汽车的重要性一样,网络基础设施也不会因为这个行业转变的发生而降低重要性。”
思科正致力于与业界领导者、学术组织和标准机构合作,开发新兴的网络技术。思科认为,网络架构“一刀切”的方法无法支持多样化的编程性要求,因此推出一种全面而广泛的网络可编程性实现方法——思科开放式网络环境 (Cisco ONE, Open Network Environment) ,旨在帮助客户利用诸如云、移动性、社交网络以及视频等趋势推进下一波的业务创新。Cisco ONE 可提供灵活的应用程序驱动的网络基础设施定制,帮助客户实现各种业务目标,例如提高服务速度、资源优化以及加快新服务的获利。
思科的开放式网络环境目前已经能够支持广泛的部署模型:对于大学等机构组织,可以使用适用于 SDN 研发的概念验证控制器和 OpenFlow Agent 进行网络组成部分的规划和“园区网划分”;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可以实现通过编程访问进行网络流量管理;云提供商能够为可扩展的多租户云部署提供自动化的资源调配和可编程覆盖网络;运营商能够通过编程访问、政策和分析对服务交付进行优化和实现商业价值;商业企业可以实现虚拟工作负载的私有云自动化,包括 VDI(虚拟桌面基础设施)等。
思科开放式网络环境集合了一组丰富的平台 API、Agent 和控制器,并且覆盖了各种网络技术。Cisco ONE 不仅涵盖了从传输到管理和协调的整套解决方案,而且还补充了当前的软件定义网络方法。利用思科的开放式网络环境,客户可以通过跨多层的网络可编程性和抽象性来驾驭智能网络,提供丰富的协议、行业标准以及基于应用的部署模型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