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和你我在一起

“大数据每天都和我们在一起。”在第十五届科协年会上,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说。而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专家,李德毅还认为,大数据将成为联系物理世界和虚拟精细地图的桥。

多年来,李德毅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智能驾驶的研究,其研制成功的无人驾驶汽车已在101公里的京津高速公路成功地行使了18次,累计行程1万多公里。但在试验过程中,李德毅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住在万寿路,走了一辈子万寿路,但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结构,如果智能汽车要经过万寿路,便需要详细地信息支持。所以将来,谁来提供智能驾驶的详细的位置信息?谁来提供碎片化的路口在线位置服务?如何体现云计算环境下位置服务的市场竞争?这些问题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机遇,也是新的商机。”李德毅说。

据李德毅介绍,北京市现有1946个大路口,4276个路口信号灯,快速路出口248个,上万个小路口。“如果在这些路口精细驾驶的话,需要适时感知周边环境,需要精细的路径规划,这正是路口大数据的价值所在。”李德毅表示。

事实上,大数据就在我们身边。最近网络上很流行的话是,想在北京的街道里开一家门脸儿宽过5米的商店,而不被高德公司记录在案,不是容易的事情。想在北京开车出门吃顿饭,而不被摄像头记录5次以上,也是不容易的事情。“我最近参加了百城上线的活动,你只要点一下这个建筑物,就可以告诉你这个建筑物离你有几米的距离。”李德毅表示。

“其实数据可以表示人和大自然众多的层面,比如位置服务、地理数据、气象数据、生命科学数据等等,科学家要研究自然和人本身,对一个现象的研究可以用大数据各种层面的表征,在人工智能领域,情感可以用数据来表示的。”李德毅说。

他还同时给我们展望了大数据的应用前景。“我们想象将来的轮式机器人和乘员都可以和网络位置服务中心交互,自发地理信息可以利用工具组装和上传个人自愿提供的位置数据感兴趣的位置的标注和推荐,从小众到大众,形成了群体智能。我很欣赏一句话‘大家团结在一起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李德毅强调,大数据通过交互和挖掘才能发现普世价值。因此,大数据引发了一些新的理念。第一,实践中的研究也许胜过研究中的实践。尤其希望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在这样一个信息技术革命提供了如此好环境的情况下面向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第二,较多的数据也许胜过较好的算法;算法是模型,模型就是科学,但较多的数据可能比较好的算法要好;第三,由上而下,也许胜过由下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