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再度轮回 戴尔联想鹤蚌相争惠普鱼翁渔利

    2001年的时候,惠普曾经给了戴尔一次良机,让其有机会超越自己成为全球PC老大;2005年以来,随着联想吞并IBM PC业务,联想与戴尔的竞争逐步升级,这次是否又会给惠普带来一次机会,使得其重新夺回老大的宝座?
  
    时间回转到2001年,当惠普计划并购康柏的时候,在全球业界掀起的声浪更甚于联想对IBM PC的收购,而且发表不同意见的人和企业也更多。当并购计划曝出后,惠普创始人之子股东沃尔特•惠利特曾表示极度反对,并上诉至法院,但没有得到法院的认可。而康柏和惠普双方也是通过投票的方式才保证了并购的顺利进行。对于此次并购,康柏方面还好说,投票以9:1的结果较为顺利的通过;而在惠普,形势则极为严峻,根据惠普公布的数据,赞成票为8亿3840万1376张,反对票为7亿9309万4105张,无效票为1395万651张,以微弱的优势通过了并购。
  
    事实看来业界和股东的眼光还是很老道的,在并购完成后,惠普便陷入了文化和业务整合的双重泥潭中,业绩持续滑坡,从而给了当时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戴尔和IBM以机会。戴尔利用惠普忙于整合疏于市场开拓的机会,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最终登上了全球PC老大的宝座,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同时还拉大了与惠普的差距。而这一事实也最终促使惠普原老大卡莉的辞职。
  
    现在事情好象有了转机。当前,联想忙于整合IBM PC,忙于新品牌的推广;戴尔则在为持续下滑的业绩而努力。同时,双方不断升级的竞争也影响了在市场上的进一步努力。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05年第四季度,戴尔出货量在全球市场占17.2%的份额;惠普则位居第二,其全球销售增长了15.8%。联想集团的全球销量位居第三,市占率约为7.2%。从数据看来,惠普已经缩小了与戴尔的差距。而在前景看好的亚太区,惠普的业绩也非常理想。当前,联想由于收购了IBM PC,占有率上升至19%,排名榜首。第二名的惠普市场占有率为12.3%,而戴尔仅以9.0%的占有率排在第三位。
  
    最新公布的财报也显示,惠普已经从整合的泥潭中开始恢复。惠普去年全年营业收入为867亿美元,稍低于IBM的910亿美元;2006年第一季度利润增长预期为30%,良好的发展状态受到了华尔街的追捧,其股价在短短3个季度的时间里上涨了近40%。在分析师看来,惠普之所以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并且增长迅猛,是因为新任CEO马克•赫德在管理及成本压缩方面的努力。
  
    虽然说惠普的增长不能完全归因于PC业务的增长,但由于竞争对手的相互抵触,从而给了惠普以机会,使得其既可以加大PC业务的拓展,又可以在新业务上突飞猛进。赫德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虽然卡莉因康柏并购案而被迫离职,但他并没有对其战略予以否认。在他看来,多元化战略本身并没有错,规模效应对惠普公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他表示,打印机利润丰厚,PC代表着惠普自成就以来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并为惠普公司的整体供应链管理及整体交付带来优势,“很多客户乐于整体交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业界才有着这样的说法,其实赫德并没做什么,他只不过把卡莉没做完的事继续下来了而已。卡莉的做法并没有错,但股东们给她的时间太短了。
  
    当前,马克•赫德已经确定了重振惠普的三大战略:第一是“企业虚拟化”,针对企业信息管理的数据中心、存储区域网等业务;第二是“高端打印”市场,聚焦照片激光打印机和多功能设备;第三是“灵活解决方案”,主要是包括笔记本电脑和手持终端设备的移动计算设备。
  
    对惠普极为有利的是,现下没有竞争对手对其进行堵解,困扰PC巨头们的价格战对其影响很小,这也给了惠普从容布局的机会。另一方面,惠普的多元化策略也减轻了PC业务的压力。鉴于全球PC市场整体发展放缓,单纯的PC业务对一家公司来说是难以承受之重。
  
    当前,惠普日益加大了在亚太和中国市场的开发力度,2月22日,中国惠普企业计算及专业服务集团发布了对企业客户市场的价值主张。与此同时,位于北京中国惠普大厦五层的惠普“动成长企业”体验中心建成,这也是惠普在亚太除日本外建立的第一家动成长体验中心。惠普公司全球副总裁、惠普公司中国区总裁暨企业计算及专业服务集团总经理孙振耀表示,在“动成长企业”解决方案项目上,惠普已经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把所有模块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成熟的可以落地、可以销售出去的方案。此前,“动成长企业”还只是一种观点,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方案。2006年基于“动成长企业”系统的方案已经建立起来。他认为,“动成长企业”在2006年将会是真正修成正果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