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速度传说 那年只有苹果赚钱了
在我的印象中,苹果并不是那种特别善于创造概念的公司,但它的产品总能成为行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当iPhone历经三年在全球范围站稳脚跟之后,iPad出现了,它同样不是平板“第一人”,却真正令其走出实验室来到消费者面前。三年高速发展使之家喻户晓,不知有多少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日礼物是iPad,而每年1月27日,同样是iPad诞生之日,今天,它三岁了。
与Mac、iPod这些前辈相比,3岁的iPad显得十分稚嫩,但关于苹果研发平板电脑的传言确是从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了。当时一款名为Knowledge Navigator的设备集便携性、触控、操作系统于一身(点击播放视频),甚至还大玩Facetime、Siri,可以认为是今天iPad的雏形,在笔记本电脑还在缓慢发展的时期,苹果的天才们已经开始了对平板电脑的构想。
在iPad尚未发布的那些年里,有关苹果平板电脑的传闻和假想图就已经热传于网络,有人认为是Newton的后继产品。乔布斯十分看重屏幕多点触控技术,并决定先将之用于手机,于是07年人们手上多了一件潮物——iPhone。iOS系统离不开App Store,初代iPhone起初并没有这样的应用市场,直到第二年App Store才上线,到iPad发布时其下载量已经到达20亿次,市场覆盖77个国家,乔布斯先用iPhone铺路让iPad坐享其成。
初代iPad发布之夜,网上就有了“大号Touch”的外号,那时App Store上基本全是iPhone应用,iPad软件稀缺,起初用户并不能感受到大屏幕能带来什么样的应用体验,购买iPad的首批用户多是苹果铁杆粉丝,正是这群老用户不辞辛苦连夜排队力争iPad第一人。地球的另一端,我国华南某些厂商(或者说是作坊)在抓紧与上游磋商屏幕等部件,迫切等待投产,iPad正式发售不久山寨iPad便诞生了,赶一波高关注产品线压低价赚快钱,再次做起了山寨上网本的行当,“深圳速度”再次被提起。
iPad发售不久山寨产品便在全球范围内诞生了,成为2011年主导思路
由于iPad的上市过于迅猛,国际一线厂商并没有做好准备,导致市场中除了iPad之外存在两类产品,山寨平板与国产品牌货,在全球市场中同样存在这种现象,这段时期属于易于转型的中小型企业。面对仓促上阵的品牌及产品,iPad并没有遇到强力的竞争对手,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厂商仓促将Android 2.x手机系统、应用安装在平板上,体验不好,且谷歌并未在意平板;其次,大多数产品研发周期很短,无法与经历较长筹备的iPad相比,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软硬件问题;第三,仿造、山寨思路一时间占主导地位,产品缺乏创新力。
就这样,整个2010年后三个季度,iPad都成为平板电脑的代名词。来自Gartner的统计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全年用于购买平板电脑的总支出约为96亿美元,苹果iPad销售额则是达到了95.56亿美元,仅留给其他平板3400万美元。不严谨的说,那年也许只有苹果赚钱了。
美国时间2010年1月27日,苹果公司于美国旧金山欧巴布也那艺术中心(芳草地艺术中心)发布iPad,北京时间比旧金山时间晚16小时,为1月28日凌晨。
电脑城新生意 刷榜运动背后的利益链
平板电脑的第一年,除了苹果之外,各家第三方配件厂商同样有不小的收获,屏幕贴膜、个性保护套、各类接口扩展设备层出不穷,如今配件已经成为经销商另一颗摇钱树。我们知道,当一家平板电脑厂商制定好接口标准后,就会对第三方周边制造商收取相应的费用。苹果很聪明,在所有iOS设备中,一个专用数据接口(Dock/Lightning)通过MFI(Made for iOS/iPad/iPhone)认证就牢牢把控着整个正规配件市场。
配件商乐于iPad高利润的新生意
通过MFI既可以保证配件品质(传通过率仅为2%)又可以收取配件价格20%的费用,利润率十分可观。像国外的飞利浦、国内的DOSS等厂商都通过了MFI认证,然而也有部分厂商选择通过破解手段来逃避授权费。总之,不论是屌丝的必备配件还是高帅富的奢华外设,面对高利润的新生意,配件商都借iPad的流行稳稳赚了一笔。
根据笔者后台统计的数据,2010年即使是一款不起眼的产品关注度都非常高,甚至不输于智能手机和传统笔记本电脑,庞大的出货量在渠道方面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起初,中国大陆所销售的iPad全部为“水货”,因此只有电脑城和个人网店才有卖,传统3C渠道和B2C商城只能展售其他品牌的平板电脑,销量难以让人满意。大约过了半年,iPad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地区,随后国美、苏宁等3C卖场才开始摆上货架,保修、配件无压力的国行成为大众消费者放心之选。
iPad行货水货买哪个好呢?拿近期流行的iPad 4和iPad mini说一说价格和保修问题,目前中关村港版iPad mini价格为2500元上下,与行货价格相差不大;第四代iPad港版价格为3200元左右,与行货差价上百元。备受关注的保修方面,iPad产品享有全球联保,任何国家或地区购买的iPad都可以在全球任意一家苹果专卖店享受保修服务(需出示购买凭证原件,如发票、收据),但内地行货享受三包,其他货源则不可。我想说到这,心仪不同产品的朋友都有了自己的选择了吧。
其实行货也好水货也罢,大多数消费者都想买个放心,电脑城经销商手中的水货常出现翻新机与假配件,优势在于可免费越狱和安装软件,“售后服务”是目前实体店商家与网上商城竞争的重要手段。为什么水货走俏?原因主要在于大陆行货来的太慢,通常新品发布后要经历半年时间我们才能拿到,不过可以看到苹果对于中国市场愈加重视,近两款iPad已将周期缩短为一个月,不由感叹苹果新品在中国内地的上市步调越来越快了,中国大陆来个新品首发或许难点早已不在苹果。
说到中国战略,不提App Store支付和Apple Store免息分期付款肯定是不行的。2011年11月,苹果在中国大陆地区开通了人民币支付业务,国内多家主流银行均支持在线付款,这是在大陆地区推动iOS正版化的第一步。今年,Apple Store开通限时免息分期付款服务,300元以上商品就可享受3期至12期还款,对于收入普遍偏低的消费者而言的确是利好消息。
苹果中国商店“红色星期五”新年促销与免息分期
据统计,App Store应用程序全球下载量已经突破400亿,2012年达到了200亿次,覆盖155个市场,活跃用户量超过了5亿,苹果已向开发者支付了70亿美元。巨大的成功令软件提供商表示:App Store提供的机遇超乎想象。其中,iPad应用程序突破27万款,目前开发商将更多的精力放在Retina屏幕的应用程序上。
iPad赖以生存的App Store并非完美,部分地区刷榜问题逐渐让苹果感到头疼。目前国内App Store排行榜刷榜公司的行为、报价,相较于国外更加公开、透明。报价显示,iPad免费版前6名的报价为40000元,付费榜前10名的报价为20000元,这个价格还在不断上扬。业内人士甚至总结出“一杆子流、爆发流、周末效应流、新版本流、报榜单维稳流、无脑周期流”这六大刷榜流派。
源于开发商对排行榜巨大的需求,App刷榜产业链已成为生态环境不可忽视的问题。
App Store刷榜产业链快速形成
为什么要刷排名?这就不得不提另一个问题,App Store排行榜排名极大的影响应用下载量,与收益直接挂钩,而水准中上的新应用往往很难与“愤怒的小鸟”这类老牌劲旅PK,App精品几乎占据了App Store所有位置,新应用基本没有露脸的机会,只能迫于寻求刷榜公司或者在第三方App推荐程序中寻找商机。
是时候反击了 iPad和它的对手们
在初代iPad发售一年后,谷歌正式发布面向平板电脑的操作系统——Android 3.0(Honeycomb),标志着Android正式进入平板电脑市场,首款产品由摩托罗拉操刀设计,XOOM成为了平板电脑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经典机型,在2011年CES上大放异彩,它的直接竞争对手就是苹果iPad。然而为了保持竞争力,苹果对老款产品进行了升级,iPad 2于CES之后不久发布。
8.8mm薄度,0.574Kg重量,凭借这两个令人惊讶的参数iPad 2站在了同类产品便携性的顶峰,不过今天回想起来,这也是目前为止系列达到的最好成绩,后续的两款产品在轻薄方面反倒是退步了许多(为了高性能下的保证续航体验,增加了电池容量)。好景不长,iPad 2的超薄成绩马上被三星、东芝超越,随后也遇到了来自国产平板的挑战,直到iPad mini苹果才重新夺回了失去一年多的荣誉(又将失去,索尼尚未发售的Xperia Tablet Z已经突破了6.9mm的极限)。
2011年春天,国际一线品牌认为自己做好了准备,是时候找iPad“算账了”
除了轻薄化,双核处理器也成为那年一线品牌的主流趋势,由于双核芯片没有太多的选择,NVIDIA借Tegra 2在移动产品线迅速崛起。包括华硕、索尼、宏碁在内的多家厂商都以双核芯片进入平板电脑市场。借助不错的上游资源,一线品牌拿到的IPS显示屏可以与iPad相媲美。
2011年春天,国际一线品牌认为自己做好了准备,是时候找iPad“算账了”。
然而,当年的市场充斥着传统PC思路,拼配置、高价格现象导致产品价位都在3000元以上,关注Apps的企业少之又少,很多观念认为那应该是软件开发商和内容提供商应该做的事。正因此,平板电脑出厂就像是DIY攒机,简单美化下系统界面,装些应用就到了消费者手中,这样的做法很难让体验与iPad抗衡。
拆分计算零部件成本曾是苹果最头疼的事
实际上,Android平台正式进入平板市场之后,Apps开发商们也遇到了很多困扰。“只有5%的收入是从Android平台获得的,而20%的开发成本都用在了解决Android版本移植和bug修复上,Mika Mobile开发人员如是说。”,谷歌生态环境下的移动终端实在太多太乱,芯片性能、屏幕尺寸、系统版本等因素直接影响应用开发商与内容提供商的产品和收益。相对的,iPad终端的统一性与App Store严格的审查机制促使苹果生态环境相对可持续发展。
回报率低曾使安卓App开发商信心受挫
iPad三年高速发展期注定不会风平浪静,到今天为止还是碰到了一些颇有实力的挑战者。iPad 2发布后不久,黑莓Playbook以同样封闭的Tablet OS系统从Android乱军中杀出,操作体验个人认为除iOS无人能及,结果败在了Apps短缺上;摩托罗拉XOOM配置当时够高,屏幕够好,但便携性与价格与成名一年有余的iPad相比没什么优势,同样没有流行起来。这样挫败的产品还有许多,产品形态超前,体验却一般,价格不便宜,消费者难买账,这样的产品就在我们身边,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年内iPad并没有让挑战者们占到太多便宜
说道竞争力,有必要看看iPad这三年有怎样的提升。
初代iPad在智能手机与笔记本之间找到了大众需求,同时也留下了些许遗憾,比如没有摄像头;iPad 2上来就弥补了这一短板,并将Facetime应用移植过来,且便携性更好;The new iPad用Retina显示屏大幅提升了视觉体验,但面对高清应用会出现拖慢;第四代iPad借助最新芯片A6X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将Lightning接口普及。创新与遗憾,升级,创新与遗憾,再升级,苹果正用独特步调耕耘着iPad产品线。
创新&遗憾,升级。苹果正用独特步调耕耘着iPad产品线
问题是,面向成本和行业其它机遇,目前移动产品端保持创新的代价太大。在iPhone 5被指新意乏力之后,苹果移动产品线的吸引力还有多大?
数据那点事儿 系列发展何去何从
近期,苹果正式公布了一季度业绩,期内苹果营收545.12亿美元,销售成本334.52亿美元,利润131亿美元,毛利率38.6%,每股收益13.81美元。一财季,苹果共销售了4780万台iPhone、2290万台iPad、410万台Mac以及1270万台iPod,iPad业务营收106.74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22%;同比销量增长48%,三年时间iPad早已成为苹果第二大盈利点。对于Mac销量的逐渐下滑,苹果CEO蒂姆·库克似乎并不担心,他认为Windows的市场远远大于Mac的市场,且三年前库克就认为平板电脑市场将超越PC市场,让iPad高速成长是苹果公司近三年的规划。
苹果公司第一财季iPad继续稳坐第二大产品线
除了全球业绩增长之外,苹果也在逐步调整各个地区对整体营收的贡献。过去,苹果专注于欧美市场,然而近几年来,大中华区市场的迅猛增长让这位巨人看到了其蕴含的价值。从各个销售地区来看,最近一个财季,苹果美洲区营收203.41亿美元,欧洲区营收124.64亿美元,日本营收44.43亿美元,大中华区营收达68.3亿美元,亚太其它地区营收39.93亿美元。其中美洲区营收同比增长15%,欧洲区同比增长11%,大中华区同比增长67%,亚太其他地区同比增长10%。
硬件营收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苹果还拥有每秒1000美元吸金能力的App Store。目前应用商店中有65万款应用程序,如果想将App Store中所有应用的名字读一遍,那么至少需要花费一周时间,App Store中有三分之一的应用专门为iPad优化。像《愤怒的小鸟》、《神庙逃亡》这样的一个又一个赚钱的机器让传统游戏市场,尽管盈利模式不同,但平板电脑真正让游戏来到大众身边,传统的Console Game显然无法做到这些。
iPad按照评估的规划快速发展,顺利坐到了平板全球第一的宝座,但树大招风,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纠缠不清的官司让这位巨头遇到了相当大的挑战,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与三星的专利纠纷。对于全球范围内的禁售官司,苹果CEO蒂姆·库克表示自己实际上十分讨厌与三星打官司,但这涉及到价值观,希望所有人都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抄袭和侵权。
“iPad”商标侵权案 苹果支付巨额现金
另一个拖的比较长的官司是商标侵权案,从最初唯冠旗下台北公司注册“iPad”商标到苹果支付其6000万美元整个案件结束,共经历了12年,面对巨大的中国市场苹果选择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巨额损失的教训让苹果对于商标变得小心翼翼,iPad mini发布后马上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注册。
未来,iPad该何去何从?
从建立App Store让iOS产品保持活力,到提供行业大趋势下的iCloud云端服务,Siri智能语音助理服务,在这些大方向上iPad都相对足够出色。今年冬季苹果开始用iPad mini来进入低价位市场,进一步压缩Android市场空间,并且弥补了缺乏小英寸产品的短板,对产品线再次做了一次成功的减法(iPod中的Shuffle、Mac中的Mac mini)。
针对办公领域,Wintel长达几十年之久的庞大联盟绝对是iOS、Android这些轻量级年轻的生态系统无法直面的。因此,两者在娱乐市场还有很多架要打,前者持有量已经足够大,且更新周期较长,后者应有的差异化优势并没有完全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下一代iPad路向何方,从目前的舆论来看,回归轻薄的呼声更高一些,或许NFC也是一个可以增加的功能点,但这些并不足以唤起全民消费热情。想要在全球如此大的持有量之下保持高速增长有不小的困难,与硬件相比,iCloud、Siri这些应用还有很大成长空间,继续深耕现有应用要比跟Android拼配置、跟Windows拼全能更有成效,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也更适用于今天的苹果。
有人说平板电脑前一个三年属于iPad,后一个三年属于Wintel,我并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从iPad诞生之日起用户就对平板电脑办公有很大需求,但因为兼容性等问题一直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后进入的微软与英特尔发力全能平板,像Surface Pro这样的平板电脑,会与传统笔电进行一波PK,大众认为它是传统电脑的替代品,而不是iPad、Android这类平板电脑(掌上娱乐、电子书、MP4、导航……)的直接竞争对手,看看性能和价格就知道了。
越狱在iOS产品中是不可不提的一笔,但这些负面因素并没有很大程度的影响iOS生态系统。就像微软的Windows,尽管饱受病毒、盗版软件侵扰,却同样成为全球最主流的操作系统。在这里我想说的是,App Store有60%是免费软件,且苹果每个版本iOS都会对越狱进行限制,越狱破解远并没有成为主导力量,因此本文并没有重点提及。
iPad显然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在这之外有Nexus、Surface等一批优秀的产品,它们的共同强项在于能牢牢抓住一个或几个主流消费需求。平板电脑后一个三年,iPad始终会成为大众消费者的选择,只不过从唯一变成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