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大裁员被指是断臂自救 重心将转移到服务器

上月底,惠普宣布再度裁员1.6万人,算上去年底结束的3.4万人裁员计划,这家规模大约33万人的公司将要裁掉15%的员工。当天,惠普股价下跌了2.6%。

业界称此举为“断臂自救”。纵使惠普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18亿美元的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仍然难以摆脱PC市场缩水的阴影。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球PC出货量遭遇了连续第7个季度滑坡。2013年全球出货量为3.159亿台,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同比跌幅,基本回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水平。

惠普CEO惠特曼称裁员是为了“成本结构的持续改善”。CFO莱斯加克则表示省下了10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惠普此后的重心将转移到服务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这些热门方面。

在旁观者看来,惠普是早该如此了:平板、云、移动互联……小时代一个接一个来了,只缅怀“回不去的曾经”毫无意义。

不止惠普,近期IT巨头们纷纷对自己不景气的PC业务开刀。大规模裁员成为最受欢迎的手段之一。1月4日,出货量减至3年前的一半,韩国LG宣布退出PC市场。2月6日,索尼宣布在其电视、PC、销售等部门裁员5,000人,计划出售VAIO PC业务。早在2012年4月,索尼就已经裁员1万人,占其全球员工的6%。

几天前,索尼破产的谣言一度沸沸扬扬。公众对大树倒掉的轻信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巨头们的窘境。

与此同时,以出色的产品设计闻名的苹果持续笑傲市场,联想也借着本土强大市场以接地气之态强势上位。年轻而创意十足的对立面,是惠普持续不断的“宫斗”和丑闻,索尼对于绩效主义的迷信。这更暴露出大机构对于时代更迭缺乏洞察力以及其刻板管理的缺陷。

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整个数字产业在逐步趋于成熟,经典产品的合作与供应链格局基本稳固;另一方面,红海之外的新市场创造着稍纵即逝的机会。对于企业来说,一边是熟透的果实,捧在手里清香扑鼻,但可能下一秒就烂个小洞出来;一边是满树的青涩果子,搭梯子爬架子,拿了这个丢了那个最后决定又抢了一个,可能甜到心窝,也可能吃出只虫子来。因此,一面需要优胜劣汰并购重组;一面又可能壮士断腕扭转方向。

“最后来的最先走”、“连窝端”的大规模裁员终究不是件健康的事情,对于整个产业来说,该问的问题也许是:裁掉的人员都到哪里去了呢?

目前看来最理想的情况是:一方面,并购重组必然会带来人员的流动。大量从成熟产业流出的人才会走向供应链的下游或者产业的细分市场。这对于整个产业来说并不是坏事。另一方面,以创新的管理和对市场的敏感逐渐占上风的企业,也正在忙不迭地扩大规模吸引人才。

对于曾经的巨头来说,大规模裁员,调整结构摆正方向,似乎成为应对威胁的一个不错选择。纵观近年的整个IT领域,裁员风大有常态化的趋势。但是,这济猛药真的能化解新时代的威胁么?

回到惠普。财报和股价显示出状况缓慢好转的迹象,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他们的机构调整似乎无休无止;出现过丑闻的管理模式仍没有大的改变;“scale-out”终端存储的新服务尽管风头正劲,但主要面向企业客户,与此前以个人为主的目标市场同步似乎有些两边落不着。

药灵不灵,还静待疗效。但包治百病,这期望确实有些高。在这个对市场的洞察力至关重要的时代,消费者要问了:我们要什么,你们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