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硬盘拖累南方汇通吗?6800万元欠款与股权纠葛

    面对外界的质疑,处于舆论旋涡之中的南方汇通(000920.SZ)和贵州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GS Magic)有限公司再次走上前台。 
  
    2月21日,南方汇通在公告中披露,在中国证监会贵州监管局对微硬盘公司进行专项核查之前,南方汇通已经与GS Magic联系,确认贵州世华数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向GS Magic借款人民币6854万元,并未在2004年11月份如期归还。公司将继续敦促微硬盘公司采取措施追收借款。 
  
    这是经历去年9月以来“工厂停顿”、“资金短缺”、日立诉论案等打击后,南方汇通的最新表态,而GS Magic的下一步向何处而去,已成为新的焦点所在。 
  
    威星变局
  
    此前,外界对GS Magic的质疑很大程度上因香港威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星公司”)而起。
  
    据调查,威星公司注册资本仅为2港元,但GS Magic的海外销售及其原料采购全都是通过其得以完成。 
  
    “因为我们面向海外的业务主要是出口加工贸易,通过威星公司这样一个平台的话,在海外销售的接单和资金汇转可以更方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GS Magic高层向记者透露,威星其实就是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GS MagicStor)注册,以作为对外业务窗口的“壳”。 
  
    但正是这样的“行事”,引发外界对GS Magic的种种质疑。 
  
    “所有的采购和销售都通过同一个公司来完成无疑具有隐患。”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如果威星公司的控制人不是GS Magic,那就难以避免威星公司操控原材料和微硬盘产品销售价格、囤积产品造成旺销假象甚至挪用微硬盘销售货款等风险;如果其控制人是GS Magic,那么同时控制了原材料供应与产品销售的GS Magic,也有以原材料变成产品,产品当成原材料这样反复循环倒手,制造虚假繁荣的空间。对GS Magic的股东南方汇通而言,正可以此做庄拉升股票获利。 
  
    “我们不能因此就质疑GS Magic,但从操作的规范上来说,这样做是有问题的。”这位分析人士说。
  
    南方汇通2004年的半年报是威星占用资金事件浮出水面的起点。
  
    在这份半年报中,披露了威星公司为南方汇通带来了超过4亿元的应收账款。其中,GS Magic控股的南方汇通微硬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南方微硬”)通过威星公司采购原料和销售微硬盘金额分别为3.81亿元和4.45亿元,分别占南方微硬总采购量的84%和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96%。威星公司对南方微硬乃至GS Magic的业务控制力由此显见。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微硬通过威星公司进口原材料与销售产品,销售总金额比进口的总金额多出6473万元。如果简单的销项进项抵消,南方汇通的往来款余额不应超过7000万元,但南方汇通的公开资料显示,南方微硬应收威星公司余额4.19亿元,占南方微硬应收账款总额的96%。 
  
    这意味着,南方微硬将产品销售给威星公司却没收到回款,南方微硬却预付威星公司余额4200万元,占南方微硬预付款总额的56%。质疑随之而起。 
  
    “从2004年6月到12月,要达到预定的300万台生产目标,这就需要5000万美元的流动资金。 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现金,我们只有采用负债经营的方式,钱进来就马上拿出去买原料,这样滚动使用。威星公司的高额应收账款,其实就是南方微硬通过威星在外面快速流动。”朱宝麒解释说,“既然大家都觉得不妥当,那我们就改。”
  
    从2004年9月开始,GS Magic主动进行调整,一方面主动停产,停止采购,回收账款,同时开始在香港筹建了分公司。“之前,GS Magic就已经不再与威星公司发生业务关系。我们同时收回了威星公司的应收账款,并向政府申请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以替代威星公司进行海外业务开拓及原料采购。”
  
    调整后的2004年三季度,GS Magic的应收账款从4.8亿元下降到为3.3亿元。
  
    在南方汇通22日的公告中披露,GS MagicStor已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目前正在审批过程中,香港分支机构设立后,出口销售将主要通过微硬盘公司自己的分支机构进行。 
  
    但这也令GS Magic接下来的业务受到了影响。除了停产对业务造成的停顿外,由于之前GS Magic海外业务和原料采购都通过威星进行,所以取消威星的业务令GS Magic的产品销售受到了一定影响,而原料采购亦受到打击。 
  
    事实上,GS Magic的业务与最早的预测也有着极大出入。
  
    2004年上半年,GS Magic微硬盘实现销售收入46301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0.53%,但从第三季度开始,产量急剧下降,仅实现营业收入381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下降至12.64%。 
  
    公开数据显示,GS Magic 2003年生产了26万台一英寸硬盘,2004年1-8月生产了66.31万台。2004年8月29日,GS Magic举行了一个第100万台一英寸硬盘下线新闻发布会。此后由于流动资金问题,GS Magic在9月开始停产,直到2004年12月中旬才恢复生产。 
  
    “实际的恢复生产时间应该在11月中旬就开始了,并一直在扩大生产量,现在过了年,我们已经开始陆续出货。”朱宝麒说,“按照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完成我们去年签的订单应该没有问题。”
  
    而据内部人士透露,到目前为止,GS Magic的2005年度营销计划仍未确定。 
  
    资金之痒
  
    现实的情况是,GS Magic面临的最大瓶颈在于资金的压力。
  
    “微硬盘行业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支撑,日立为此动用的资金高达数十亿美金,相比之下,我们的实力太过弱小。”朱宝麒说。 
  
    据GS Magic高层透露,从成立GS Magic至今,实际的资金投入仅为6000万美元。GS Magic此前曾公告拟引进5000万美元海外战略资金,但此事因种种原因遭致搁浅。加上申请的贷款,到目前总共的投资实际不足2亿美元,“其中用于土地、房产等固定设施和各项开支的费用已经有1亿多美元,也就是说,真正用于生产的资金流捉襟见肘。”
  
    另一个解决资金问题的良机则因担保问题被拖迟。2004年,国家开发银行在考察GS Magic项目后表示愿意给这个项目1.5亿美金的长期低息贷款,但是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符合金融担保的过程。然而,南方汇通董事长黄纪湘在临时股东大会上表示,因为公司资产规模不够,所以南方汇通不会为微硬盘项目提供担保。 
  
    种种原因导致,GS Magic流动资金的短缺,也令GS Magic在2004年8月威星公司调整之后一度陷入“断粮”窘境,成为GS Magic停产事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这一情况目前稍得缓解。在贵州省政府的帮助下,由政府牵头,中国银行等组成的银团已协商好为GS Magic提供8000万规模的贷款,其中此前已经到帐2000万,而国家开发银行1.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也正协商关头,贵州省政府正在积极协调有关担保事宜。
  
    新投资破局 
  
    在这样的形势下,通过股权改造为GS Magic输血是最现实的通路,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迫在眉睫。 
  
    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称,2004年10月,发改委、信息产业部、财政部等部门的领导在北京召开紧急会议,明确指示要解决GS Magic原有的股权遗留问题,相关准备工作从2004年底就开始展开。 
  
    1月19日,南方汇通发布公告称,外资股东美国磁源(Riospring)与贵州世华数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股权托管协议,将其在汇通世华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世华创投。
  
    这一公告迅速引发业内的关于南方汇通是否失去对GS Magic控制权的猜测。而GS Magic一高层人士对记者透露,这一做法的目的主要在于方便新的战略投资者“入场”,同时也更有利于GS Magic,在微硬盘行业的竞争中更大限度地保护商业机密。 
  
    “就在下个月,我们就会有大动作。”2月23日,朱宝麒在电话中向记者透露,但并未确证该时间是重组方案确定或是业务拓展新方案出台。
  
    GS Magic市场部总经理温广平向记者透露,GS Magic已经与国内某知名IT企业达成战略合作联盟,即将在GS Magic产品基础上生产该企业品牌的大容量MP3等数码产品,并与该公司的手机等产品捆绑推广。 
  
    “这将带来GS Magic业务的新突破。”他认为。
  
    不论是新的投资者进入,或是与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和业务推广,对此前遭遇多番打击的GS Magic来说,都将是新的值得期待的破局开始。 
  
    随之而来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在失去控制权以后,亲手将GS Magic扶上马的南方汇通、贵州世华会否仍与GS Magic共同进退,或是与之渐行渐远?新的大股东将为GS Magic带来怎样的机遇?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多地以“国家队队员”身份出场的GS Magic又将怎么带动当地产业链的发展呢? 
  
    竞争者已经对GS Magic虎视眈眈,去年12月29日,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宣布对中国南方汇通微硬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国母公司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有限公司及其联营研究机构Riospring Inc.提出诉讼,控告该公司侵犯日立GST硬盘机的多项产品专利权。 
  
    “日立非常会挑时间,选在我们重组和恢复生产的关键时刻告我们,令我们的业务拓展和股权重组都受到了影响,有的计划被迫推迟了1个多月。”朱宝麒说。
  
    这意味着,在威星停产事件和日立诉论案之后,朱宝麒和GS Magic面对的挑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