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芯片能否改变服务器市场格局?

双核技术无疑是今年最大的热点,那么,由于考虑抢先因素而在今年仓促出台的双核产品究竟有多大实用价值?应用方面存在瓶颈吗?AMD的率先发力是否有可能改变芯片市场的整体格局?英特尔以往在单核芯片市场充满机变与诡异的竞争手段是否还会使用?如果要使用,何时会出手呢?
  
    从单核芯片上榨取性能的日子终于快要结束了。
  
    2005年5月11日,AMD在中国正式发布了首款应用于服务器产品的双核皓龙(Opteron)芯片。
  
    5月26日,英特尔正式发布了双内核Pentium D处理器,同时还发布了两个面向商业用户的PC平台。
  
    时隔4天,AMD也正式发布了其面向桌面系统的双核处理器芯片。
  
    以此为标志,由微处理器领域中两大重量级厂商针对双核处理器的大战正式在中国拉开帷幕。
  
    抢时间的“双核”
  
    事实上,对于双核产品,无论是英特尔还是AMD,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重视产品上市时间。最早的导火索引燃在一个月之前。
  
    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4月18日是一个周一,这天起,以戴尔为首的大客户,已经做好了接单的准备工作,而这次所接受的单子则是英特尔双核心处理器芯片。时隔两天,打着AMD商标的双核处理器也在美国亮相。
  
    人们注意到,当今年年初AMD不断高调向外界公布其Opteron双核的研发进展情况的时候,英特尔始终一言不发。有趣的是,当AMD最终选择在Opteron处理器上市两周年纪念日,也就是美国东部时间4月21日发布它的首款双内核处理器的时候,英特尔突然出击,在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推出了全球首款双核处理器芯片??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从而再次领先于竞争对手。
  
    或许并非是巧合,英特尔选择双核芯片发布的日期,基本上和40年前著名的“摩尔定律”公布时间一致。在1965年4月19日 出版的《电子学》杂志上发表了摩尔的一篇文章,摩尔在文中预测,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骞芎偷缱枋?拷?磕攴?环??975年他又提出修正说,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将每两年翻一番。1968年,摩尔以创办人的身份加入英特尔公司并担任副总裁一职,从此,“摩尔定律”不仅作为一个理论存在,同时还有英特尔这样的领导企业从实践方面给予支撑。
  
    有观点认为,随着双核产品的问世,“摩尔定律”将最终失效,因为在双核产品的架构下,时钟频率的翻倍与晶体管数量的翻倍已经不再是衡量处理器的惟一指标。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摩尔定律”将依然发挥其效力,因为性能的翻倍将来自于核心数量上的增加,而不是透过时钟速度翻倍来实现;一个处理器上核心数量的翻倍,也将导致晶体管数量的翻倍,即便其速度可能不会像前些年那样快速上升,然而在理论上,性能依旧应该成倍增长。
  
    不管怎么说,双核毕竟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产品。这一点,从英特尔与AMD双方高层的只言片语中可见一斑。
  
    Intel的数字企业分部总经理Abhi Talwalkar在我国台湾省的一个会议上宣布了开始发售双核处理器的消息,同时,他忍不住补充了一句:“我们刚刚跨过了一个里程碑。”
  
    无独有偶,在5月11日AMD双核皓龙(Opteron)的发布会上,AMD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女士也很感性的:“这是一个崭新的时刻!”
  
    对于英特尔与AMD这对老冤家来说,大家兴奋的理由或许并不相同,但是对于整个信息产业来说,双核芯片的问世,无疑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果实青涩?
  
    那么什么是双核处理器?它究竟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呢?
  
    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双核处理器即是基于单个半导体的一个处理器上拥有两个一样功能的处理器核心。换句话说,将两个物理处理器核心整合入一个内核中。而双核解决方案的两大优点是提高处理器性能和增强处理器功能。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双核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产物。早在2001年,IBM就推出了基于双核的POWER4处理器;随后Sun 和惠普都先后推出了基于双核架构的UltraSPARC以及PA-RISC 芯片。只不过由于这些产品都是基于Unix架构,同时价格高昂,所以没有能够大范围进入普及应用。而本次英特尔和AMD的双核之争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其主要原因就是它们把战火从Unix领域引到了X86领域。一旦双核产品在X86领域普遍应用以后,不仅企业级应用格局将发生变化,个人用户的应用环境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最近做出预测,认为双核处理器将在2007年成为市场的主流。换句话说,到2008年,市场上或许就不再有单核芯片了。Gartner指,双核处理器是自386发布以来,X86架构上最大的进步。然而,开发者和用户都需要时间来测试和调整他们的软件,以全面得到性能提升带来的好处。Gartner建议企业和用户,应先把他们的程序发到双核平台上进行测试,以确保新增的处理器核心不会带来授权风险。
  
    Gartner的警告或许是真的,至少在眼前,各方对于双核芯片,尤其是对于服务器端双核芯片的使用,态度依然不明朗,具体表现就是看热闹的人多,真正使用的人少;同时,软件开发商对于收费问题态度暧昧。
  
    在5月11日AMD的双核皓龙(Opteron)发布会上,虽然有惠普、Sun等厂商代表前去捧场,但是IBM代表的缺席和戴尔的明确拒绝,则引来了更多的关注。
  
    在销售渠道端,各代理商纷纷以沉默和观望的态度来看待双核皓龙(Opteron)。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渠道销售人员私下表示,“当前双核服务器市场认知度不是很高,而且价格比较贵,不会像单核服务器那样有广泛的客户。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的销售,还是会以英特尔单核至强为重点。”
  
  一位银行负责人对双核皓龙(Opteron)的态度颇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反问记者:“如果你的业务要求服务器永远把稳定性放在第一位,你会轻易去选择一个从来没有经过实践应用检验的新产品来进行替代吗?”
  
    在软件开发商队伍中,微软看上去比较慷慨,表示要把双核芯片视为一个处理器来收费,但是同时表示,其下一代支持多核技术的操作系统,“要到2006年问世。”
  
    数据库大厂商甲骨文的态度是决不买帐。甲骨文的Jacqueline Woods在电子邮件的声明中表示:“我们的双核心处理器立场很清楚。一个核心就相当于一个CPU ,每个核心都必须授权费。因此,如果你用的是双核处理器,就要有两个处理器的授权费。”
  
    中间件开发商 BEA 也是到另一家目前为止对双核系统的授权无法和芯片厂商达成共识的厂商,有消息说“BEA要以一般单核的1.25倍作为收费基准,而不是两倍。”
  
    事实上,目前双核产品面临的种种问题,至少在2005年很难得到彻底解决。在双核领域,英特尔的产品目前主攻桌面,而AMD的产品则主要针对服务器,随着AMD推出桌面应用的双核产品,在桌面系统中,双核的竞争才算是真正走入了正轨。但是在服务器端,英特尔的双核至强芯片要到2006年问世,那么在未来的半年时间里,AMD双核皓龙(Opteron)注定还要唱独角戏。不少用户的疑问是:英特尔缺席的芯片市场,还算是真正的芯片市场吗?
  
    明年才是“双核年”?
  
    用户的疑问不是随便发的。Mercury资讯公司在2005年5月10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第一季度AMD公司在全球PC处理器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为16.9%,英特尔公司的市场份额为81.7%;其余的市场份额则由威盛和全美达分享。如果用一个不那么科学的比喻来说,16.9%的用户即便完全都支持双核皓龙(Opteron),但其面对81.7%的用户的时候,也不具有任何代表性。换句话说,服务器双核产品的用户接受度大小,最终还要看英特尔的双核至强的表现。
  
    那么,英特尔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呢?
  
    继4月18日推出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5月26日推出Pentium D这两款双内核芯片以后,英特尔宣布将在2005年底推出针对笔记本电脑的双核芯片,在2006年推出针对服务器产品的双核芯片。
  
    英特尔之所以选择早于AMD两天推出双核芯片,某种程度上说,象征意义更大一些,表明在芯片研发领域,英特尔始终还是走在前面。但是从英特尔内部来说,双核无疑是其2006年的重点。之所以有如此的分析,理由很简单,据我国台湾省相关主板厂商的估计,将在2006年第一季度登场的65nm工艺制作的Presler,即Pentium D 920、930、940及950,才是英特尔主打市场的利器,也将成为顶级市场主力产品。也就是说,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2006年才是真正的“双核年”。
  
    对于当前市场上风风火火的AMD双核皓龙(Opteron),英特尔采取了和以往完全一样的策略??不予置评。其实,英特尔的策略非常清楚,即首先在桌面系统和移动计算领域占领双核产品应用的市场,而当周边配套设备成熟以后,再将战线推展到服务器领域。因为在桌面系统和移动计算机领域,用户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忠诚度也很难保证,往往是谁先推出新品,谁就能够占到优势。在服务器端则情况正好相反,由于至强芯片目前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用户基础,AMD双核皓龙(Opteron)很难在短期内被用户接收。况且对于稳定性要求高于多任务处理要求的行业用户来说,它们往往不会受到到舆论的诱导,轻易放弃自己原先的选择。当到了一定时候,AMD把双核概念普及给行业用户的时候,英特尔的双核至强也就上市了。
  
    对于英特尔和AMD的合作伙伴来说,考验已经提前来临了。从表面上看,AMD双核皓龙(Opteron)已经获得了不少厂商的认可,但同样是认可,厂商投入的深浅则有不同。在本次双核皓龙(Opteron)的推广过程中,国内的曙光是其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既是出于曙光本身策略的考虑,也有曙光高层和AMD高层在历史上的合作渊源。而惠普、Sun、IBM等一批厂商,则更多是出于“脚踩两条船”的考虑而捧AMD的场,这其中也不乏挟AMD给英特尔施压的考虑;而戴尔和国内的宝德,则是明确对AMD说“不”的厂商。一个是国际重量级厂商,一个是国内服务器的重要厂商,这两家的态度无疑让本想追求完胜的AMD感到失落了许多。
  
    “英特尔的芯片生产规模十倍于AMD,而且资源强大,一旦它调动各方面资源进行反击,AMD在个人桌面领域的噩梦将可能重演。”一位业内资深分析师如此评价双方的双核之争。
  
  如果看看近几年英特尔与AMD在桌面领域的争夺,我们恐怕不得不同意这位分析师的观点。由于拥有强大的资源优势和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英特尔想要扶植的厂商往往都能走向舞台中央,联想、TCL、宝德等都是例子。而反观紧跟AMD的厂商,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有谁脱颖而出。这或许也会成为厂商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无奈吧。
  
    帷幕刚刚拉开
  
    在双核皓龙(Opteron)发布会上,曙光公司销售总监王成江曾表示:“相信半年后,AMD会降低双核皓龙的价格。”显然,双核皓龙(Opteron)在现阶段的价格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按照英特尔的说法,其双核心处理器与相对应单核心处理器差价将在80美元以内,英特尔主要想让双核心处理器迅速在市场上达到“饱和”,这样就会带动双核心平台软件的开发,用户也就会更多的采用双核心,开发者提供的多线程、高性能要求的软件才能发挥双核心处理器的真正实力。
  
    但是,AMD似乎并不这样想。已经有舆论指出,“与其提供最有价值的产品,AMD更希望能够提高收益额。”舆论同时说明,消费者选择AMD产品的真正原因在于它性能竞争上更具优势,价格相对比英特尔更为低廉。如果AMD开始走高价位路线,对其挑战将是巨大的。
  
    AMD或许有其苦衷。AMD于4月14日发布的公司2005年第一季度(截至3月27日)财报显示,虽然其计算机芯片第一财季的销售额为7.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1%,运营利润达到9200万美元。但是受闪存价格下跌拖累,AMD该季净亏损1740万美元。也许正是由于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使得AMD在芯片领域难于开打其拿手的价格战。
  
    而在桌面处理器领域,英特尔则从一开始就保持其高压态势。在5月26日的新品发布中,英特尔三款双内核处理器分别是主频为2.8GHz的Pentium D 820、主频为3.0GHz 的Pentium D 830以及主频为3.2GHz的Pentium D 840,售价分别为241美元、316美元和851美元。这三款处理器均具有1MB的二级缓存,支持800MHz前端总线,除不支持超线程技术外,其他方面同Pentium Extreme Edition 840类似。此外,英特尔还推出了Pentium 4 670,它是一款主频为3.8GHz的64位单内核处理器,售价为851美元。
  
    同AMD即将发布的双内核桌面处理器Athlon X2相比,英特尔的双内核Pentium D处理器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这充分表明了英特尔向双内核平台转型的决心。例如,Athlon X2中速度最慢的4200+(主频2.2GHz)售价为537美元/千颗售价,而英特尔双内核Pentium D中速度最慢的Pentium D 820售价仅为241美元。Athlon X2 4800+价格则高达1001美元/千颗售价。
  
    有分析师认为,对于用户来说,当前双核处理器产品的价格仍然较高,服务器端的处理器尤其如此,因为“没有竞争,也没有比较。”未来AMD双核皓龙(Opteron)降价是必然的,而根据目前在桌面系统双核产品的价格比较,大家反而可能会更关心2006年双核至强究竟会是怎样一个价格。
  
    对于AMD来说,2005年是关键的一年。因为如果它不能在英特尔65nm技术下出现的双核产品上市前,大举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那么它在双核产品方面所做的赌博将有可能是致命的。但是由于英特尔在一开始就采取了低价、抢先的策略攻占了桌面系统的制高点,AMD无疑面临着一场恶战。而双核至强又像是一把随时会落下的“达摩克斯剑”,在服务器端瞄准着双核皓龙(Opteron),未来的形势对于AMD来说显然不是一片坦途。
  
    再洗一次牌
  
    武侠小说上常常可以看到不少高手,当临阵对决的时候,他往往并不是见招拆招,而是以浑然一体的气功化解对方的进攻,所谓“无招胜有招”。有趣的是,如果把这个比喻拿来形容英特尔与AMD的竞争,似乎也很贴切。
  
    从64位开始,AMD先声夺人,而在双核处理器领域,5月11日的双核皓龙(Opteron)发布更有狂飚突进之势。而英特尔对此则似乎视而不见,依旧大耍“太极功”,大谈其“平台化策略”。
  
    “不要把眼光只盯在芯片上,我们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芯片厂商了。”这几乎成了英特尔高层的口头禅。按照英特尔的描述,现在的英特尔是3.0版的英特尔,而根据平台化的原则,英特尔彻底调整了其企业架构,包数字家庭、数字企业、移动、医疗通讯等业务内容的新架构,已经取代了其原先的组织结构。简单而言,平台化就是以芯片为核心,整合周边资源,一旦完成这种整合,英特尔对于业界的影响力就会从原先的一个点,转而变成一个面。当平台搭建完毕以后,芯片将会成为整个平台的附属品,而不符合这些平台要求的芯片,将会失去市场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英特尔这一招实在够狠。
  
    从某种角度来说,平台化或许也将带来一次洗牌的机会。在芯片主导的时代,英特尔曾经扶植起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内厂商,联想、TCL、宝德均在其中。那么,如果抓住平台化的机会,是不是也将有厂商脱颖而出呢?有消息说,国内的服务器厂商宝德已经提出了“平台化服务器供应商”的口号,显然,嗅觉敏锐的厂商已经动起来了。
  
    “小资料”双核处理器的两大优点
  
    双核解决方案的两大优点是提高处理器性能和增强处理器功能。首先,双核心技术的引入是提高处理器性能另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处理器实际性能是处理器在每个时钟周期内所能处理指令数的总量,因此增加一个内核,处理器每个时钟周期内可执行的单元数将增加一倍。但只有充分利用两个内核中的所有可执行单元,才能使系统达到最大性能。而这就要靠软件开发者的努力,而不是依靠处理器开发者们。
  
    其次,引入双核心的架构也将可以全面增加处理器的功能性。双处理器架构的引入和微软下一代Longhorn操作系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虚拟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在2006~2007年将成为下一代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特征。目前厂商们已经推出了异曲同工的虚拟化技术,如英特尔的Vanderpool(面向个人电脑)、Silvervale(面向服务器)技术和AMD Pacifica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