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STOR存储专访:分析McDATA并购CNT前因后果

    DoSTOR存储专访 9月9日北京消息在McDATA完成对CNT公司收购的两个月之内,McDATA亚太区总经理和主管全球营销的副总裁先后来到北京,向我们阐述McDATA为何要收购CNT公司,以及新McDATA如何应对市场竞争与未来发展蓝图等。由此可见,McDATA的中国战略。


    2005年1月18日,光纤交换机厂商McDATA公司宣布以2.35亿美元收购另外一家光纤交换机CNT公司,这一举动在当时被很多人认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CNT和McDATA公司在全球都有1000多名员工,而且两家公司的产品整合殊为不易。



    那时,业界普遍认为,McDATA收购CNT公司意图是在于超越其竞争对手博科通讯(Brocade)和思科系统(Cisco)。


    而这其中,UMD被认为是此次McDATA并购的最大收益,业界也有分析师认为CNT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就是UltraNet Multi-service Director(UMD)交换机,该产品是CNT以1.9亿美元收购Inrange公司得来。而且UMD技术确实也为CNT公司做出过卓越贡献,它曾经将CNT从业绩重挫和大幅裁员的低谷中挽救出来。


    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却并不像业界所预期的那样。


    McDATA艰难的决定 —-  i10K取代UMD


    2005年5月12日,McDATA举行了两家公司合并后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会上,McDATA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凯利正式宣布,McDATA与CNT的联姻只整合McDATA的交换机、导向器与软件,以及CNT的SAN扩展设备与服务,但不包括CNT的导向器。这也就意味着,合并后,新McDATA将放弃CNT UMD产品。


    这条信息是足够引人注目的。McDATA坚持以Intrepid 10,000(i10K)取代CNT的UltraNet多服务导向器(UMD),它们也籍此来保留这项在2003年以1.02亿美元收购来的Sanera Systems的技术。


    但在当时,i10K导向器仅刚刚发布(2005年1月份发布),而CNT的UMD销售却早已呈强劲销售势头。

    我们认为这是一项艰难的决定,那么为什么McDATA会做出如此令人意外的决定呢?

    首先,可以认为McDATA拥有比CNT公司更为广泛的用户群体是原因之一;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原因,i10K能够与其他的McDATA产品协作,而UMD则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和McDATA的交换机导向器一起工作;第三,i10K当时已经通过HDS和IBM的认证,而且EMC的认证也正在进行中……。


    此外,1月份,McDATA宣布并购CNT后,使得用户一时无法确信那一款(i10K还是UMD)将会在合并之后保留,从而导致在2005年第一季度两款高端导向器的销售都遭遇寒流。而竞争对手也趁机用了两三个月时间竭尽所能地在用户之间制造恐惧不安和不满。


    对此,更快更好地做出决定,是McDATA最明智的决定。而凯利在此次发布会上也表示:“这(放弃UMD)将排除McDATA与CNT产品线的重叠,UMD在市场已经表现甚佳,但i10K也相当不俗。”

    McDATA并购已完成 —-  高速增长的亚太


    2005年7月19日,McDATA公司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Paul Rath来到北京。这时,McDATA对CNT的收购已经正式完成(6月1日完成),而此时,最需要做的就是理顺各地区的管理层。


    Paul在这次访华时也表示,两家公司合并前大约有2100名员工,公司希望精简至1500人。不过,在亚太地区由于CNT原本在这个市场也没有太多的人手,所以事实上亚太区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编制最多的中国区没有任何的变动。


    其实,公司裁员的信息早在5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就已有细节披露(即新McDATA全球员工将由2100名精减至1500或1600人)。那次会议,还披露了CNT将作为McDATA的完全控股子公司运作,但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归于McDATA品牌的信息。


    Paul本次访华还给了我们一个更重要的数据,在亚太地区,2004年,日本地区增长80%,中国地区同比2003年更是增长130%。而在2005年制定的目标中,Paul表示希望增长幅度能达到50%的份额。


    对于竞争对手的发展,Paul认为,虽然他们的业务量增高不少,但总体收入却下降。主要是单个端口的售价降低。Paul还表示,对CNT的顺利合并,有助于公司完善光纤交换机的产品线以及整个渠道的扩展。


    新McDATA启航 —- GEDI进行时


    Paul走后不到一个月,2005年8月9日,McDATA公司负责全球营销的高级副总裁韦恩.莫里斯先生紧接着来到北京。这次,McDATA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其全球企业数据基础架构(GEDI,Global Enterprise Data Infrastructure)战略。当然,韦恩也给我们揭示了并购CNT的更多“谜底”。


    DoSTOR:因为我看到一些报道CNT高端产品UMD其实比你们产品推出早半年的时间,而且在市场的反映非常好,当初你们会考虑把他们的产品线去掉而保留你们的产品,具体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莫里斯:凡是我们公司自己推出的产品,我们都希望这个新的产品跟我们公司的架构所有的产品能实现无缝的链接。同样从管理上也是一样的,新产品的管理方式也和我们其他的产品都一样,都是通过EFCM这种软件进行管理。同时我们i10K产品在市场上反映也是非常良好的,而且也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它的一个优势就是我们能够进行分区,能够把它分成4个相对隔离开的区域。这是我们的一项业务决策,就是我们继续向这些客户群销售我们的产品。

    DoSTOR:刚才回答问题提出你们也会采取一些激励机制,希望原来CNT的客户能够转到你们这边来,你们也分别推出高、中、低端产品,并用你们的方案替代原来的方案,我不知道这种方案推出来以后,向用户推广的效果怎么样,他们是否接受从原有的产品转移到你们的产品上面来?

    莫里斯:我们看到实际上这些客户的反应是非常积极的,比如说我们争取过去UMD的客户向我们I10K这个产品过渡的时候,其积极反应程度实际上是超过我们开始时的预料。


    DoSTOR:原来CNT在中国没有独立的办事机构在,你们合并以后公司的人员变动也没有影响亚太或者是中国这一方面,所以我想问一下整个收购以后对于中国来讲是什么样的状况?


    陈杰(McDATA中国区总经理):第一点解决方案我们扩大了很多,对于以前GEDI的业务丰富了很多;再就是在行业用户方面,我们用户的需求也会拓展,也宽了很多;另外在中国区投入也加大了,北京将是亚太的三个服务中心之一,从下个月(9月份)我们就开始启动,这对中国区业务增长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DoSTOR:我知道在合并以后CNT原来很核心的产品被你们替代,McDATA的产品会服务其他的东西,具体到中国来讲,新加入他们产品方案或者是服务的话,对你在中国推广整个公司业务,你觉得促进作用非常大,还是完全以你自有的产品更为重要?

    陈杰:这里面其实我想讲两点,第一点核心产品我觉得这个说法要澄清一下,其实他真正的核心产品是远程通道扩展器,这一块仍然是保留的;第二部分在中国产品和服务带来多大的影响?他真正的核心产品是通过通道扩展器用于一些远程解决方案做备份,这在中国很多客户都在用,而且他们有很完善的服务体系,这对于整体在收购CNT之后推动崭新的基于GEDI的策略是非常大的推动,因为他会把他的更广泛的解决方案融入到现在的解决方案当中。


    现在对于新McDATA公司,可以确定的是,实施GEDI战略将是McDATA未来长期努力的目标。而在莫里斯的中国之行中,McDATA对于GEDI战略也一再强调。


    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是,企业要实现GEDI战略一般可以分为五步骤,McDATA给出的这五个步骤包括:


    第一步:网络存储和资源共享–“创建SAN”;
    第二步:优化存储网络–“将网络分层”;
    第三步:本地资源共享–“连接SAN”;
    第四步:远程资源共享–“通过广域网对SAN进行扩展”;
    第五步:驱动网络–“网络智能化”;


    目前,GEDI战略主要面向全球大型企业,莫里斯称“全球大多数企业处于GEDI第四步的位置”。McDATA公司正积极驱动全球企业迈入GEDI战略第五步,即在网络中提供诸如数据迁移、虚拟化、自动控制等服务。


    显然,要真正实施这五步,单靠McDATA公司一家的力量是略显不足,离不开合作伙伴的鼎立支持,对于获得像EMC的Invista虚拟化技术的支持在实施GEDI战略中是不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此,莫里斯说:“我们的GEDI战略都是基于和合作伙伴一起来做,在今年早些时候在EMC技术峰会上我们已经展示我们的产品可以支持EMC的Invista产品。”


    当然,业界还是翘首企盼像更多紧密合作能够推动这个领域的繁荣。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需求并不会马上快速增长,只有获得了那些几个业界巨头广泛的支持,用户才会开始真正兴趣。


    McDATA收购CNT显然进一步强化了McDATA的全球企业数据基础架构(GEDI)战略,从而满足客户和合作伙伴对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效用计算以及随需提供信息访问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迎接新的挑战 —- 三国之争


    自今年1月份McDATA正式宣布并购CNT公司,到6月1日完成并购,直至今天,McDATA GEDI战略的进一步增强,这两大光纤交换机大厂的并购已经彻底落下帷幕。


    对于未来光纤交换机市场格局,也正由McDATA、Brocade和Cisco不断上演着“三国之争”的精彩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