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机”这个名词,通常指软硬件集成的系统。对于备份一体机可能许多人都不陌生了,而“存储备份一体机”又有哪些不同呢?
在软件定义存储概念热门的今天,EMC等厂商营造出一种“存储就是通用x86硬件上的软件”的感觉。而“设备化”则给人一种偏硬件的感觉,那么它与软件定义存储相矛盾吗?
一体化鼻祖:VTL和重复数据删除设备
在磁盘备份流行之前,磁带曾经是这一市场的统治者。不过磁带作为顺序访问记录介质,由于自身的特点而存在一些应用限制。虚拟磁带库(VTL)通过磁盘来仿真磁带的做法,容易实现更高吞吐量和精细粒度的恢复。它能够替代部分磁带的使用,并在一些场合中存放D2D2T多层备份/归档的缓冲数据。
有的VTL做成了后端连接阵列的网关形式,并在上面加入重复数据删除等功能。但随着x86服务器硬件日益强大的性能,一体化的目标端去重磁盘备份系统逐渐成为主流。这类产品的代表——EMCData Domain因为当年的竞购案而广为人知,它提供用于VTL的光纤通道主机接口,也支持以太网上的NFS、CIFS和DD Boost协议。
VTL和重删设备都没有改变传统的备份架构,仍然是应用主机——备份(主/介质)服务器——存储介质的3层架构。
备份一体机:硬件与软件谁主导?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戴尔在3年前推出的PowerVault DL系列产品?其实硬件上就是服务器+RAID卡+JBOD磁盘扩展柜(可选)这种相对廉价的DAS存储,而其功能实现则来自运行在上面的软件——最初有赛门铁克Backup Exec和CommVault的两个版本。可以说这就是面向中低端市场的备份一体机。
那么实际效果如何呢?由于这种产品的核心技术在于软件,不是戴尔自己掌控,因此只能算作是相对简单的集成,而很难说充分整合优化。随着戴尔收购两家相对较小的软件公司,与赛门铁克多年的合作终止,因为两家公司已经变成了竞争关系。
也是在两三年前,赛门铁克推出了NetBackup 5000硬件设备,使这家公司进入一个他们之前不熟悉的硬件领域。而真正改变今天市场格局的,我们认为是另外一个NetBackup 5200系列。它的架构有点像戴尔PowerVault DL——赛门铁克后来也推出了运行Backup Exec备份软件的BE3600一体机,不过赛门铁克最大的优势还是在NBU软件上。
IDC有一个“Purpose-Built Backup Appliance(专用备份设备)”的存储统计分类,这里面包含支持重复数据删除的磁盘备份/VTL产品,也有集成备份软件的一体机。根据最近几个季度的统计数字,EMC占据超过60%的份额。尽管这一市场的总体增长率不算太高,EMC在最近一个季度的财报中也不提DD的表现(应该是没有亮点),但赛门铁克却能有翻倍的同比增长。
备份一体机出货的比例正在加大,意味着传统备份软件所在市场可能会被压缩。随着硬件厂商通过收购充实自己的产品组合,软件厂商以往依赖的OEM销售模式受到冲击。
我们注意到NBU5200的一些局限性,它的软件色彩还是比较重,像NBU软件的不同功能模块还是单独购买。而BE3600又是基于并主要针对Windows平台,只有4块数据硬盘并且不可扩展。对于最终用户而言,如果捆绑某一用途的所有软件许可进行销售,是否更为简单方便呢?比如备份设备、CDP设备、主存储(磁盘阵列)等。
在备份一体机领域,传统硬件厂商通常欠缺软件核心竞争力;而备份软件厂商大多对硬件的理解和掌控不足,因此许多产品还停留在简单集成的层面。当然这不代表全部。
简化备份架构、降低复杂性
上面所说的一体机,可以简化备份架构。它将备份软件、备份服务器和磁盘存储介质整合到一套设备上,将传统的3层架构变成了2层,并且能够像操作备份软件一样操作它——比如设置策略、重复数据删除等。
与单独购买备份软件和专用磁盘备份设备相比,直接使用一体机的本地RAID硬盘无疑是个更加经济的选择,而且减少了系统集成的复杂性。特别是针对国内用户的采购特点,提供“交钥匙”解决方案的一体机应该有着明显的吸引力。
选择备份一体机,相当于增加了集成服务在里面。用户只需要联系一家供应商来解决售后,而且不存在多个产品兼容性和故障判断方面的问题,简化了用户后期运维的难度。
面对现实,你很难拿着一款国产备份软件说服用户它比NBU更好(综合功能而言),那么我们往往就需要价格优势。这个对于一体机基本上是同样的道理。
除了价格之外,就不能在功能方面打造出自己的优势吗?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修改x86存储服务器上的软件(license),来让备份一体机变成单纯的目标端(VTL/D2D)重复数据删除设备(即不使用上面的备份软件)吗?
再进一步,如果它用于主存储使用的性能也不差,能否作为一台标准磁盘阵列来卖?
对于甲骨文软硬件集成的Exadata数据库一体机(云服务器),他们有自家的Sun ZFS Backup Appliance磁盘备份产品,通过InfiniBand高速网络与Exadata相连接,性能上有着明显的优势。那么其他厂商能否做出类似的产品呢?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来自火星高科的火星舱备份一体机能够“摇身一变”,成为一套单纯的目标端(VTL/D2D)重复数据删除设备;还能够作为FC SAN、iSCSI和NAS主存储来使用,在一台设备上实现真正的统一存储。此时的压缩/去重选项是一个竞争优势。
相对于友商使用以太网备份数据的方式,最新推出的火星舱Oracle备份站可以用InfiniBand高速网络来备份Exadata数据库,在Oracle实验室认证测试中实现了超高性能。
软件定义存储与“设备化”
IDC对于“软件定义存储”的定义为:可以安装在商用资源(x86硬件、虚拟机监控程序或者云)和/或者现成计算硬件上的任何存储软件堆栈。此外,为了取得资格,基于软件的存储堆栈应该提供一套完整的存储服务,还有在基础的持续数据配置资源之间的联邦,这使其租户的数据可以在这些资源之间流动。
Oracle Exadata以及备份一体机这些集成化系统可以称作设备。由于硬件相对标准化,它们的核心在于软件,而软件定义与“设备化”并不矛盾。
可以说备份一体机承载着将软件“设备化”的理想。在软件定义存储这个概念流行之前,我们就已经看到有的厂商在通用硬件上,通过软件来定义“存储设备”的功能了。
我们认为,是否真正“设备化”?要看软件和硬件有没有充分而紧密地整合优化,前者对后者的管理和控制达到了什么程度。
All in one,还是各自解决单独的问题?
所谓All in one,即在一套设备上提供多种功能。举个例子,华为预计在今年第二季度发布N9000(即去年提出的MVX),强调三位一体。将存储(NFS/CIFS)、归档(VTL/LTFS,支持去重的二级存储)和分析(XDBC/SQL)集成在一套设备上,据了解可以通过license来激活不同的功能。
这里我们再拿惠普来举个例子,他们在IBRIX集群文件系统的基础上推出了StoreOnce B6200重复数据删除备份系统,但却没有与X9000(StoreAll)系列NAS整合到一起。知情人士对此的解释是,去重对读写性能的影响使其不太适合作为主存储,因此还是分成2款各有针对性产品。
以上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并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但应该看到华为“设备化”的存储发展思路是十分明确的。当然,产品最终成功与否一部分取决于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把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