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的智能眼镜和苹果研发iWatch的消息,促使可穿戴设备的话题不断发酵,此后,索尼、三星、亚马逊等巨头相续加入这个新兴的围猎场。
而在国内,这阵风潮同样引发了一股创业风。
对于时下可穿戴设备的掘金风潮,滕海视阳网络科技总经理刘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数据的密度决定可穿戴式设备的价值。
相关领域技术层面已经成熟
映趣科技创始人王小彬是可穿戴设备创业大军中的一名弄潮儿。据其介绍,7月映趣科技旗下的智能腕表inWatch将上市发售。
王小彬先后在电子音乐网站、团购网站等领域创过业,后来投资过软件开发团队、硬件方案公司等。此后,王小彬在可穿戴设备市场,重新再创业。
在王小彬看来,目前的可穿戴设备领域,在硬件与软件技术层面都很成熟,2012年开始有很多厂商尝试开发穿戴产品。他认为,“5年之内,就会出现智能穿戴的大爆发和普及。”
环顾智能腕表市场,苹果、三星、谷歌等强手如林。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腕表产品,不少以配件形态出现,如Pebble就是一款手机配件类产品,而Sony、MOTO等旗下腕表产品也更多的是以配件存在,仅能满足少量需求。王小彬对此表示,这是目前技术阶段的选择,但是未来肯定会独立终端化。
据王小彬介绍,映趣科技就在进行智能腕表产品形态的独立化尝试。如inWatch目前核心的产品是inWatchone,这是一款可插SIM卡的独立智能终端产品,拥有全时、全地点在线的能力。
设想很美好,现实却极为残酷。尝试将智能腕表进行独立化,以营造独立的生态系统,需要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能力。显然,在这方面,映趣科技目前达不到这个水平,仍走在尝试的路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映趣科技针对智能腕表的市场现状和自身资源整合能力,也推出了配件类产品。
不仅是产品形态仍处于尝试阶段,产品的定位也处在摸索中。对此,王小彬认为,智能腕表的首要特性应该是时尚;其次是个人的另一个智能终端,比如个人的智能通知中心或个人的运动健康管理终端等。
掘金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市场
环境的日益恶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而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恰恰可以实时监测个人的健康状况。因此,医疗保健领域一直被业界认为是可穿戴设备市场最大的市场之一。
滕海视阳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滕海视阳)是一家体育健康管理运营公司,目前已相继推出运动健身手环、智能运动腕带、游泳MP3、自行车码表、运动心率手表等可穿戴产品。
滕海视阳执行总经理刘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滕海视阳进入这个领域,不是冒险的跨界,而是顺势而为。
对于时下可穿戴设备的掘金风潮,刘鑫认为,创业者需注意三个问题:一,冷静认知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在哪里?尤其需贴近用户需求,完美的工艺设计和人性化的应用功能;二,数据的密度决定可穿戴式设备的价值。可穿戴设备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指导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核心在于运动感知类型的识别技术与精密算法。从目前国内已经发布的产品看,大多数仍然是通过物理传感器实现简单的计步、计算运动量,或者推送信息等初级阶段。三,团队成员构成很重要。在这个领域创业,团队需要有懂硬件的人、有能发动行业里各方面资源、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人以及跟互联网相关的产品运营和设计人员。
可穿戴设备市场产业链由硬件、行业应用、云计算、社交平台、运营服务、大数据等组成。而滕海视阳准备通过推出相应的硬件,以挖掘大数据的价值。
对话专家
可穿戴智能设备下一站:隐形眼镜显示器
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之后,可穿戴智能电子产品或将成为移动互联时代下一个热点接棒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就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市场前景、产品形态、技术现状等问题,分别专访了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参与者神念科技中国区总裁张彤,和上个世纪末便开始进行可穿戴技术研究的电子科技大学移动计算研究中心主任陈东义,试图揭开笼罩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神秘面纱。
关键在于技术的产业化环节
NBD: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相比,可穿戴智能电子设备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张彤:电子设备的需求从电脑到Pad再到手机,一直在朝体型小、方便携带的方向发展。可穿戴设备从外形上就具有体积小的优势,相比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携带起来更方便,是未来电子设备发展的趋势。
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预计,到2016年,可穿戴智能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另一家ABIReaearch公司预计,这类产品5年内可望广泛普及。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作为信息的集成分析平台仍将保持他们的存在。
NBD:时下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技术储备情况如何?
陈东义:从技术上说,谷歌眼镜并不是谷歌的创新,而是科学家之前已做了很久的事情。谷歌眼镜对人们认识可穿戴设备起到了促进作用。
可穿戴设备的技术研究,我国起步并不晚。目前在可穿戴设备技术方面,国内完全具备技术条件,甚至已远远超过谷歌眼镜的水平,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的产业化环节。
电池续航能力成瓶颈
NBD:目前来看,可穿戴设备可能在哪些领域存在商机?
张彤:据CreditSuisse发布报告内容显示,可穿戴技术目前已经拥有30亿到50亿美元左右的市场,而在接下来的二到三年,它可能暴涨至300亿~500亿美元。其中健康和健身领域将增至20亿~30亿美元。根据市场研究公司HIS的报告,在目前可穿戴设备针对的行业应用,包括工业、健身、娱乐、医疗,HIS对其中的健身、医疗两个行业前景看好。
NBD:制约可穿戴设备产品发展的障碍有哪些?
张彤:从技术上来讲,最可能制约可穿戴设备产品发展的因素应该是电池续航能力。如果没有完全让消费者欲罢不能的功能或其他因素,消费者不会愿意为了稍显新奇的功能再去找一个多充电的麻烦。
陈东义:时下的可穿戴设备,需注意四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微型化。这需要光学、电子、机械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二是新材料。比如说,可以让屏幕在一定幅度内进行弯曲,甚至还能实现不同功能的材料。基于纳米传感、纳米电子的新材料是以后可穿戴设备选材的方向。
三是续航能力。这是个很大的事情,现在智能手机都存在这个问题。四是交互。以前的人机交互是通过人机界面完成,今后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体感交互、运动交互、手势交互、生理交互、眼动交互。虚拟交互将是可穿戴交互的发展方向。
陈东义:可穿戴设备的下一个机遇是隐形眼镜显示器。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巴巴克·帕尔维兹已经运用纳米技术开发出的可以戴在眼睛里的显示器,这是目前全球最微小的个人显示器。
NBD:对意欲或正在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创业者,你有什么善意的提醒?
张彤:虽然可穿戴设备目前炙手可热,但智能可穿戴设备不像智能手机和电脑,市场还远未成熟,还处于初期拓展阶段。未来随着谷歌、苹果等巨头的先驱产品不断开拓市场,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不断成熟,一些传统的巨头也会紧抓住这个新兴的市场,逐渐推出自己的产品。这是一个动态的市场,因此在进入市场之前应该对自己公司的产品和定位有深度的思考和坚定的信心。这也是一个严峻的市场,因为其竞争将会无比激烈。
(每经记者 沙磊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