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莉试图以并购来重构“惠普之道”,但分拆似乎更符合投资者的期望。与华尔街和董事会长期交恶之后,“第一女人”的时代终于过去
“晚上你如果想找人的话,最好去酒吧或者咖啡馆,因为大家都忙着庆祝呢。”2005年2月9日,在硅谷的一个专业论坛上,一位惠普公司的员工调侃道。
就在这一天,美国加州小城帕洛阿尔托,卡莉?菲奥里纳(Carly Fiorina),现年50岁的美国惠普公司(NYSE:HPQ)首席执行官,终于告别了美国企业“第一女人”的位置。
在《财富》全球500强中,目前只剩下了七位女性首席执行官。
从1999年7月正式成为惠普历史上第一个“空降”的首席执行官至今,五年半时间里,卡莉把惠普打造成为一个年收入800亿美元的企业,而公司股价则下跌超过了一半,表现远逊于戴尔和IBM。
2月9日当天,惠普在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价上涨了6.9%,收盘于21.53美元。
“对于卡莉和惠普而言,甚至对硅谷而言,这都是重要的一天。但现在说什么,都还太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硅谷私人投资者对《财经》说。
终点,起点
自1999年入主惠普,喜欢阿曼尼时装和明星派对的卡莉,亦成为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明星人物。但定于2005年1月26日开幕的是次年会之前,一些阴云已悄悄向卡莉靠拢。
1月24日,《华尔街日报》率先披露,惠普董事会在1月中旬的旧金山会议上,讨论了有关分权的问题,提出让其他一些高级管理层帮助卡莉完成一些日常工作。当日,提前出版的《福布斯》杂志也刊登了《为什么卡莉的豪赌正在失败?》一文,公开批评卡莉。文章使人们重新把视线转向备受争议的惠普与康柏三年前的那桩合并案上。
但是,卡莉仍决定乘坐自己的湾流4号公务机前往达沃斯。
1月27日,卡莉正式对《华尔街日报》给予回应。她表示,上述报道纯属“猜测”,重申自己与董事会的关系保持得“很好”(excellent)。
据说,当时曾有硅谷人士问同在达沃斯的戴尔公司董事长迈克?戴尔“如何评价《福布斯》的报道”,后者很干脆地表示:“《福布斯》说得很好。”
“我还坚持当初的立场?D?D惠普和康柏的合并,对戴尔来说是有史以来最好不过的事情。”但迈克?戴尔同时认为,卡莉是个很强硬的人,“我不认为她会这么下台。”
不过,对于卡莉而言,这届达沃斯年会的主题“为艰难选择承担责任”,已经很有些意味深长。
美国《新闻周刊》披露,早在今年1月上旬,惠普公司的几名外部董事,包括美国前白宫科学顾问乔治肯沃斯、惠普前董事长理查德哈克伯恩,就在董事长帕特里克邓恩的主持下,向卡莉宣读了四页的批评意见。
这个时候,卡莉与投资者之间的“冷战”也已持续了一段时间。去年8月14日,惠普公布了2004财年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虽然营业收入继续增长,但每股盈利只有24美分,远低于投资者每股31美分的预期。
据统计,在卡莉执掌惠普共计21个季度中,有八次季度财务表现没有达到投资者的预期。这个数字是戴尔和IBM同比总和的两倍以上。
惠普董事会显然感到了压力。从2004年11月起,董事会就开始讨论卡莉的表现,希望能够采取措施缓解投资者的不满。时值年底,卡莉似乎已预感到了什么。据《商业周刊》报道,她曾向包括思科总裁钱伯斯在内的四位其他公司的高管咨询,是否有“体面地退出的方式”。
2005年2月6日,正当美国观众沉浸在“超级碗”橄榄球决赛的时候,在阴雨霏霏的芝加哥,决定卡莉命运的时刻到来了。在芝加哥国际机场附近的一个饭店中,惠普董事会当晚召开了紧急会议。第二天,卡莉被正式告知?D?D她被解职了。
对于被惠普员工抱怨为“在天花板上比在地板上呆的时间更长”的“空中飞人”卡莉,这个地方也许并不陌生。在她正式入主惠普前,就是在这个机场饭店的一个俱乐部,她与理查德?哈克伯恩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长谈,并最终说服这位惠普打印机神话的缔造者继续留在董事会中,并担任董事长。
收购泥淖
卡莉的惠普生涯的真正转折点,是2001年到2002年对康柏电脑的收购。
美国业界普遍承认,其实早在卡莉入主前,惠普已陷入“危机”。尽管1938年比尔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创立公司以来,惠普没有出现过一年亏损,其打印机业务仍在全球傲视群雄。
但进入21世纪之后,无论内部管理还是面对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挑战,这个硅谷的“偶像”都陷入深重的危机。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散乱,80多个业务部门并立,平等主义和自我治理的文化过分膨胀,过于以工程师文化为导向而忽略了市场。
其时,在朗讯科技的市场和营销方面如日中天的卡莉,因其强硬的个性和追求变化的气质,令决心“自我变革”的惠普董事会寄予厚望。
欲行“变革惠普之道”,除了对公司内部部门的“集权化”,“收购”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杠杆。它可以引入一些新鲜的元素来冲淡原有的东西。
2000年9月,惠普证实了寻求收购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的咨询部门的意向。此举若获成功,将使惠普在信息技术服务方面的竞争力获得质的飞跃。但是,由于当时此项业务的估价高达170亿-180亿美元,在卡莉看来过于高昂,惠普最终放弃了收购。
转过年来,卡莉却揿动了一个标的更高的收购案的启动键—-她的目标是当时的个人计算机(PC)巨头康柏电脑。提议在内部遭到激烈反对,包括比尔休利特的儿子、当时在斯坦福大学教授音乐的沃尔特休利特等不少惠普老人,都加入了反对者阵营。但卡莉最终在董事会中艰难胜出,并于2002年3月正式完成对康柏190亿美元的收购。
某种程度而言,收购带来的规模性扩张的确使得新惠普获得了一些成本上的协同优势,但也使整个公司陷入了迄今最严重的分裂状态;而且事实证明,这场漫长的冲突没有最终的胜利者。
卡莉入主惠普一年多后,很多员工开始怀念与前CEO一起吃工作餐的时光,喜欢看到休利特微笑着说“I told you so”。他们不愿仅仅通过电视会议见到CEO,因为这样的场景缺乏真实感。
这种难以融合的痕迹在惠普和原康柏员工间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位打印及成像部门的员工告诉《财经》:即使在公司内部的俱乐部活动中,你也很容易分辨出来谁是“原康柏”的,“不能说在一个办公室中就意味着融合”。
这种情绪几乎蔓延到整个硅谷。一个关于合并的笑话广为流传,原创者据说是一位惠普前员工—
卡莉去世之后,站在天堂的法官和陪审团面前。她说:“我是个伟大的销售员,应该进天堂。”但当她走下大厅推开第一个门的时候,发现里面是烈焰和魔鬼。
“肯定是搞错了!”她向天使抱怨:“我该去天堂,而不是地狱!”
“是的,忘了告诉你—-我们合并了。”天使冷淡地说。
2001年,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卡莉就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次合并的成败将决定她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但她没有预料到市场变化如此迅速,个人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变成了一种“大众消费品”,而戴尔在这一领域比她更为擅长。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到2003年底,戴尔就从新惠普手中重新夺走了“全球份额第一”的宝座。“世纪并购”并没能挽救惠普的颓势。
分拆的可能性
2005年新年刚过,惠普重新陷入了一种与卡莉入主前类似的困境:在PC领域,惠普不仅获利稀薄,而且要重新追赶强大的戴尔;在服务器领域,惠普面临IBM、SUN以及戴尔从高端到低端的夹击;在打印机领域,面临日本爱普生、佳能、利盟及新加入战团的戴尔的无情蚕食;在企业存储市场,更要与EMC角力。
在软件和IT服务业务方面,惠普的处境似乎更尴尬。最新的一个季度,其软件业务仍有4000万美元的经营亏损。在这样的大型公司中,软件业务出现亏损是罕见的。
2002年6月,IBM公司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000年惠普没有得手的普华永道的咨询业务。“卡莉最大的错误就是选择了收购康柏,而不是普华永道(的咨询业务)。”美国沃顿商学院的迈克尤希姆教授对《财经》说。
改正错误的最简单的方式,无非是恢复原来的惠普,那就是把个人计算机业务分拆出去,成立一家单独的公司。
卡莉辞职之后,美国几大投资银行纷纷对分拆前景发表看法,并调整对惠普的评级。JP摩根认为,新CEO会考虑分拆,因此,把对惠普的评级从“中性”调高为“跑赢大市”;美林也认为,从长期看,惠普分拆的可能性在增加,也把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进”。
高盛、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花旗都倾向于惠普不会考虑分拆,因此维持原有评级。比尔斯特恩也同意上述判断,调低了对惠普的评级。其分析报告指出,如果分拆,惠普的每股价格将达到22-25美元;如果不分拆,每股目标价位将在16.5-18美元之间,PC业务相当于白送。
截止到2005年2月17日,惠普的收盘价为20.86美元。分析人士指出,这个价格已经包含了部分分拆预期在内,因此并不稳定。
原惠普首席财务官罗伯特魏曼在出任临时CEO后则郑重声明:公司并没有改变现有战略的考虑,下一步主要是提高执行能力和效率。
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轻易排除分拆的可能性。实际上,在2月9日惠普召开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魏曼就表示,虽然公司认为目前的战略是正确的,但不排除与新的CEO候选人开放式地讨论他们的战略。“我们在寻找新的CEO,会考虑所有战略可能性。”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将分拆看做治病良方。花旗银行表示,一旦分拆后,其PC业务更加难以与戴尔竞争,而且打印机业务的竞争力也未必会得到提升。而且,实际上戴尔正在朝惠普现在的方向发展,看不出来有分拆的理由。
此外,如将分拆出来的PC业务出售,谁可能接手?沃顿商学院的凯文沃巴赫教授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目前看,索尼、东芝以及GATEWAY都不会有兴趣,也许只有在中国或印度还有潜在的买家。在他看来,最大的可能性“说不定还是联想”—-如果加上惠普和康柏原有的PC业务,加上联想去年12月正式收购了IBM的PC业务,联想或将成为全球PC行业无可争议的霸主。
未来之选
在硅谷看来,现在的惠普与卡莉接手前没什么本质区别。五年前,惠普的主要盈利来源是打印机业务,现在还是。
据今年2月16日惠普公布的最新一个季度财务报告显示,打印机和成像业务仍然以28%的营业额比重,贡献了惠普超过七成的经营利润;其PC业务的营业利润率虽略有回升,但也仍然只有2.1%,远低于戴尔8.8%的整体盈利水平。
当然也有变化。《纽约时报》的消息说,卡莉被解职后,将从惠普获得超过4200万美元,其中包括2140万美元的离职补偿金。惠普已经就补偿金的安排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相关代理文件。
事已至此,未能有效完成再造“惠普之道”使命的卡莉,是否可以简单地定位为一个“失败者”?
Challenger,Gray & Christmas公司统计显示,仅在2005年1月,美国就有92位CEO被解职,比去年同期上升了84%。另一份调查也显示,仅今年前六个星期,美国最大的2000家公司中,有55家的CEO被辞退。
卡莉的下一步会如何选择?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她将很难再次成为大型公司的CEO;转向一些小型私人投资公司或者从政,则都有可能性。
但是,谁又将成为卡莉之后的“惠普之选”?美国媒体目前圈定的一份长长的“候选人”名单中,有惠普负责技术解决方案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安利弗摩尔,负责打印及成像集团的维奥摩约什(VYOMESH JOSHI),前康柏电脑CEO、现任MCI通信CEO的卡佩拉斯,还有一些前惠普的高管,以及在IBM、苹果、甲骨文以及摩托罗拉等大型公司的现任及前任高管。
有趣的是,戴尔现任CEO科林罗林斯也被列为可能的候选人。“他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够做得比惠普出色。”但问题是,他为什么要离开戴尔?
总体而言,内部人选中,呼声最高的是现年50岁的约什。这位20世纪80年代就加盟惠普的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生主管的打印和成像业务的兴衰,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惠普的命运。
惠普的下一步
外部人选中,媒体对卡佩拉斯的回归颇有兴趣。随着美国VERIZON通信公司正式宣布并购MCI公司,现任MCI首席执行官的卡佩拉斯有望重新出发。
但不少硅谷人士对卡佩拉斯并不高看。康柏被兼并后,卡佩拉斯就是由于没有得到惠普董事会的支持才出走的。况且,业界担心卡佩拉斯或许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他的老本行PC业务方面,从而削弱惠普核心的打印和成像业务的长期竞争力。
迄今为止,真正大热的人物还没有浮出。媒体和业界都认为,较大的可能,或许是如1993年IBM公司聘请局外人郭士纳一样,让一个意外的“惠普之选”降临,重新塑造团队和合作的“惠普之道”,以一扫颓势。
但是,无论谁将成为新的领导者,要面对的现实可能比当年的卡莉还要严峻,“不会因为换了船长,地平线上的冰山就自动消融”。
收购了普华永道的咨询业务且出售PC业务给联想之后,IBM在IT咨询、服务和软件领域的优势,将给试图向高端突进的惠普带来持久的压力。
与五年前相比,如今的戴尔已更加强大。2000年至今,其营业额正以每年14%的幅度增长,雄心勃勃向年营业收入600亿美元的目标推进?D?D2004年,这个数字为445亿美元。而且,在服务器、企业存储以及打印机这些惠普视为禁脔的领域,戴尔也在快速推进。短短两年,戴尔在美国打印机市场上的份额已达到14%,去年全球的销量超过了520万台。
在打印机市场,日本厂商爱普生、佳能也会给惠普带来长期的挑战。尤其在亚太市场,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对2003年的统计,惠普仅领先爱普生两个百分点。
惠普能否继续“硅谷的骄傲”?很多投资银行在谈及惠普的最大优势的时候,都不约而同把“惠普的文化”放在第一条。无论如何,“卡莉时代”已成过去,一切将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