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器,数据中心的新宠儿 厂商的必争之地?

随着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刀片与机架服务器性能不断提高,一直在数据中心里占据着主流地位。当大数据时代来临,海量的数据涌入到数据中心里,数据中心将承担大量并行化、海量小负荷工作需求,这些都给传统的数据中心带来了巨大挑战。

的确,大数据的出现导致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发生变革,如果数据中心还将继续沿用刀片或机架服务器来处理海量的数据无疑是大材小,所以数据中心需要低功耗、高计算密度的服务器。许多专家认为,微服务器认为是数据中心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貌似相同 确又不同

提到微服务器,其最大的特点是高密度、低功耗,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刀片服务器,因为这些特点与后者很类似,可能许多人会产生疑问,到底微服务器与刀片服务器有哪些区别呢?

首先,刀片服务器与微服务器最大的区别在于计算能力。刀片服务器一般可以承载标准化的服务器工作负责,而微服务器更多承载的是轻量级的并行化计算。另外,刀片服务器与微服务器搭载着不用架构的处理器。刀片服务器一般搭载着高性能处理器,例如:英特尔至强系列处理器。而微服务器一般搭载的是低性能处理器,例如:Atom或ARM处理器。最后,运行工作环境不同。从目前来看,刀片服务器主要运用在特殊行业和高密度计算环境里。微服务器主要运用在轻量型web工作负载和冷数据存储等方面。

微服务器应用单调?

从目前厂商推出的微服务器产品来看,主要应用于处理Web和轻量的工作负载。但随着用户对微服务器应用的不断加深,对微服务器的需求也不仅现如此,希望在这个基础上利用计算资源处理各类繁多、极为广泛的多种应用程序。

据了解,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开始利用分布式微服务器集群以并行方式处理任务,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数据分析。同时,微服务器也有能力充当高成本专有技术的后备方案、替代它们处理某些原本别无选择的特定执行作业。笔者认为,可能在以后随着低功耗芯片组在运算能力方面的突飞猛进,微服务器将成为更多任务类型的可选运行平台。

市场进入群雄逐鹿时代

在数据中心更加强调能效和成本的今天,微服务器有着出色的轻量化工作负载表现在数据中心里显得如鱼得水。在这样的趋势下,无论是上游芯片厂商还是传统服务器制造商,都开始积极投入到微服务器市场中来。据有关市场分析机构部门预测,2014年微服务器销售额将达到5.8亿美元,而且每年将以72%的复合年增长率上升,到2017年销售总额将达到12亿美元。

微服务器市场需求每年的增长,也导致厂商之间竞争也愈演愈烈。从芯片厂商来看,目前主要有两大阵营,分别是英特尔和ARM。其中,英特尔是最早进入微服务器领域,主要产品是Atom芯片,随后ARM从移动终端领域进入到服务器领域,凭借着开放芯片IP授权的方式与英特尔在微服务器分庭抗礼之势。

在笔者看来,英特尔与ARM在微服务器领域的优势各有千秋。其中,英特尔凭借着Atom芯片有着强劲的性能表现占领市场。早在2012年已发布64位技术的型号,并在去年采用22纳米工艺的C2000 Avoton系列产品,目前ARM芯片还处于32位技术上,英特尔在性能方面均已超过了ARM系统级芯片。而ARM凭借着多年在低功耗技术上的积累及性价比赢得市场。

据服务器行业的知情人士称,今年第四季度AMD发布的64位ARM服务器平台,预计基于该平台的微服务器产品会在价格上优于英特尔的同类产品。另外,ARM现在正在积极构建整个微架构的生态系统,在今年年底64位ARM处理器发布之后,根据不用的细分需求进行定位。

那么,ARM和英特尔到底谁会统治微服务器市场?这个问题恐怕讨论的还为时过早。目前的微服务器市场已进入到战国时代,市场竞争中鹿死谁手还不很明确。据了解,惠普、戴尔、曙光等厂商分别推出ARM与英特尔的微服务器产品加入到这场争夺战当中,而且前不久有消息称,图形芯片厂商NVIDIA宣布加入ARM阵营推出面向微服务器的64位Tegra K1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