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开发背景
二、支持系统体现的功能和特点
三、涉及应用及服务单元
四、系统建设可行性分析
五、项目建设意义
六、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七、项目工作组
一、开发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性逐步突显出来。随之物流业被列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各地相应地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我国物流企业数量庞大,其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主要集中在一些物流园内。它们采用传统的货物交接和配送方式,业务单一,量少且杂,工作效率低,整个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如:手工填单、以合作关系小范围内配货、货车往返缺乏一定的配货保障、货运跟踪需要三方电话咨询转达(只有少部分实现GPS定位跟踪)、到货确认方式采用回单或询问收货方等。它们普遍规模较小,多数只是业务代理,业务模式杂,业务深度差异大,独立建立信息电子化管理平台面临着建设承受力和有效应用的问题。如不引用信息电子化的管理,又制约着工作效率的提升和成本控制的管理,最终将会面临淘汰。与此同时,已经建立信息电子化管理平台的大型物流企业,因无法和其它物流信息平台进行有效衔接,严重影响网络和业务覆盖面的扩展,最终制约着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
当前中小物流企业在国民经济有效运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必须科学合理地引导它们走向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大型物流企业更是物流业中的骨干力量,必须促进他们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以适应我国信息时代经济的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物流业务涉及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物流业基础建设差异大,信息通道相对滞后,业务对接方式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需要。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货物流通量及流通覆盖面不断得到拓展,传统的物流业务模式已影响并制约到我国经济长足健康的发展。
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开发工作的缺失
目前从事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开发的科研院所及企业,缺乏对应用环境的研究和全面规划的认识,导致信息平台全面规划受到制约和应用架构标准统一认识跟不上。常常使一些开发工作陷入迷局或中途夭折,或在开发后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环境的需要,更无法保障未来系统的发展建设。
(二)各业务主体单位实现全信息电子化管理面临诸多问题
1、已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大型物流企业,无法满足各个业务合作主体单位全信息电子化业务跟踪管理的需要,更无法与其它信息平台全面有效地进行业务对接,严重影响着企业业务面扩展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2、中小物流企业根本没有独立建立及应用全信息电子化业务管理平台的能力,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包括物流业务代理、运输、仓储企业等。
3、发货方和收货方无法实现全信息电子化的业务跟踪管理。
(三)综合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1、目前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只能满足中小物流企业信息服务和利用GPS定位跟踪服务,无法满足中小物流企业全信息电子化业务管理的需要。
2、物流园区货物进出,无法与物流公司业务进行全信息电子化的业务对接,严重制约着物流园内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
3、相关政务部门全信息电子化监控管理处于空白,实际监控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安全运输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二、支持系统体现的功能和特点
(一)电子化的分类配货
(二)货物地理信息识别
(三)电子化的业务管理(跟踪、汇总)
(四)电子化的校验识别
(五)获取或查询业务单位及运输工具和驾驶员信息
(六) 特殊运输业务实时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控管理
(七)各类业务主体单位业务独立跟踪和管理
(八)水 陆 空运输信息有效识别和对接。
(九)实时选择理想运输线路
(十)各地各类信息有效交换和识别
(十一)政务业务管理 审核 跟踪 查询
(十二)移动系统对接
(十三)安全及信誉评估
(十四)应急服务
(十五)退出管理机制
(十六)其它
三、涉及应用及服务单元
(一) 国家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整体应用单元
(二) 政务单元
1、 汽车运输监督管理
2、 火车运输监督管理
3、 轮船运输监督管理
4、 航空运输监督管理
5、 商检管理
6、 通关管理
7、 其它
(三) 商务单元
1、 发货单元
2、 代理单元
3、 运输单元、
4、 仓储单元
5、 收货单元
6、 商检单元
7、 通关单元
8、 其它
(四) 区域性系统单元
1、 地方物流公共信息系统
2、 物流园信息系统
3、 大型物流企业信息系统
4、 工业园区物流信息系统
5、 其它
(五) 特务运输业务信息系统
1、 危险源运输管理系统
2、 冷链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
3、 部队运输管理系统
4、 长途客运管理系统
5、 公交管理系统
6、 校车管理系统
7、 其它
(六) 移动系统
(七) 其它
四、系统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基础技术
随着我国I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化的管理越发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且效果十分明显。如工程监理资质、居民流动信息、银行卡等施行信息电子化的管理,有效地提升了相关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基础技术及应用已十分成熟。
(二)市场需求
当前多数中小物流企业步履维艰,传统的业务交接模式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逐渐走上信息电子化管理的道路,各中小物流企业也清楚地认识到信息电子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未来物流工作效率的提升和成本控制都离不开信息电子化的管理。因此,他们十分渴望借助科学的管理手段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已建立信息电子化管理平台的大型物流企业,同样渴望着信息电子化网络平台和业务覆盖面得到扩展(平台升级改造),以促进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提升。
(三)政策法律
物流业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随之许多支持性的政策必将陆续出台,这无疑会有效地促进各类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综合以上三点,将信息电子化的管理手段全面应用于我国物流业务管理工作中,技术是可靠的,市场是成熟的,同时符合我国当前经济政策。
五、项目建设意义
(一)改变现有物流企业业务管理的落后局面
改变各类物流企业业务管理的现状和落后的业务运作模式,解决业务管理实现全信息化衔接的问题,强化成本控制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
(二)满足不同建设时期和不同环境业务管理的需要
该项目不仅可以满足现阶段物流信息系统或业务扩展的建设需要,同时可以满足未来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避免后期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保障纸质发货单和电子发货单有效对接与过渡期业务管理的需要,避免整体系统建设中业务管理出现断层现象。
(三)推动安全运输信息系统和物联网的建设
推动危险源和长途客运等运输业务信息化的建设,促进物联网运转管理业务信息化的发展。
(四)改变监管被动局面
改变传统的业务交接和管理模式,使上下游业务单位监督工作和相关政府部门监督工作有效开展。
(五)经济效益
有效改造现有相关信息系统,避免盲目建设导致现有资源的浪费;防止新的“烟囱”和“孤岛”的形成,避免后期复建设;促进我国物流业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不断提升,有效控制物流成本。
(六)推动物流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建设
推动物流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建设,规范和指导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推动我国物流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物流信息平台涉及要素对比说明
平台类型 服务内容 |
公共物流 管理平台 |
现有信息 服务平台 |
大型物流企业管理平台 |
说 明 |
|
相关要素 |
供需信息服务 |
有 |
有 |
内部 |
|
发货方全电子 化业务管理 |
实现 |
无法实现 |
内部局部 |
|
|
大型物流企业 |
能够服务 |
无法服务 |
———– |
|
|
中小物流企业电 子化业务管理 |
实现 |
无法实现 |
——— |
|
|
仓库出入业务 全电子化对接 |
实现 |
无法实现 |
内部局部 |
(进出库业务对接,包括收货单位业务对接) |
|
电子化分类配货 |
实现 |
无法实现 |
内部局部 |
保障车辆满载率的提升 避免食品和化工原料的混装等 |
|
电子校验识别 |
实现 |
无法实现 |
无法实现 |
发货目的识别(防止发运错误) |
|
电子化到货确认 |
实现 |
局部 |
局部 |
收货方收验货后,通过系统自动确认。最终系统自动终结该业务的跟踪。 |
|
电子化费用支付 |
实现 |
局部 |
局部 |
|
|
运输工具信息查询 |
实现 |
内部部分 |
内部部分 |
汽车、火车、轮船、飞机 |
|
驾驶员信息查询 |
实现 |
内部部分 |
内部部分 |
资质、违章、信誉等信息 |
|
客运、危险源运输 业务实时风险评估 |
实现 |
无法实现 |
无法实现 |
|
|
政务审核跟踪查询 |
实现 |
无法实现 |
无法实现 |
运输工具、驾驶员、特殊业务 |
|
各地各类信息 有效交换 |
实现 |
局部 |
局部 |
各地发货、代理、运输、仓库 |
|
交通工具有效识别及业务有效衔接 |
实现 |
无法实现 |
无法实现 |
汽车、火车、轮船、飞机
|
|
跨系统兼容 |
全面 |
局部信息 交 换 |
无法实现 |
各个物流系统可以跨系统兼容 |
|
适应范围 |
全面 |
局部 |
局部 |
大、中、小物流企业,发货方、仓储、运输、物流园,相应政务管理。 |
|
系统标准统一 |
能够实现 |
无法实现 |
无法实现 |
整体系统架构确定和各种接口标准统一 |
|
传统业务模式和电子 业务模式衔接过渡 |
有效保障 |
无法保障 |
无法保障 |
传统人工纸质发货单管理和全电子业务过渡衔接 |
|
备注 |
1、绿色为全面;2、黄色为局部;3、红色为无法实现 |
六、系统建设指导思想
(一)全面规划 分步实施
为了使平台能够全面而有效地开发建设,开发和推广工作采取全面整体的规划与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
(二)先服务 后规范管控
第一步 重点体现服务,使各个应用环节能够充分认识到平台的应用价值,避免初期开展过多规范和监控,使一些单位无法适应或逃避管控而抵触平台的应用。
第二步 进行规范,建立信誉体系,以促进平台运行和各应用主体业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三步 建立监控管控体系,便于实时有效地监控管理,避免一些不法行为和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平台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行及长足发展。
(三)先易后难 同行协作
在整体规划的框架下,先解决容易的问题,逐步深入,以保障各个阶段的工作有效开展。同时充分利用同行团队资源和通道资源,有效促进整体建设工作的开展。
作者简介:
党文春,内蒙古乌海市人,男,1967年10出生, 主要从事应用研究。 电子邮件:dwctz@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