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到803。”“哦,晓得了。”出租车司机迅速接口。在上海,803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家喻户晓的一个象征和代号——“中山北一路803号”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近5年来,上海的命案(指凶杀、绑架、纵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立案数连年保持下降趋势,破案率稳定在95%以上的历史高位,去年更是达到了99%,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除了“福尔摩斯式”的侦探破案,还离不开如今的803科研技术的支撑。其中,负责对命案勘察、物证提取等工作的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管理中心(简称刑技中心)不可不提。
“科技强警”破了31年前悬案
803陈列室内,第一代著名刑警端木宏峪的半身铜像伫立在此,他是上海乃至全国刑警的象征。不过,和端木宏峪年代60%的破案率不同,近年来上海的命案破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数据提高的背后,是刑侦科技、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
31年前,艾红光化名“李义清”,在沪、浙、赣3省市的旅馆电击抢劫同室住宿的客人。当时的技术人员从事发房间风管道深处提取到半枚珍贵的指纹痕迹,但奈何没有相关的信息资料库,这一关键证据无用可施。“上世纪80年代,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几十万份指纹,只有依靠技术人员的肉眼一一比对。这犹如大海捞针,指纹的比对也陷入困境。”但上海警方一直没有放弃。31年后,经过几代刑侦人的努力再加上科技的进步,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技中心工程师刘志雄在外省市同行提供的全国前科人员信息库中,突然发现了一枚似曾相识的指纹。“当年现场遗留的半枚指纹,我几乎看了数万遍,纹路特征早就深刻印在了脑海中,一看到指纹库里的这枚指纹,感觉非常相似。”经比对,两者完全吻合。隐于市井31年的杀人凶手艾红光终于浮出水面。科技强警毋庸置疑。“803”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等在全国首屈一指的各类信息系统建设完成,让“803”初步实现了由电脑取代纯人力的比对模式,效率显著提高。
“破案率大幅提高,这其中很大一块就是科技转化的战斗力。”生物物证室副主任平原说。目前,上海刑侦的刑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物证实验室,又叫DNA室,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目前都是亚洲一流的。“现在生物物证室每年要检13-15万份现场材料,而10年前,这个数字只有5万左右。”平原说,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体现的不仅仅是量变,更是质变。“以前,只能做DNA多的,比如孤立的被害人血液,需要提取出纳克级别的DNA,才能做化验。而现在,夸张点说,基本可以做到‘雁过留毛,人过留名’。”
从蛛丝马迹寻找真相
刑技中心法医室的孟航做法医5年多,经手的尸体不下百具。一个周二的上午9点半,刑技中心法医室接到松江区刑警部门委托,为两具无名尸体进行解剖。孟航和同事们带上二十多公斤重的法医包,马上出发前往松江区殡仪馆。这次的两具尸体初步判断为溺水,但究竟是身前溺水还是死后入水,则需要法医来判断。“其实我们的工作除了一些重大的刑事案件外,还有一部分是对意外事件如交通事故、溺水事件中死者进行尸检。”
1小时车程后,孟航顺利抵达了殡仪馆。还没进入在角落的解剖室,扑鼻而来的异味就让同行的记者皱起了眉头,而旁边的孟航脚步却没有任何停顿。打开法医包,里面装着法医必备的5件套:各类刀剪、镊子、注射器、试管、棉签。穿上防护服,戴上橡胶手套,孟航自然地拉开了裹尸袋,由于尸体被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已经高度腐烂,飞蝇乱舞。孟航递给了记者一个医用口罩,自己却没用,“我们一般都不戴口罩,有时候遇到大案子,现场解剖时候就需要直接讨论各种可能性,戴着口罩说话都听不清楚。”孟航说,这也是法医大都有鼻炎的原因。
5年法医生涯,给孟航留下印象的案子不少。今年上半年,警方接到医院报警,一中年女子“自杀”被丈夫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但医院感觉死因可疑。“死者是用一根领带吊在浴室里,但领带痕迹与死者颈部瘀痕不吻合。”其次,死者上吊所踩踏的小圆凳上满是积灰,没有脚印痕迹。同样,理应留下双手拉握痕迹的淋浴房门框上,也是积灰一片。种种疑点,在尸检后有了答案。死者是先被掐死,再被用领带吊上了门框。最终,警方证实,凶手是死者丈夫。
刑技中心的幕后英雄们为重特大案件中侦查、诉讼、审判等司法活动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刑技中心近十年共立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项,省部级课题17项,局级立项课题10项,信息化建设项目6项。在实战的科研项目中,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局级科技项目奖6项。这些课题成果在侦查破案、为法庭提供证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办案中存在的许多难题。在刑技中心,还建立了全国政法系统唯一一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全国公安系统唯一一家“刑事科学技术研究院”,紫外成像技术等国内刑事技术领域的先进技术率先在上海创新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