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产一台电脑只能赚10个苹果的钱,我们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来一架空中客车A380。”长期以来总体处于“微笑曲线”低端的中国制造业,品尝了多年大而不强的尴尬,而今则迎来了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催生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云制造,这个充满了融合味道的新概念,有望成为中国制造业整体突破的关键路径。
内忧外患的中国制造业
“从能源消费看,2011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26.1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比重从1980年的6.3%增加到21.3%,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量的近71%;从资源消费看,1996年钢铁消费量首次达到1亿吨,2000达到1.27亿吨,2010年飙升到6.27亿吨。2000年~2010年,中国粗钢消费净增量为4.6亿吨,占全球增量的85%;从生态环境看,目前,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国的6倍、德国的26.4倍、日本的68.7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杨海成表示,从产业规模看,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从价值链看,我国总体处于世界制造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
不仅自身发展方式粗放,而且中国制造业还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外部压力。一方面,近年来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采取一系列重振制造业的举措,力图在知识技术密集的高端制造业重树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与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中低端制造领域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人力成本上升,市场份额下降。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指出,我国制造业正面临“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历史时期,制造业呈现大而不强,大量企业处在“微笑曲线”低端,企业产品创新开发和服务方面的竞争力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链价值整合能力不高。这是毋庸讳言的现状。
信息化是制造业的新机遇
“成百上千万的传感器时时刻刻提供大量的数据,通过互联网传到工业大数据管理中心,经过分析处理,实现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莫欣农认为,信息化时代,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莫欣农描述了一个美好的场景:复杂装备上有大量的传感器实时感知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智能产品的控制系统利用感知的状态信息进行控制,同时可以向外发送装备的运行状态和控制参数;3G和4G网络提供了低成本的数据传送环境,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用很小的代价获取每一个装备实际运行性能和健康状态;利用实时参数,可以根据装备的健康状态,结合实际制造的知识,提供最佳的服务保障、最合理的维修策略,大幅度提高设备利用率和降低维修成本,可以根据装备的实际性能,结合用户反馈意见、故障排除与维修保养经验,持续改进和创新设计与制造技术,大幅度提高设备技术性能。他举例说,罗罗的TotalCare和波音的GoldCare项目就是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成功案例,这些项目就是通过采集加工设备的健康情况、加工精度和难点、环境变化、质量检测等数据,不断自动调整设备,周而复始,最终使设备、产品一直保持在高品质状态,同时还采集运行设备性能数据、预测故障、优化维修计划,保证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提高利用率,降低维修成本,并提供改进的方向。
李伯虎认为,将要来临或已经来临的新工业革命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数字制造和个人制造的融合,以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信息物理系统基础上,同时加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而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最佳融合点,在诸多专家和企业看来,都指向了云制造。
云制造是制造信息化的新模式
中国航天科工工程信息化技术中心主任柴旭东指出,云制造是一种智慧制造新模式和手段,是制造信息化的一种新模式和新手段,是云计算在制造领域的落地与延伸。其核心是将云计算、物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实现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服务化与基于网络透明、按需应用。
“发展云制造是当前我国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来促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巨大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将当前我国蓬勃发展的云计算技术,真正投向经济发展中,使制造业和云计算紧密融合,真正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制造业的腾飞发展。只要做到这一点,工信部大力推动两化融合就落到了实处。”杨海成表示。他认为,云制造是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与我国制造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所催生的先进制造新模式,作为服务型制造的一种崭新的业务形态,通过提供主动、全方位的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服务,将支撑我国制造企业破解发展困局,实现升级转型。制造业要实现集约化,迈向全球制造价值链的高端,必须盘活大量的制造资源,实现制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云制造在云计算、物联网、宽带与集成技术支持下,正在逐渐显现出它的发展前景和潜力。
目前,面向航天复杂产品的集团企业云制造、面向轨道交通装备的集团企业云制造、支持企业业务紧密合作的中小企业云制造、支持产业集群协作的中小企业云制造等“863”项目应用示范已经初见成效,佛山、襄阳、孝感、宁波等智慧城市建设中也正在实施智慧制造应用。随着云制造的深入开展,正催生一批面向制造企业提供云服务的第三方专业服务商,以及开发实施云服务技术与系统的软硬件企业。航天科工集团开发的“天智网”就是一个智慧云制造公共服务系统,正应用于智慧城市的智慧制造领域。从“天智网”应用实效来说,北京市“长城华冠”实现了汽车协同研发众包,具体包括在线研发外包、异地会签、在线3D打印等等,研发成本降低40%,周期缩短近50%。另一个例子是佛山市“万和电气”,具体应用包括家电云营销和云售后服务,实现了扁平化营销和售后全渠道管控,降低了营销、售后人力资源成本。另外还有一个襄阳市“际华纺织”的实例,实现了纺织原料的协同供应链管理,实现了采购过程的精准管控。(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作者:洪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