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成也数据,败也数据

伴随着新医改进入”深水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再添17个城市的生力军,其中包括东部地区5个城市、中部地区5个城市、西部地区7个城市。这17个城市的加入,似乎再次向业界证明了医疗体制改革的攻坚决心。

在如火如荼的公立医院改革中,作为推动公立医院更好的面向公众提供医疗服务的载体—-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又一次映入人们视野。事实上,在多年的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近几年已经取大跨度的进步。从2009年全国第一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公布至今,以上海、福建厦门、辽宁鞍山、安徽芜湖等为代表的首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上线,均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卫生医疗体制发展的模式和方法论。但是,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纷纷在全国各地上马,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其背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平台功能开发的非常完备,无论是从展现层、还是应用层均具备多项丰富的功能和亮点的展示,但由于来源于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及医院的数据无法得到有效的采集和有质量的汇总,从而影响平台对数据的呈现、挖掘与分析效果,导致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这一耗资百万级的项目沦为“镜中花、水中月”,看起来很美,但却没有真正发挥其效用,这俨然成为各省市卫生厅局人员心中不可忽视的“痛”。

时至今日,众多信息化专家、医疗业务专家以及项目监理公司等不得不重新审视数据对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核心作用。也正因如此,第一批、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在平台搭建完毕之后,不约而同的进行与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有关的项目续建。以海南省近期发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被接入端的改造项目为例,其重点在于通过由被动变主动的数据采集方式的调整,来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源头问题;而安徽芜湖,更是在最初顶层设计时便计划将数据采集单独剥离为一期项目,从深层次的梳理并解决这一问题;在湖北武汉,为了更好的调动下级医疗机构在数据上报方面的积极性,卫生局特意将预留的医院接口开发费用延迟至医院数据上报联调测试通过后再行下发……种种迹象都表明,数据采集质量才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真可谓“成也数据,败也数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