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就业突围 Esri欢迎GIS毕业生

近日,媒体上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再一次激起了社会的热烈讨论。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了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就业压力空前巨大。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曾经光环围绕的大学生如今却成了无人问津的烫手山芋?学校的盲目扩招、专业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的严重脱节、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的束缚等等,可以归咎的因素太多。当前,正值又一波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所谓Top10的名牌大学毕业证尚不能保证一纸录用通知书,茫茫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们更是难展愁容。而一定要在大城市打拼出点名堂的远大抱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城市“蚁族”与“×漂”。这场关于大学生的就业突围,需要参与的主体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也很多。

一方面,政府需要进一步增加社保和就业投入,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自主创业支持体系,并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进行适当引导;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教学工作改革,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寻求更多校企合作等,打通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供求衔接障碍;而毕业生的求职观念也需逐渐转变,不唯“大城市”、“体制内”、“名企业”、“高职位”为马首是瞻,摆正心态,避免眼高手低,定能在荆棘丛中开辟一条新道路。

记者发现,尽管在各地的招聘会上都不乏挤得水泄不通,抱着一摞简历无所适从的毕业生们,也有这样一批人,早在毕业之前,就已解决了后顾之忧,此刻正在从容准备毕业论文,甚至已经开始筹划毕业旅行。

小田是聊城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的大四学生,在他大多数同学还在为工作四处奔波的时候,他已经找到了实习单位,并开始了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式生活。据田德山介绍,他此前参加了在其专业圈内非常有名的高校竞赛——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因在遥感开发组表现突出被活动主办方Esri中国看中,留下来实习,等毕业之后就有机会成为Esri大家庭的一员。“对于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进入业界老大Esri公司就职,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但是要想通过海投简历,相信不过五关斩六将是很难进入这样的公司的。正是高校竞赛给了我们一个相互了解的窗口。通过竞赛,我们锻炼了自己的空间思维、逻辑思考以及时间规划、团队协作等多项能力。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也看到了我们的未来发展潜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记者随后跟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证实,每年的高校竞赛的确是他们甄选人才的重要途径。“除了我们自己,还有许多我们的合作伙伴公司,每年都会提前给我们打招呼,让我们帮忙推荐这些在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现在,好多参加过竞赛的学生跟我们反馈,Esri开发竞赛的获奖证书,已经成为他们敲开用人单位大门的金钥匙。”

可见,尽管我们可以抱怨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各种不对接,其实毕业生自己也能通过各种努力改变这种现状。据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介绍,多参加自己所学专业圈内的各种高校竞赛,多参加社会实践,提前找单位实习,都是重重就业压力下毕业生突围的绝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