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林世伟:智慧属于人,不属于机器!

IBM软体事业处副总经理林世伟

IBM软体事业处副总经理林世伟

Big Data的关键是人,而非系统!因为,真正拥有智慧的是接着做出判断的决策者,不是产出这些资讯的机器。

我们在谈「智慧的地球」、「智慧的城市」,那么「智慧」是什么?难道以前的人没有智慧吗?透过经验及知识,去分析判断一件事情未来的趋势或风险,比别人知道得早一点,就是「有智慧」。

以人为出发点是Big Data发展一个很大的重点。机器可以很快很有效率地搜集结构性以及非结构性的资料,跑出分析,让我们看到消费者、使用者的习性是什么?看到我们过去不知道的问题在哪里?但是,真正拥有智慧的是接着做出判断的决策者,不是产出这些资讯的机器。

Big Data 给人智慧

关于「智慧」的逻辑和定义,是Big Data 时代很重要的分水岭隔。

就像智慧城市里,我们希望有智慧的人是市长、官员或居民,而不是「很有智慧」的系统;譬如公车亭可以预告公车多久会来,民众就可以安排时间或决定是否换搭别班,智慧取决于人做出的决定与实践。

许多决策者不是不能做决定,但对于风险与报酬率的权衡,过去只能依靠个人的经验法则。现在,我们希望让决策者透过Big Data分析,预测决策带来利多或弊多的机率有多高,了解不同的选项可能有什么结果;人可以利用这些资讯,变得很有智慧。

又如智慧型手机有很多功能,可以解决很多事情,但如果只是用来拨接电话,「智慧」就没有发挥的余地。Big Data俯拾即是,错过了从中可以获得的智慧,就好比是拿着智慧型手机却只用来打电话。

Big Data 帮你找问题,创造差异化

传统的资料仓储分析是针对商业需求找答案,但是Big Data 则是透过大量的资料找问题、找盲点。

针对Big Data的布局,IBM很重视资料搜集、整理、分析、预测、以及执行的能力,才能从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可能有的风险,挖掘出过去你不知道、却已经存在的事实或问题,从而让企业未雨绸缪或加速创新,实现差异化,赢取顾客认同。

差异化并不是改头换面的全盘重建,而是透过分析种种资料,确认企业的优势与利基。每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各不相同,造就出来的差异化也就不一样。厂商的角色,就是希望电脑的运算及分析发挥到极致,让人可以充分去做思考及决策。

在消费者体验的层次,企业仰赖Big Data即时强大的分析,可以提供给顾客独特又合适的服务。譬如替面包店分析天气与销售品项的关系,针对顾客需求在最佳时机提供最适切的产品;或者美容沙龙顾客一走进门,就依据前次来店资料,先送上她喜欢的一杯饮料。这些加值服务,日积月累就会深化顾客认同,造就出企业的差异化。

Big Data 不是口号,是一个愿景

企业常想知道消费者在想什么,才能预测趋势,让产品短暂的生命周期能够发光发热、大受欢迎。这些分析都来自Big Data,但是企业还是要找出愿景,跟着愿景走,理解你想要得到的东西。

IBM过去十年来收购超过35家巨量资料与分析领域的顶尖软体,结合产业专精知识与首屈一指的顾问服务,为客户解决独一无二的挑战。

每一个企业的难题都是独一无二,而巨量资料分析是用来厘清愿景,并透过预测未来趋势与发展找出竞争者尚未发现的营运模式;让经营者了解每个营运策略的利弊。才能更快做出更好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