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STOR存储市场分析: iSCSI米已成粥

    在嘈杂的吆喝声中,iSCSI热潮似乎是一席盛宴,但在国内渠道和用户看来,iSCSI目前仍然只是碗稀粥,若要靠这新技术饱腹,iSCSI还欠火候。
  
    初生多舛
  
    IBM险些又踩倒了自己栽下的树苗,最初iSCSI技术由IBM的加利福尼亚Almaden和以色列Haifa两大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开发出来的,当时的初衷是希望能将SCSI指令集放到IP协议上来,这样不仅能解决传统NAS设备因为使用文件传输方式而带来的在应用上的诸多问题,而且还能形成一套足以与传统光纤通道技术抗衡的廉价的SAN技术体系。IBM与IP技术巨头Cisco携手将iSCSI推了出来,这是在2001年,IBM为此专门推出了IP Storage 200i,Cisco则以此为契机,推出了第一款针对存储应用的SN5420路由器。


    但事实证明,IBM这头大象有时候步子迈得太快了点,200i的业绩一直不理想,IBM大中国区存储系统部庞文峥介绍说由于200i在性能方面一直存在问题,因此一度停止过对iSCSI技术的推进,传闻也说200i早已停产。
  
    庞文峥所提到的“性能问题”正是iSCSI在前两年遇到的巨大难题,过去iSCSI处理方式仍为软件虚拟方式,主机CPU需要负担所有TCP/IP的解包工作,ESG(企业存储集团)的?Y深分析??Arun Taneja认为,TCP/IP的通讯会使1G CPU的负荷达到99%以上,而200i自身配置的是PIII1.13G CPU,在负担解包工作之外,对应用及管理指令的反馈就很成问题,这使得200i以及类似产品难以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这个难题到了今年看上去不再那么可怕了,至少在技术上是这样的,但这两年的宝贵时间却好象有些虚度了,从2001年技术成型到2003年2月11日IETF通过了iSCSI标准,这个进度似乎并不慢,不过一些iSCSI专业技术公司却认为iSCSI是一系列商业阴谋的牺牲品,他们认为在光纤通道技术庞大利益的压迫下,iSCSI标准的通过被一推再推,当然,这属于商业政治的范畴,传言也就只能当做传言听了。
  
    技术不成熟所导致的应用障碍以及由于各方力量的博弈所造成的阻力,使得iSCSI在2001年到2003年之间除了供应商和媒体的吆喝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入帐,IDC最新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2003年全年iSCIS的全球收入仅为1800万美元,这与2003年接近一百七十亿美元的SAN市场有天壤之别。
  
    不过进入2004年,iSCSI的相关动态开始变得相当密集,几乎所有存储软硬件供应商都在频繁表态,认为iSCSI值得关注,而更多实际行动也付诸实施,在今年的存储市场上,包含着“iSCSI”关键字的产品介绍贴在了大多数新推出的产品上,IDC的报告也提到,2004年第一季度,iSCSI的收入达到了1600万美元,这种爆炸性的增长是否意味着iSCSI苦难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了呢?
  
    巨头的喧嚣
  
    存储设备供应商的态度和行动是复杂但又普遍积极的。
  
    庞文峥认为在目前iSCSI所针对的市场与现有的FCSAN有明显区隔,正如当初IBM将200i与其NAS产品放在一起一样,只要解决性能障碍,iSCSI可以很好地克服NAS的缺点,对那些基于数据库应用,但是又不想采用昂贵FCSAN技术的用户来说,iSCSI技术可以很好地利用现有IT基础架构,他觉得这部分的中低端市场是最近一两年iSCSI能有所作为的空间,而尽管IBM前一阵子一度放慢了在iSCSI的脚步,但是在今年下半年会很快又有相应产品出来。不过他强调说,IBM与Cisco一直有紧密的合作,在FCSAN领域对iSCSI的应用是一直在着力推动的。
  
    IBM终于注意到当初自己种下的小树苗,而其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惠普却显得有些沉稳,早前惠普一直认为,iSCSI还没有看到成熟应用,并不急于在这方面冒险(也许正是看到了IBM的状况),而在iSCSI标准推出后,表态也只多了“会在2004年年初尽早交付支持iSCSI的磁盘阵列”这句话,现在是2004年下半年,在众多供应商纷纷有所行动之后,惠普也要开始行动了,在最近发布最新的MSA1500,将SATA技术引入的同时也有所表态,惠普存储系统部产品经理张建军透露说,惠普将在稍晚一点时间发布iSCSI产品。
  
    网络存储巨头EMC的态度却有些奇怪,用一些分析家的话说是“热情过了头”,在2003年7月,EMC宣布为其Symmetrix DMX家族提供iSCSI支持,DMX家族是面向中高端SAN用户的,分析家对其所定位的用户是否需要用到iSCSI表示怀疑,认为应该是ClLARiiON家族应该先提供才合乎情理,虽然当时EMC宣布ClLARiiON也会在稍后支持iSCSI,但是直到今年的5月,EMC的CEO乔?图斯还在伦敦说:“CLARiiON进入iSCSI SANs市场将是一个不远的将来。”
  
    McDATA在去年下半年收购了Nishan,这家公司也是较早就开始支持iSCSI的存储交换机供应商,收购充分说明了McDATA对iSCSI的关注,但由于McDATA市场重点在高端SAN市场,因此这个事件似乎并未对iSCSI的推动起到多大作用,而稍早一点EMC的举动不知道是否可以看作与此有关。


    新兴的几家磁带库厂商,如ADIC、Spectra Logic等等显得相当积极,在去年下半年就纷纷在其新产品上加了iSCSI接口,当然,尽可能多地给用户以各种方式来连接自己的磁带库是他们必然的选择,即使某些方式现在看起来没有很多人用到。HDS在去年12月也与McDATA携手推出了基于其中端产品Thunder 9570V系列的iSCSI解决方案,并且宣布高端产品Lightning系列将在2004年支持iSCSI,但是目前还没看到比较清晰的进展。
  
    以NAS出身的NetApp对IP的理解是相当深厚了,把握基于同一基础的iSCSI自然得心应手,早在去年2月就推出了iSCSI套件,使F800和FAS900系列可以支持iSCSI,NetApp国内总代合力共创产品经理刘卫华介绍说,NetApp的统一操作系统使得其对iSCSI的支持相当方便,并且在此之下还实现了NAS、FCSAN和iSCSI的融合。
  
    作为中端FCSAN领导者的博科,对iSCSI也在关注,在早前推出的AP7420中也增加了对iSCSI的支持,尽管博科是FCSAN坚定的拥护者,但对iSCSI的支持也还是表明了iSCSI已经在商业利益上有了一定的砝码。
  
    IBM、HP、EMC、HDS、NetApp再加上Cisco、博科、McDATA,这些巨头的声音似乎音量已经足够大了,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市场的表现和渠道的感觉却仍旧并不同步。
  
    盛宴的背后
  
    其实iSCSI的关键推动力并不止于专业存储供应商,在喧嚣的表面之下,还有更强大的力量在支持着iSCSI,这就是Intel和微软。
  
    在中低端市场,Intel对待一项新技术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项技术的未来,这跟微软是一致的。正如Intel为SATA推出了ICH5芯片组,推动SATA逐步走上大道一样,2002年2月Intel推出了Intel PRO/1000 T IP存储适配器,这是一款为iSCSI存储应用优化的新型千兆以太网适配器。它集合了Intel在网络处理和以太网基础模块方面的专长,包括Intel IOP310 I/O处理器芯片组,可分担主机系统处理器的存储要求,提高iSCSI系统的整体性能。
  
    尽管各家光纤适配器供应商都提供了iSCSI适配器,但Intel在中低端基础架构所居的核心地位,对iSCSI的推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进一步看,如果Intel对其作进一步的整合,那么这种推动应该说至少在中低端领域是有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业内专家更看中微软在这事上的作为,以他们的观点看来,真正会起决定性作用的只会是微软,并且这个趋势已经显现了。
  
    在iSCSI标准通过之后,微软就承诺将在Windows XP以及Windows Server 2003等操作系统中支持iSCSI,去年11月微软对14家存储供应商的硬件产品进行Windows环境下的iSCSI兼容性测试是iSCSI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包括Adaptec、Cisco、Intel、McDATA、QLogic、ADIC、EqualLogic、Intransa、LeftHard、NetApp、Spectra Logic等知名公司都参与了测试,稍后的12月,微软在国内召开了据说是有史以来在中国规模最大的发布会,隆重推出Windows Storage ServerTM 2003软硬件存储解决方案,其中一个亮点就是对iSCSI技术的支持,而早在7月,微软就将针对Windows Server 2003的iSCSI驱动程序放到了网上供用户下载。
  
    从去年9月到12月,微软密集的行动给iSCSI打足了底气,而为什么微软的支持是如此重要,正像NetApp的行业推广家,IP存储论坛的主席David Dale所说的那样:“微软的支持是很强有力的,这让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得到,如果你正在使用Microsoft Exchange,你将很愿意去使用iSCSI”,中低端客户面对的正是大量基于微软NT平台的数据存储需求,iSCSI被微软无缝融入,使用户可以不必为新系统的应用和管理付出过多代价,而且微软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在继续,今年4月微软又宣布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2003支持iSCSI。
  
    应该说站立在中低端市场,有软硬两大天王的撑腰,iSCSI的步伐应该能走得很快才对,现实是否如此?
  
    博科大中华区技术总监司马聪说:“iSCSI目前的应用很少,在国内还没有看到比较成熟的案例,我们的产品AP7420也给用户提供了iSCSI的支持,但是用户应用到iSCSI的案例是非常少的”,这的确是现实,iSCSI还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这必须先认清iSCSI真正能有什么用处。
  
    寻找应用
  
    合力共创刘卫华认为,iSCSI在性能上比传统NAS有优势,在价格上又比SAN便宜,适合那些对应用要求不是特别高,对价格敏感,但也不是非常苛刻的用户,从应用上看,需要处理海量数据的用户比较适合采用iSCSI,特别是保存医院的医疗档案、监控录象的录象资料等应用,目前看iSCSI可以很快进入的领域。而在那些应用到数据库的非关键业务里,iSCSI也应该有所作为。
  
    在他看来,目前iSCSI的问题还在于性能方面,这主要是由目前局域网的网络环境决定的,目前应用到iSCSI的用户还有一半是在沿用已有的百兆局域网络,这说明用户在很大程度对iSCSI系统的成本优势寄予厚望,但在百兆网络环境下,iSCSI的性能肯定是不尽人意的,即使在千兆网络下,根据相关测试,数据传输速率理论上也只能达到35MB/s-50MB/s,这还是不受网络干扰的情况下。而采用千兆网络,相对低端SAN产品,整体系统的价格优势又将变得不太明显。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在国内已经有一些iSCSI应用案例,他刚刚给一个政府部门作了一套基于iSCSI的IPSAN系统,这套双机容灾系统具备故障切换和群集功能,但他也表示,iSCSI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仍然不够稳定,性能上还有问题,不过如果针对具体应用作相关优化,在某些应用上还是有前景的,比如说视频图象编辑。
  
    博科司马聪具体解释说:“就目前来看,iSCSI的性能上不去是主要问题,其实单纯就性能而言,加上TOE(TCP Offload Engine)的HBA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iSCSI的性能,但整套系统下来的价格又会上去一大截,肯定不符合用户当初选择iSCSI的初衷”,在他看来,iSCSI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就只有两个领域可以看到比较明朗的前景,一是替代DAS盘阵,在满足存储需求的同时最低程度实现数据的共享,在这个领域里,iSCSI挤压的是传统DAS和NAS的市场,对SAN没有什么影响。另外一个领域则是给低端服务器使用高端存储开辟一条道路,这对FCSAN来说只是一个补充。
  
    “对那些公司里有很多NT平台的服务器,只希望将数据作简单集中,解决最基本的存储和共享的客户来说,iSCSI应该是比较合适的”,他举例说。
  
    实际上,另类的iSCSI也进入了中国,Intransa这家脱胎于3COM的公司对iSCSI的实现跟目前传统的采用iSCSI HBA?以太网交换机?iSCSI交换机?iSCSI存储设备的方式不大相同,Intransa是直接的机头(协议转换设备)到以太网交换机再到iSCSI磁盘阵列,而且在下一步还将作到可以直接挂一般磁盘阵列,能实现分布式IP存储,Intransa中国区总经理伍道栋认为这种新型的IPSAN系统能进入到所有中小企业,成为中小企业的数据中心,目前刚刚签下英迈作分销商,他透露说就在这段时间已经出了20T的货,到月底就能到50T。
  
    正如刚刚引入Adaptec的iSCSI阵列产品的雷射电脑所认识的那样,iSCSI目前的整体解决方案还不够深入,雷射电脑产品经理邵亮认为iSCSI的前景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目前不仅还需要在认知上继续推动客户,能进入的实际应用也还不是很丰富,就目前来看,与中低端NAS的竞争会比较明显。
  
    在国内来看,司马聪提到的为低端服务器使用高端存储开辟道路这个领域肯定不是iSCSI推动者主攻的方向,而其定位,集合众家所言,居然都放在NAS的身上,只不过因为其数据块传输的属性使其克服了NAS在数据库应用方面的劣势,从另一方面看,低廉价格也能替代DAS,克服DAS在数据分享上的劣势,这就是目前国内给iSCSI划出的活动空间。
  
    但这个空间目前也并不宽裕,NAS在国内的市场本身就很狭小,这个地方是不怎么能挪腾得开的,至于替代DAS,其实iSCSI的价格优势目前还没有体现出来,由于众多供应商最近以来在中低端大打出手,以至于EMC CLARiiON AX100在报价不足六万的情况下横行市场,其凌厉攻势让Intransa伍道栋也不再提之前自己强调的Intransa的价格优势,低价的市场空间也不见得多么广阔。
  
    需要等待的时间
  
    这么多困难,iSCSI是否有夭折的可能?业内人士董唯元认为,相关技术其实还有不少也在发展中,比如FCIP、iFCP和iSNS等等,iSCSI不过在成熟度上稍微提前了一点而已,但由于它建立在现有成熟技术体系之上,因此有包括Cisco这样的供应商的积极推动,而随着以太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同有飞骥网络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郭威很明确地表示,在下半年同有会引进iSCSI产品,他认为作为一个技术方向,iSCSI的前景是被国内业界普遍看好的,而现在国内业界的工作还主要是对市场的教育,不可能指望新兴技术一夜间带来巨大财富。
  
    雷射邵亮也表示,雷射在国内的iSCSI业务会在Q3完全启动,实际业绩怎样还要看整个市场的接受程度和解决方案的进展,但他也认为目前市场肯定还处于教育期,虽然增长会很快,但这是建立在基数很小的基础上。
  
    在2001年IBM推出200i的时候大家就预测到2003年整个市场就会成规模,结果没有,2003年年初标准通过后,大家认为2004年是iSCSI之年,但现在看来,这还只是供应商的iSCSI年,真正要成为用户的iSCSI之年,现在包括IDC和Gartner等机构在内都把眼光放到了2006年,国内一家一直在作中低端市场的专业存储公司的看法是:“明年三四月我再作这个产品也不迟”,这应该是老谋之举。
  
    不过在诸如海量的非结构数据(诸如医院CT片资料、监控录象、电子图书以及视频编辑)存储的需求方面,iSCSI仍然有很强的竞争力,另外,对数据库数据的存储需求在容量、管理和分享上有一定要求,但又无力作FCSAN的用户来说,iSCSI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对于新兴的分布式IPSAN,类似小区数据中心这样的新型解决方案也应该能吸引一些客户。正如开篇所说那样,现在iSCSI不是一顿盛宴,还只是碗粥,是不是能靠这碗粥补进一些营养,还要看渠道对iSCSI的理解是否真正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