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小型机自主创新之路

对于中国计算机产业来说,“玻璃房子”的回忆曾经是一代代计算机工作者心中的“痛”,由于国内计算科学技术空白,国外厂商对中国实现禁运政策,即使出售服务器、大型计算设备给中国,很多国内关键业务部计算机被“玻璃房子”监控使用,尤其在承载关键业务市场,国外品牌一度具有统治性的优势,积极发展自主创新的产品成为我国实现信息产业转型发展的必需之路。

破国外小型机“真身”国产主机将走自主之路

相对国外完善的服务器产业链,国产服务器厂商大部分是以“技工贸”模式起家,从最初完全进口到OEM(贴牌),再到现在自主品牌,面对国外厂商对市场的蚕食践行着生存之道,不断地追加技术投入,特别是“天河一号”、星云超算等一系列国内HPC在世界计算领域崭露头角,使得中国高性能计算在应用上有着长足的发展。

小型机垄断 自主化势在必行

然而,国内企业级关键应用硬件平台一直主要都采用国外小型机系统,特别是IBM、惠普和Oracl三家在市场销售上占据垄断地位,在成本高涨和信息安全问题凸显的背景下,打破关键应用行业垄断对国产高端服务器产品需求日趋强烈。

破国外小型机“真身”国产主机将走自主之路

2011年中国关键应用主机品牌市场销量分布(数据来源:CCID)

从数据调查分析,2011年中国关键应用主机品牌上主要是IBM、惠普和Oracle三大国外巨头所占据,市场份额共计高达85%以上形成绝对的垄断地位。由此可以想象国内关键业务都运行在国外厂商的大型主机系统上,信息安全完全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

而企业级信息安全方面,针对政府、金融等重要行业信息系统主机的攻击事件频繁发生,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发布的安全报告显示,仅2012年10月,我国境内被木马或僵尸程序控制的主机IP数量就超过290万,环比大幅增长369.8%。其中,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IP总数为59139个,被美国服务器控制的境内主机高达1938926个。由此,在网络环境下,主机是保障信息化应用的基础设备,特别是各类行业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主机系统安全,承载着大量的关键数据信息和业务系统成为关键。

近年,x86服务器市场高速发展,不仅带动主流服务器市场应用,同时在关键业务上也逐渐深入。随着大型主机再次回到企业计算的中心舞台,高端服务器一直都是国内厂商设计的“短板”,大型主机市场被国外厂商高度垄断,金融行业的关键业务系统基本全部运行在国外产品上,不仅带来了国家信息战略安全隐患,而且国外产品技术封闭、成本高昂、服务周期长等问题带来的困扰,将进一步激发国内厂商摆脱对国外大型主机的依赖,增强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破解大型主机国产化难题

对于大型主机服务器市场主要分为非X86和X86,正如前面谈到前者主要由IBM、惠普和被甲骨文收购的Sun三大巨头主导,无论是出货量或市场占有率,这三家的市场份额总和均超过了80%。但高端服务器市场并非国外厂商“天花板”,国内厂商开始挺进高端,无论是曙光高性能计算国内市场36%的份额,还是华为自主研发八路服务器,以及浪潮在高端产品层面形成了8路、16路、32路、64路四个系列产品的规划,足以看到国产厂商在替代小型机关键业务领域的成果。

破国外小型机“真身”国产主机将走自主之路

采用国内厂商服务器的高性能计算制造商

云计算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新的计算变革,在云计算模式下,大量小型的分散系统被整合到一起,形成巨型信息系统,其中的关键部分就是数据库,而大型主机相比通用型服务器将具有更加强大的处理能力,具有高可靠、高扩展、高集成度、高能效、低成本等特性,是关键业务最优的平台选择。

而对于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个变革时期,从国内外产业发展角度看,在云计算这种应用模式变革的机会上,中国服务器厂商和企业需抓住行业变革的改朝换代的机遇,通过自主研发和市场耕耘不断在云计算背景下破解大型主机国产化难题。

相比大型主机国产化来看,国外企业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行业的深入积淀方面更丰富。对我国主要金融机构的信息化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国产化率不足2%,包括建行和农行这些银行的国产化率大概在1.8%左右,其中面向复杂业务处理的中高端服务器几乎全部采用了国外产品。但国内本地的品牌厂商近年来逐渐细化市场、关注客户的需求,做出本土差异化的产品提供客户。

破国外小型机“真身”国产主机将走自主之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尽管在高端服务器方面,国内多路服务器和小型机仍然被国外品牌所垄断,国内厂商还没有在市场大幅度增长的竞争实力。随着高端服务器国产化的形势严峻,国内厂商加快发展的脚步,从产品的差异化,再到自主化,国内服务器品牌亦步亦趋,以浪潮、曙光为代表的国内服务器厂商已经开始了产品自主化之路,推动国内高端服务器产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国产主机行业应用大有可为

对于大型主机,关键业务应用是其市场重点,金融等关键行业信息系统依赖国外厂商设备的垄断之下,不仅在安全存在隐患,而且在高端服务器硬件购买、相关软件和后续维护费用十分昂贵。

此外,国外厂商在产品定价上比较特殊,高端服务器硬件系统可以低折扣销售,但高端服务器相关软件和服务无任何价格折扣政策。某国外厂商的高端系列产品一套操作系统的价格高达3000万美元,一套四节点用于银行核心业务的高端服务器购置费用约3亿人民币,每年的维护费用达到近6000万人民币。

破国外小型机“真身”国产主机将走自主之路

2011年中国关键应用主机市场行业结构(数据来源:CCID)

而在行业应用上,金融、电信、石化和政府是大型主机主要的行业用户,国产大型主机的安全可靠性是金融、电信、石化和政府等主要顾虑所在,而国产大型主机在国家科技部大力推广下,提供国产高端服务器及其测试环境研究,为专门用于国产化装备的评测和试运行。

据了解,早在云计算大会上展出的国内大型主机浪潮天梭K1产品已经在中国建设银行新疆分行替代国外小型机实现成功应用,产品强大的性能和可靠性在该行实际应用中得到成功教验。由此,通过实际运行环境和实际数据量、峰值数据量实际考验,国产大型主机应用于国家信息化的关键行业上是可行之路。

破国外小型机“真身”国产主机将走自主之路

中国关键应用主机价格是美国的2.4倍

但IT产业巨头有完善的关键应用主机技术,如IBM power系列,HP superdome等服务器产品,并且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封闭而成熟的技术系统,掌握了信息产业最重要的话语权,同时通过“关键应用主机技术捆绑客户、软件和服务盈利”的销售策略,来获取产业利润。然而面对2011年中国关键应用主机价格是美国的2.4倍,国内的系统集成、系统软件开发、技术服务市场拓展了一个上千亿的高回报率市场空间背景下,国产大型主机的行业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国内厂商在行业应用上不断深入,中国关键应用主机产业开启新的篇章,使得关键系统、关键业务运行在自主关键应用主机平台上成为可能,中国信息战略的自主可控有了最底层的技术基础,不久将来完全替代国外小型机并非“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