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数据”应对农产品供求失衡

荔枝产区今年均迎来大丰收,但受扎堆上市、销售渠道单一匮乏、荔枝保鲜期太短等因素影响,荔枝价格一泻千里,珠海不少荔枝果园收购价从去年最高5元一斤跌到了如今1元一斤都没人要的境地,不少果农血本无归。但斗门区开发了个性化的果园休闲农业项目,短短一个月时间吸引逾8万人次到果园采摘,不仅让当地滞销的700多万斤荔枝售罄,价格也维持了5元/斤的高位,果农赚得盆满钵满。(7月28日《南方都市报》A II02-05版报道)

农产品大丰收却不增收甚至亏本,这样的伤农怪圈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轮番上演。虽然斗门个性化的果园休闲农业项目以创新营销策略,避开了这个怪圈,但并不具有可复制性。市场在一定时间内的接纳量是有限的,要让农民赚钱,要么是控制好农产品供应量,不因为供求关系失调而跌到1元一斤都没人要;要么就是错开上市时间,不凑市场热闹。

农民增收问题归根结底是如何平衡供销,最终要落在市场信息与种植规模的有效对称上。政府在这方面应提供三个帮助:一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搜集研究一定时期内农产品的种植信息、市场需要信息,引导农民适度生产农产品,避免一哄而上的盲目扩大规模现象。当产品远大于市场需求时,纵有七十二变的本事也不能扭转亏本贱卖的局面。二是推广农产品错开上市新技术,避免同一产品都在一个时间成熟扎堆上市,过后又造成该农产品紧缺。三是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探索网络营销。让供求双方不仅仅局限于本地,还可以走向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