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国际存储大会:自有技术冀望与产业结合

    5月31日,2005年中国国际存储世界大会开幕,包括EMC、HP、CA、VERITAS、SONY等国际存储巨头和一些国内存储技术的代表中科院计算所等出席本次会议。大会以专业研讨论坛暨展览会的形式将技术与应用有机融合,提供一个集教育和交易为一体的有效平台。
  
    EMC:SAN与NAS通吃
  
    作为存储领域里数一数二的“人物”EMC,这样的大会自然不会缺席。在参会之前EMC又得到利好消息,来自标准普尔的分析家认为,随着产品线的扩大以及运作的重新整合, EMC的业绩将在今后几年更进一步,由于在数据存储市场处于强势的地位,EMC有望在今年取得可观赢利。
  
    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人认为,EMC在NAS存储产品方面做得不够好。EMC产品和解决方案市场经理张福清告诉本报记者,“其实,EMC在NAS存储方面的能力与SAN同样是非常强的”。
  
    张福清认为,这样的错觉是来自于EMC在SAN方面传统的强势,这让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EMC在NAS方面偏弱的错觉。“毫无疑问,在NAS产品方面,NETAPP是公认的实力最强的厂商,但NETAPP是仅仅依靠NAS产品生存的厂家,这也是它能够做到更强的一个必要因素。”
  
    而2004年的一个数据显示,在NAS产品的市场份额上,EMC和NETAPP一直是交替上升,张福清认为,这表示EMC在NAS市场上甚至能够不输于NETAPP这样的专业NAS厂家,“EMC目前应该是NAS产品线最全的厂家”。
  
    当然,在中国市场,EMC也不得不面对很多问题,“EMC相对IBM、HP进入中国时间要晚,这对品牌知名度来说有些影响。另外,没有自有服务器产品进行捆绑销售也是在中国市场上遇到的难点之一。”张福清说。
  
    中科院计算所:目标与产业结合
  
    “从2001年我们开始转向存储技术以来,一共只为自己宣传过两次,”中科院计算所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张建刚坦言,除了参加这次大会,计算所只在2003年时为产品做过一些宣传。
  
    显然,并不缺乏研发能力的中科院计算所,缺少的只是一些市场的运作。“我们的技术是完全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张建刚说,在石油勘探、国防和教育等领域的应用中,中科院计算所的技术已经能够做到不低于国外主流水平。
  
    事实上,计算所最近几年来就经常给人们带来惊喜,特别是进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这6年多来,计算所更是硕果累累:“龙芯”通用CPU、“凤芯”高清解码芯片、下一代网络技术研究等一项项分量十足的科研成果,一次次燃起了国人对科学的热情和美好憧憬。
  
    张建刚特别提到中科院计算所的“顶天立地”战略,“顶天”就是要占领科技前沿,而“立地”则是与地方的产业相结合。
  
    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就认为,“衡量知识创新是否成功不只是看当年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看一个研究所是否真正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促进产业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为此,最近几年计算所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在体制、机制、文化上保证国立研究所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经过认真总结思考,计算所达成共识:计算所的科研要“落地”,必须“走出去”,形成国家(地方)到中科院再到企业的大循环,不能热衷自产自收的小循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蓝鲸网络存储技术包括虚拟存储系统(VSDS)、服务部署系统(SonD)和共享文件系统(BWFS)三部分核心技术陆续面世了,其中,蓝鲸共享文件系统和蓝鲸服务部署系统非常稳定、成熟,在经过大量产品化的工作之后,已经转化成为可实际使用的产品。
  
    “其间,我们也不断在与地方的政府和企业在应用中完善这些技术”,张建刚表示,这些技术尤其在浙江省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应用基础。以外,工程中心已经开始向备份和容灾方向发展新的课题。
  
    但是在国内,存储领域的自主研发实力还很薄弱,距其进入良性发展阶段还需要一些时间。对于技术含量很高的存储领域,必须能够保持持续性的投入。除了在产品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国家发挥一定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之外,做到技术与产业有效地结合,并形成一个产业链式的良性循环也许才是国内自有存储技术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