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打破“马赛克化”社会结构

曾经总觉得一个充斥着急需快餐化处理的海量信息和数据的现代社会是没有任何诗意可言的—一切都被格式化了,事物甚至是人,都成了数据符号的集合,因此对今后社会的呆板单调深感担忧。然而,《智慧政府:大数据治国时代的来临》这本书,描绘了一副完全不同的图景,数据和信息不再是缺乏人情味的庞然大物,它们在建立民主公正和高效有序的政府过程中变得可亲可近。

大数据治国,首先就为公民提供了更为便利、更高水平的生活。在《智慧政府:大数据治国时代的来临》第六章“智慧政府:大数据应用面面观”中,作者就从公共安全管理、交通管理、社会管理、卫生与医疗、环境保护这几个方面谈了大数据将如何造福人类。如你用手机扫描了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手机屏幕上便出现了麦片的产地、成分、是否有过食品安全召回记录和其他购买者的评价信息,你甚至发现了隔壁邻居对这款产品的评价—“我们家小孩很喜欢吃。”你会心地笑了笑,果断将其放进购物篮。数据并非枯燥乏味的东西,它是优美的,当你带着欣赏与发现的眼光去看,甚至还可以是一首诗。从杂乱无序中找到内在规律,从看似无用的东西里挖掘隐含的价值,大数据,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促使普通人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事务当中,带来政府与民众之间更为亲密的互动,为政府今后的治理提出建议,这也是该书的创新之处。它用十分独到的视角展现了大数据治国时代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好关系。正如该书开篇“大数据的一天”中的展望一样,当路灯出现故障之时,你拿起手机,拍了张路灯的照片,并将其上传到城市公共平台—这是一个供市民反馈问题的应用程序。它自动记录你拍照的位置,并将路灯受损的信息报告给了市政设施维修公司。几分钟后,你收到了一条短信,是市建设局发来的,告诉你路灯明天就会修好,感谢你作为热心市民提供了这条线索。人们不会再因为各种麻烦而对关心公共事务顾虑重重,因此将更多地融入到社会事务的治理之中,成为社会名副其实的主人。

大数据时代还将颠覆传统的、线性的、自上而下的决策过程,建立一个非线性的、去中心化的、自下而上的、发现群体智慧的方案编制模式。社会学术语中有一种所谓社会结构“马赛克化”的比喻,指的是社会中的群体以政治、文化、经济等各种要素被分割成不同单元,不同单元的个体形成一个个特殊的利益和价值群落,享受着不同的经济社会政策,促成了他们与单元外的人相互割裂和对立。在当今社会,体制内外即是不同利益的“马赛克”单元。这种社会结构“马赛克化”是信息封闭的产物,而数据开放可以让体制内外的人一起参与进来,解决政府无法完成的以及棘手的问题,打破“马赛克化”的社会结构格局,正如书中所说,大数据要求政府更多地利用民众的智慧,并激发全社会的智慧和创意,产生巨大的数据红利。

所有这一切最终会加速政府—这个掌握最多数据者转型成为“透明的政府”“智慧的政府”和负责任的政府,并在此基础上推行“善政”—一个开放的、了解公众在想什么,需求什么,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进来的政府,它通过驾驭数据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政治诉求。

政治哲学家哈耶克曾经说过,一个社会的知识掌握在每一个个人手中,只有自由发挥每个人的智慧,这个社会的文明才能得到进步。大数据时代首先为民众提供了一个“数据提供者”的身份,政府则需要充分重视公民数据源,进行更为民主科学的决策,并通过各种数据平台与民众达成良好的沟通,才能最终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