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网络存储导论第15章:Netapp产品分析(2)

    15.4.1.2 NAS 与DAS(主机+磁盘阵列)的比较

    NAS 与DAS(主机+磁盘阵列)的基本差异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体现:

表 15-7 NAS 与DAS 比较









































比较项目 NAS DAS
安装 安装简便快捷,即插即用。只需要10 分钟便可顺利独立安装成功。 系统软件安装较为烦琐,初始化RAID 及调试第三方软件一般需要两天时间。
异构网络环境下文件共享 完全跨平台文件共享, 支持Windows、NT、UNIX(Linux)等操作系统。 不能提供跨平台文件共享功能,各系统平台下文件需分别存储。
操作系统 独立的优化存储操作系统,完全不受服务器干预,有效释放带宽,可提高网络整体性能。 无独立的存储操作系统,需相应服务器或客户端支持,容易造成网络瘫痪。
存储数据结构 集中式数据存储模式,将不同系统平台下文件存储在一台NAS 设备中,方便网络管理员集中管理大量的数据,降低维护成本。 分散式数据存储模式。网络管理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奔波到不同服务器下分别管理各自的数据,维护成本增加。
数据管理 管理简单,基于Web 的GUI 管理界面使NAS 设备的管理一目了然。 管理较复杂。需要第三方软件支持。由于各系统平台文件系统不同,增容时需对各自系统分别增加数据存储设备及管理软件。
软件功能 自带支持多种协议的管理软件,功能多样,支持日志文件系统,并一般集成本地备份软件。 没有自身管理软件,需要针对现有系统情况另行购买。
扩充性 在线增加设备,无需停顿网络,而且与已建立起的网络完全融合,充分保护用户原有投资。良好的扩充性完全满足24X7 不间断服务。 增加硬盘后重新做RAID 须宕机,会影响网络服务。
总拥有成本(TCO) 单台设备的价格高,但选择NAS 后,以后的投入会很少,降低用户的后续成本,从而使总拥有成本降低。 前期单台设备的价格较便宜,但后续成本会增加,总拥有成本升高。
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 集成本地备份软件,可实现无服务器备份。日志文件系统和检查点设计,以求全面保护数据,恢复数据准确及时。双引擎设计理念,即使服务器发生故障,用户仍可进行数据存取。 异地备份,备份过程麻烦。依靠双服务器和相关软件实现双机容错功能,但两服务器同时发生故障,用户就不能进行数据存储。

    15.4.1.3 NAS 与SAN 的比较

    NAS 与SAN 都是在DAS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新型数据存储模式中的两个主要发展方向。


图15-47 SAN Device



图15-48 SAN & NAS 共生运行


    NAS 再定义:

    网络附加存储设备(NAS)是一种专业的网络文件存储及文件备份设备,或称为网络直联存储设备、网络磁盘阵列。一个NAS 里面包括核心处理器,文件服务管理工具,一个或者多个的硬盘驱动器用于数据的存储。 NAS 可以应用在任何的网络环境当中。主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非常方便地在NAS 上存取任意格式的文件,包括SMB 格式(Windows)NFS 格式(Unix,Linux)和CIFS 格式等等。NAS 系统可以根据服务器或者客户端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完成对内在文件的管理。另外的特性包括:独立于操作平台,不同类的文件共享,交叉协议用户安全性/许可性,浏览器界面的操作/管理,和不会中断网络的增加和移除服务器。


图15-49 直连存储与NAS 数据流比较,来源: IDC,2000


    由图示说明(图15-49),NAS 是在RAID 的基础上增加了存储操作系统,而SAN 是独立出一个数据存储网络,网络内部的数据传输率很快,但操作系统仍停留在服务器端,用户不是在直接访问SAN 的网络,因此这就造成SAN 在异构环境下不能实现文件共享。NAS 与SAN的数据存储可通过下面的图来表示:


图15-50 NAS 和SAN 比较,来源: IDC,2000


    以上两图说明:SAN 是只能独享的数据存储池,NAS 是共享与独享兼顾的数据存储池。因此, NAS 与SAN 的关系也可以表述为: NAS 是Network-attached ,而SAN 是Channel-attached。

    目前存储设备供应商能提供的SAN 技术还是很有限的,例如:


  1. 存储设备能实现跨平台的存储是很多厂商宣传SAN 时重点强调的,但在现阶段多平台的系统如S/390、各种厂家的UNIX 和NT 的服务器都要联到SAN 中的一个存储设备上,并进行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跨平台操作,实现起来还是有许多障碍的。现实中SAN 往往只能作到NT 与有限的UNIX 平台间的互操作。而且SAN 中不同操作系统间文件系统和数据格式不同所带来的不兼容性,尚未得到很好地解决。所以应用可以读取到网上不论什么地方、什么服务器、什么操作系统平台的数据,还只是人们的一个良好的愿望。
  2. 企业宣传SAN 带来的另一大好处是管理简单方便,但存储的管理工具还不够完备,还不能用统一的管理控制平台管理所有SAN 中的设备及应用。
  3. SAN 应能自动识别、配置新的存储设备,并根据使用情况平衡SAN 内不同存储设备间的负载,进行存储设备间的数据复制、备份。但这只是理论上能作到的。
  4. 大多数厂商在一个SAN 中只能联一种厂家的SAN 存储设备。
  5. SAN 追求的是性能和速度,但SAN 也是昂贵的代名词,对于大部分的企业用户,NAS的应用要比SAN 要多得多。

    当要求给提供许多客户提供文件共享的接入时,NAS 一般来说是可选的方法。现在NAS设备在满足此种要求上有极大的功效。因为NAS 系统是建立在现有的LAN 和文件系统协议之上的。同SAN 相比,NAS 技术是相对成熟的。尽管有一些SAN 文件共享解决方案存在,它们一般是针对特定的要求,多个服务器要求高速的的接入通过私有的轻量级的协议来实现共享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