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云计算首批试点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5个城市自试点以来,在各环节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不错成效,但各地相关负责人普遍期待政府树立相关标准,更规范产业发展。
一、试点城市发展形势喜人迎来最好时机
试点城市负责人普遍看好产业发展前景。北京市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姜广智认为,目前北京云计算发展势头比较喜人。北京已经完成了云计算产业链布局,跟全球云计算顶尖公司建立了紧密联系。更重要的是,云计算领域的创业创新氛围热烈,发展愿望迫切。目前业内一个共识:云计算确实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一大方向,将带来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革命。基于此,几千家企业都在思考转型谋发展。现在很像2000年互联网初兴的时候,很多年轻人觉得,云计算能给他们带来新的机会,创业热情高涨。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说,经过努力上海云计算产业取得了全面发展,宝信软件、万达信息、上海华为、盛大网络、华东电脑等一批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成功地向云计算转型,银联数据、中远资讯等一批云服务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过亿,新增云计算技术研发与公共服务企业过百家,云计算产业新增产值及带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收值超过500亿元。
深圳市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处处长朱文伟表示:在被确定为云计算试点城市后,深圳提出要建设中国南方的云计算中心,经过努力,深圳形成了相对完整、市场自发的产业链,在服务层面有腾讯、迅雷等公司,在软件层面有金蝶等公司,在基础设备制造层面有华为、中兴等公司。
我国云计算产业迎来多重机遇。姜广智说,现在是我国推进云计算的最好时机。一是不缺市场,和10年前相比现在IT基础雄厚,特别是有一个巨大市场;二是不缺资金,骨干企业资金实力雄厚;三是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增强,云计算领域比较领先的VMware、甲骨文等企业,都在北京建立了云计算研发机构或服务机构,很多公司愿意和中国企业合作。
二、云计算中心遍地开花令人忧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云计算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姜广智说,当前,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有遍地开花的趋势。特别是许多地方不讲条件,投入巨资大建数据中心,令人忧虑。他认为,数据中心应集中化建设,使其成为公共的云后台,最好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中心。
试点城市政府负责人大都认为,全国云计算布局不宜太多,应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不要太散,数据中心最好建在电能丰富、气候寒冷的区域。云计算成功与否,标志在于是否得到了成功应用,而不是建不建、建多少数据中心。北京的成功实践是,推出了十大服务平台,但都是基于中金公司的数据中心,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
此外浙江省经信委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洪杰说,云计算是新事物,有些企业和部门对它的概念并不清晰,外界舆论忽冷忽热,要警惕一些“唱空”的声音。新事物刚起来,说法会很多,希望政府和业界理性看待,相关政策和扶持力度要保持稳定,新兴产业起步尤其需要稳定的政策环境。同时,借着新技术新概念 “搭便车”的苗头开始显现,相关部门在项目审批时应注意把关。云计算对资源消耗量很大,但它现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热点,企业来要地、要资金,都想跟“云” 搭边,希望借着建计算中心的名义划拨一块地。这种苗头一定要防范,否则云计算更容易被误认为是“忽悠”。
无锡太湖云计算公司总经理陆建豪表示,云计算作为新兴产业是一个发展方向,由于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需要时间,现在还不可能有收益。但社会上有人不理解,以为赚了很多钱,产生误会。有的人没有看到风险,对云计算存在认识误区,让真正的云计算业者处于困惑之中。
三、安全问题待破解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安全是企业最担心的问题。上海软件产业促进中心合作拓展部部长徐宜岭说,国家信息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当前我国比较流行的都是国外的解决方案,如IBM和微软等。由境外企业提供云服务,不仅我们的数据控制在这些企业手中,毫无秘密可言,而且一旦这家企业出现危机,则可能会连带着数万家乃至数十万家中国企业尤其是优质企业(优质企业才有财力购买高昂的外企所提供的服务)面临停业风险。因此我国应像欧盟一样,对国外(境外)服务商在本国提供云计算服务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洪杰也表示,云安全从技术层面讲要防止丢失、泄密,从制度层面看,国内的信息安全本来就相对滞后,现在企业纷纷进入云计算产业,海量的用户信息分布在各个平台上,需要界定哪些企业有资质进入云计算领域、企业对平台上的信息有多大处理权限,用户不放心就难有市场,大规模发展云计算产业也只能是空谈。因此,国家需要从制度上做出安排,通过立法保护信息安全。
此外,徐宜岭期盼早日规范行业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认定标准。技术标准涉及到万一云服务商停止服务,客户的数据能够顺利迁移到其他服务商;认定标准涉及到什么是真正的云计算,到底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提供云服务。对于一批不具备基本能力的云服务商,现在不做好标准制定,未来将会有非常多的用户会因这批服务商的关停并转而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