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网移动互联】伴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企业移动办公这两年在中国突然崛起,随之而来的,是BYOD概念的幕后到台前。2013年全球将有超过11.9亿的工作者接触到移动技术,而来自Gartner的数据表明,到2017年,将有一半的企业进入BYOD模式,即要求员工自带设备上班。
从企业IT建设方面来看,移动战略也已经成为企业下一阶段IT建设的重点。埃森哲2013年CIO移动性调查显示,79%的受访CIO相信移动性是收入助推器,并认为它能明显提升客户互动和显著影响业务发展。调查还显示, 34%的CIO认为移动性将成为其未来一年的头等要务,42%的CIO则将移动性列入五大重点任务。采访数据表明,很多CIO在处理新的IT项目时都秉承“移动性优先”的考虑。而就未来一年的发展,46%的CIO表示,他们计划变革工作流程,从而更好地将移动性融入业务中。
同样的,BYOD与移动化在中国也保持全球同步。据IDC预计,2013年中国企业级移动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23亿美元,2017年将达41亿美元。中国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员工因为企业部署BYOD而开始安装使用企业级App后,企业级App市场与移动应用也就成为当下各个行业所关注重点议题。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已具备成为最有潜力的移动应用市场之一。
具备中国式凝聚力的BYOD自有一番中国特色,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全球论点改善产品,也可随时采纳专家声音,辨别真我。而在这些褒贬不一的论调中,中国特色化的BYOD已经走过了两年,而今,在井喷前又迎来了一轮观点冲击:
微软谢恩伟:IT消费者化就是移动办公
也许很多人认为微软在移动互联网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但笔者却认为微软同很多受移动互联冲击的企业一样,也在积极的迈进并创新,相对微软在互联网领域的成功,其实也是一个“大包袱”。如同资本主义的兴起,革掉了老贵族们的命,微软在互联网领域的垄断,造就了当移动互联网新贵蚕食互联网市场份额的时候,让微软一下从老贵族跳到资本家队列前茅,也是不现实的。
但作为有志的新新贵族,微软对BYOD的认知高度,其实早已走在大路前方了。“将产品从消费者的产品,到商业用户的产品,从客户端的产品,到在线服务的产品能够非常整合的提交给我们终端客户,让他的体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谢恩伟在他谈到BYOD时带来了微软的IT消费化理念,就字面上看与企业级移动办公室背道而驰,不过也从其中看出了微软对BYOD的理解功力。
其实现在国内很多厂商在推广BYOD时都在回避一些尖锐的个人使用话题,数据隐私的归属以及终端所有权问题。而微软在对BYOD解读时却选择了IT消费化的定义,这当中不乏微软产品的特性,更多的却是将BYOD概念回归概念本质——自持设备上面。
在上篇,笔者稍有提及了BYOD的国有化差异,这里也还不想论调,继续存有悬念。不过谢恩伟与微软却对BYOD是持乐观肯定态度的。
“将来的世界,对于一个任何一个消费者,或者商业用户,我想会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方面是一个充满设备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就是我们不会有局限性,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时尚的爱好,自己风格不同点,他需要自己的选择,去看我的一些终端设备,对他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喜好,这是一个方面;将来的世界还会是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客户端的一个世界,将来一个世界也会是这些终端设备丰富多彩的终端设备,是完全的互联的一个世界,然后又是一个世界,就是充满了一个我们叫从不间断云服务的这样一个世界。然后在这样一个系统当中都应该是非常安全的,非常容易管理的,非常容易把最新的内容有针对性的推送到客户端这样一个世界,虽然比较简单的来说,微软的一个观点还是就是说这是一个非常连接的,非常通过互联网非常Connecting这样一个环境,然后通过不同的Device,通过非常丰富多彩的内容,把这样一个互相连接的世界能够演化一个新的高度。 ”
从这里可以看出微软与谢恩伟想要打造的世界,一是定制化的移动办公环境,与其限制规范化终端型号、系统,不如放飞更自主的选择自主而安全的App应用,打造自己个性的UI,让移动办公更赏心悦目、自由张扬;二是,打通云与移动端的全物联世界,不仅仅将眼球放在移动互联与传统互联网,而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新高度”,一朵真正的云,真正的BYOD。
阿尔卡特朗讯Patrick Thorel :一次软件“翱翔”的迁徙
移动办公的效率来自碎片化时间的整合,而视频会议在接受BYOD洗礼时,一场会议的组织时间将成为决胜因素。随着BYOD进入企业,企业通信也跟着自持设备一起,开始了天涯海北的奔波。随时随地的快速开个会,也成为了阿尔卡特朗讯OpenTouch的产品理念。
阿尔卡特朗讯企业应用市场总监Patrich Thorel就曾表示过,移动化与BYOD给了应用与软件一次从新证明自我的机会,也许传统互联网领域你是老大,行业标杆,而这些到了移动领域就什么都不是了,用户体验决定生死。如果你在机场候机时组织一场跨部门级的会议,而当设备终端连接网络后5分钟内,会议没有成功,那就注定是失败的。可能你败在繁琐的会议设置上,也可能是由于移动终端界面系统的不熟悉导致的操作不当上。
Thorel表示,阿尔卡特基于此,引出了“从以设备为中心转变为到用户为中心”的体验转变。用户的中心自然是应用,而应用的本质是软件与App。在BYOD开始国内逐步落地生根壮大的同时,也给了软件翱翔张翅迁徙的一次良机。
民生证劵颜阳:BYOD还需扁鹊还生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民生证劵技术总监颜阳坚信IT生存的三个法则,即适度创新、风险控制及扁鹊还生(扁鹊三兄弟中,大哥的医术最好,治病于发病之前,即事前控制)。
受制于传统金融行业,投资者众多,信息系统并发性处理大交易量、广覆盖地域,频繁投资者交易等,系统突发行情如,业务创新多,信息系统创新能力必须能够适应市场需要;新技术应用快,外联线路多,如银行、期货、基金等,这些未雨绸缪需要考量的事物已经足够繁琐,而再加上尚在观望期的BYOD来讲,一切还为时尚早,非扁鹊还生般不可应对。
不过颜阳最后表示,值得肯定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终端用户的角色正在发生改变,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被称为“Prosumer”。人们通过开发的环境进行协作,通过娱乐、交流和交易,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巨大的社会价值等待挖掘。
趋势科技刘政平:企业IT正在失去对BYOD的控制权
据趋势科技最近调查显示:78% 的公司允许员工使用自己的私人设备进行与工作相关的活动,而公司非常担心由此带来的风险和问题。
就此趋势科技中国区高级产品经理刘政平表示:“目前企业IT正在失去对BYOD的控制权。国内的企业CIO很快会意识到,单纯管理移动设备是不够的。保护设备上的数据,并确保这些设备是‘干净’的,然后才可进入企业网络,这一需求已迫在眉睫。”
以往,企业的安全防护策略主要针对内网安全,但随着BYOD的部署,移动终端的普及、虚拟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网络边界的延展,也在改变安全防护体系的基础架构。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防火墙、防病毒软件、IPS等企业安全防护的“老三样”,已不足以满足企业信息安全防护的需求。另外,由于移动终端和操作系统复杂多样,BYOD 也为信息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认为要应对BYOD给移动安全市场带来的挑战,必须对员工自带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确保企业机密信息不受侵犯。不管是设备面,还是系统层面、应用层面,企业都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防护策略,集中管理各种移动终端的操作安全,才能将企业核心数据外泄风险降到最低。”刘政平说道。
可以看出,BYOD在应用层面的安全关注,也带动了一批安全厂商与MDM方案。众说纷纭,众专家其实最终还是在关注BYOD的架构、应用、风险与安全策略,而这些都不是纸上谈兵可以得出结论的,这里笔者不妨就此保留观点,静观下实践再论断吧
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mi.chinabyte.com/92/126450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