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浪潮300万“变脸”能否引领企业国际化?

        本周最大的事情应该是国家主席访美受到世界首富Bill.Gates的盛情款待,但是,鉴于这个消息离服务器的圈子似乎有些距离,而今天再谈论其间微软与中国政府的种种详细情况,觉得如同炒冷饭。故此我选择了另一个话题??浪潮“变脸”。
         之所以我把换新标识叫变脸,是因为我们知道央视拍的《笑傲江湖》中的余沧海是根据变脸的次数来衡量自己门派弟子的功力的。虽然这看起来有些好笑,但是在企业界这好像还是有些道理的,也许让张纪中张大导去经营企业,他还真可以当个杰出企业家什么的。
        其实,中国自古就有名不正者言不顺的说法,这也说明了名字的重要性。企业就是法人,当然也有这个特点了,用比较学术的话来说,叫企业家人格的外化。而今天的浪潮改换新标识,显然是为了公司的国际化。在这之前,联想的标识也曾经碰到这个问题。联想也通过换标识,收购IBM PC等一系列活动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国际化。
         无独有偶,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多数电器公司也遇到了跟今天中国企业的问题一样。松下公司改名叫NATIONAL(国际),索尼公司也将原来的名字改成现在的SONY,从而真正使得日本的企业走向国际化。
         今天我们要谈的不是由原来中文的汉语拼音标识改成的INSPUR这个名字好不好,而是浪潮花了300万所做的这次形象改变是否会真正为企业的国际化吹响真正的号角?
         浪潮的产品,在国际上是否有真正的竞争力:从产品质量到售后服务体系,从产品开发团队到渠道的建设。我觉得,在整体的国际竞争中,这些因素比简单的标识要重要的多。中国的企业,有一部分已经开始实施自己的国际化了,从自己在国外建厂到并购国外的公司。但是,真正成功的恐怕也没有几个。因此,浪潮在自己的国际化上肯定会有更加周密详细的考虑和部署。我们还是期待浪潮的下一步会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