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比松绑加码微刺激 中小银行受惠明显

存贷比松绑加码微刺激 中小银行受惠明显

市场呼吁良久的存贷比调整,在6月份的最后一天尘埃落定。

昨日(6月3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下称《通知》),在不改变存贷比算法的同时,对存贷比分子、分母的范围进行了调整。其中,分子扣除6项,分母增加2项。新的存贷比计算口径将于今日正式实施。

“随着我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日趋多元化,存贷比监管的有效性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存贷比出现一些问题:覆盖面不够、风险敏感性不足、未充分考虑银行各类资金来源和运用在期限和稳定性方面的差异等,难以全面反映银行流动性风险等问题,有必要加以改进。”银监会相关负责人昨日称。

相关机构和专家均认为,松绑存贷比对商业银行整体释放可贷款规模的影响并不大,其中主要针对“三农”、小微的分子项扣除,符合“定向微调”的宏观政策预期;同时分母项上增加对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CD),将会刺激银行对CD的发行热情,鼓励银行负债打开新通道,缓解存贷比压力。

民生证券研报分析称,银监会此次调整存贷比是“微刺激”第三波。“该政策总体符合我们提出的经济‘新常态’下的调控思路:总量稳定,结构优化;将支农、支小、‘三农’和小微的政策性贷款排除(出分子),有利于降低上述部门融资成本,助力经济结构转型。”

分子扣6项,分母加2项

存贷比是指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目前银行贷款应遵守存贷比不超过75%的“红线”要求。但随着资产负债多元化,存贷比考核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希望调整存贷比的呼声渐高。

昨日发布的《通知》,对存贷比的调整并未触碰75%的监管“红线”,其核心在于对分子、分母的加减调整,从考核口径上进行松绑。

其中,银监会对存贷比分子扣除了6项:包括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所对应的贷款;“三农”专项金融债所对应的涉农贷款;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所对应的小微企业贷款;商业银行发行的剩余期限不少于1年,且债权人无权要求银行提前偿付的其他各类债券所对应的贷款;商业银行使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转贷资金发放的贷款;村镇银行使用主发起行存放资金发放的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

近年来,存贷比中对应的分子贷款范围,银监会已经扣减了部分银行的支农再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三农”专项金融债对应贷款,以及村镇银行使用主发起行存放资金发放的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等。此次的6项扣除,将范围扩大到所有的银行。

而在分母的增加项中,央行目前正在推进的银行针对个人和企业的大额可转让存单(CD)被纳入其中。

“人民银行发行了(银行对个人和企业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征求意见稿,我们就是看到了这个征求意见稿,考虑到存贷比不做频繁调整,而这个政策方向是比较明确的,所以在存贷比调整中提前先明确。”上述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银行发行CD将计入存贷比的分母当中。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哪些银行发CD、发多少CD,还涉及到人民银行的具体操作变成具体文件。存贷比分母纳入CD,会激励银行有更多的动力去发行CD。

计入分母的另外一项是外资法人银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此外,银监会还表示,目前的存贷比监管按照本外币合计口径进行考核,调整后将对人民币业务实施存贷比监管考核,本外币合计和外币业务存贷比作为监测指标,防止监管套利。

定向降低融资成本

对于此次存贷比“分子扣6项,分母加2项”的调整,理论上有助于银行缓解存贷比压力,获得更大信贷空间。

但上述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调整完存贷比对银行信贷的影响,需要考虑几个因素。首先是今年3月底,商业银行存贷比为65.9%,远远低于75%的“红线”,很多银行的存贷比考核对信贷增长的制约并不大。

其次,要考虑存贷比调整之后,银行能够发放多少贷款。银监会挑选了一些样本银行作测算,发现对每家银行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为每家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都不一样。最后,则要考虑银行受到其他政策的制约,例如存款准备金等。

与此同时,市场对此举将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给予了关注。

民生银行发展规划部高级专家温彬分析称,此前央行结构性降准突出“三农”和小微,此次存贷分子扣减项也主要针对“三农”和小微,会使得央行“定向降准”的政策效果更加明显;分母方面,加入银行对个人和企业发行的CD,会鼓励银行发行CD,这是更加市场化地补充负债的一个渠道。

民生证券则分析称,银监会此次调整存贷比是“微刺激”第三波,有利于降低“三农”、小微等部门的融资成本,助力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表示,存贷比考核口径的调整,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引导金融机构有效将资金投向希望发展的领域,在当前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背景下,能够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同时也为“定向降准”做了政策配套。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亦表示,此次存贷比调整不仅体现出银监会与时俱进的监管精神,也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但市场均认为此举释放贷款的规模有限。

“释放表内信贷的规模或低于预期。”民生证券分析称,缩分子的规模总体和预期基本一致,但扩分母的规模仅包括CD和外资法人银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大概率低于同业结算存款的规模。

申银万国报告综合测算,今年一季度末数据经调整后,贷款可释放4000亿,存款可增加2000亿,进而存贷比仅下降47个基点,存贷比压力缓解有限。

同业存款未入分母:防监管套利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市场呼声较高的同业存款并未成为此次存贷比分母调整的纳入项。

上述银监会负责人表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在银行的存款接近一般性存款,是不是将这部分计入存贷比当中也有所考量。不过,最终没有将银行同业存款计入到存贷比的分母当中,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大的背景是在加强同业业务监管、规范同业业务的时候,存贷比调整如果设计不当,可能会干扰监管实施的效果。简单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纳入,可能会存在银行和非银行之间的套利,这样会让非银金融机构成为银行存款的通道。

比如一家银行存贷比压力比较大,可能把资金拆借给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机构再存回来,这样就是一个监管套利。

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如果同业存款纳入到存贷比,同业资金运用是不是也应该加到分子当中去,这存在处理难度。同业资金运用如果加到分子当中,有可能增加存贷比的约束力。

“我们准备在上海自贸区先试点一下,把稳定性比较高的非银行机构存款放在存贷比的分母里面,如果下一步试点的方案我们觉得经验比较可行,可能会考虑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