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解决地铁突发故障

 

北京地铁十号线每天能运走多少人,恐怕我们只有等地铁出故障才能亲身感受到,很不幸的是,这一幕在最近一直上演。

昨天下班的时候,笔者看到十号线地铁口已经限制乘客进入了,大家只能另寻其它交通工具,公交或者打车,这让人们既郁闷又憋屈,我们的地铁到底怎么了!

 

其实北京的地铁很是无辜,尤其是十号线,因为其运力最大,站数最多,贯穿整个三环,几乎所有的高峰期,乘客都很难在一辆地铁到来时候能顺利上去,可见乘客数量超级多。但是,十号线早高峰的地铁发车间隔不足2分钟,这样的紧密速度,这么长的线路,如果前面列车稍微有乘客问题耽误半分钟导致晚点,后面的车辆就非常容易出问题,因此十号线成为突发问题最多的地铁线。

说老实话,作为一个每天运送百万人的线路,没有谁希望地铁出问题,毕竟它还是北京市民出行最方便,最准时的交通工具,虽然拥挤了许多,但是对于每天上班的年轻人,还是可以坚持下去的。但是,接二连三的出问题,确实让大家很头痛,不是迟到就是打不到车,故障来得让大家不知所措。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呢。毕竟在北京这个大城市,完全摆脱地铁坐公交或者家庭轿车更加不现实。而北京近几年发生的应急事故都说明了我们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继续努力。我们这个城市,一场暴雨,可以淹死几十人,春运的时候,大家无论如何也买不到回家的火车票,说句很可怕的话,如果有大的地震降临的时候,那么我们的应急系统又将如何呢?我们应该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所以针对地铁,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想想办法,至少可以部分解决问题。

从大数据的角度来说,地铁针对火车还算是短途交通工具,因此很多人下车有一些随意性,但是多数人还是有自己的提前规划不会变化的,因此地铁部门其实可以根据这个属性来安排车厢位置,这样会减少乘客上下车的拥挤,这也可以认为是大数据与信息分类的运用。具体可以这样实施:由于现在地铁站台的长度与列车车厢长度接近,而多数人都往中间走,两边相对来说人少。所以可以再列车上再挂两节车厢,这两节只针对长途乘客来开放,也就是这个站台的排队就是长途的,比如他们一战就是到换乘或者终点,他们中途不会下去,那么我们这两节车厢只上人,不出人,减少上下车时间。这样对于那些短途的乘客,他们只在中间排队,上下车也方便快捷,而加大了运力,相比下间隔也稍微缓解一些,毕竟地铁最紧张的就是交通高峰时段。

另外就是出了运行故障,马上利用所有信息手段,向所有各个相关地铁线路通告,这样乘客可以提前选择其它线路与工具,提前做好分流。十号线上半年的故障做应急预案比较差,但是下半年已经好了许多,也算是吸取教训了。还有就是针对已经发生故障的站点,也希望出租公司和公交系统能够临时调车到发生地,快速运走这些乘客,不然,社会损失确实是非常大。

第二个思路就是利用手机设备做地铁刷卡工具,这项技术属于物联网技术,已经在一些超市里面开始应用,地铁也可以逐渐尝试增加这样的设备,从而让大家通过闸机更快。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出门必带四样物品是“身手钥钱”。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公交卡其实可以与智能手机合为一体,这样既减少乘客的负担,也加快了检票速度,希望有关方面考虑。

第三,北京发展之快,扩展之大,确实已经让人没法想象。既有在房山住在城里上班的,还有在燕郊住在中关村上班的,大家的辛苦自己都心里清楚。由于北京的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中关村和CBD成为两大人才就业重地,所以使得这两块的沿线交通非常堵,这是事实,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信息化还可以帮助我们的就是不去单位上班,在家办公或者弹性上班。过去大家一直强调错峰上下班,但是现在发现这么错也就是那2小时,现在都是高峰。所以要尝试不去单位上班,其实这项也不是不可能,北京现在这么多的人,每天车辆这么多,污染这么多,不如城市加大信息化建设,加大4G网络的投入,如果在四环以内,所有无线网络都是免费的,那么会促进很多人与企业实现网络办公,解决部分交通拥堵问题,节约许多房租成本,从而也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没准又一批互联网创业企业与网商会出现。

在北京,从我身边的朋友统计来看,上班路上花费1小时是非常正常的,单程需要两个小时的大有人在。想想我们的时间,就在这样的路上拥堵着,我们没有时间睡眠,没有时间学习,没时间照顾孩子和家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浪费!当我在国贸那十号线换乘一号线的通道里面挤着的时候,我的青春就在那里悄悄逝去,我想我们每个在这个城市打拼的有抱负的年轻人都不想这样,所以希望大家一起呼吁,一起行动,解决北京的交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