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向人类认知方式提出新挑战

分析社会变化数据需要设立一些客观标准,这样才能使大数据在不妨碍公民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更有利于思维创新和社会开放。

大数据向人类认知方式提出新挑战

早在1980年,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称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从2009年起,“大数据”逐渐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词汇之一。如今,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的研究项目中都能看到大数据的身影。何谓大数据?大数据将怎样造福人类社会?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定义尚无定论

记者发现,目前学界对大数据的定义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大数据的定义应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而变化。IBM首席科学家杰夫·乔纳斯认为,大数据是庞大的且能够做出更好预测的数据。美国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认为,大数据是需要处理才能具有更强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力的海量、多样化信息资产。维基百科则将大数据解释为资料量规模巨大,无法在合理时间内利用主流软件工具进行管理、处理等操作的,助力企业经营决策的数据。

学者将大数据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数据规模巨大。大型数据集规模一般为TB级别,而大数据则从TB跃升至PB。第二,数据类型繁多。大数据不再是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而是包括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和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种形式的非结构化信息。第三,价值密度低。以视频为例,不间断监控的可用数据仅有一两秒。第四,处理速度快。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技术有别于传统技术,处理速度非常快。

为什么人们对大数据如此关注?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觟nberger)和《经济学人》杂志数据编辑肯尼思·库克耶(Kenneth Cukier)在其合著的畅销书《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给出了答案。他们认为,大数据时代,分析的信息量更多,在处理个别现象的数据时不用依赖随机采样,另外,大数据的出现让人们转而追求精确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其中最关键的是,大数据的出现让人们放弃了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转而关注相关关系,人们只需知道“是什么”,而不用知道“为什么”。这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模式,对人类的认知方式和交流方式提出了新挑战。

大数据为学界提供新思维

大数据所蕴含的巨大社会、经济和科研价值是其受到广泛关注的根本原因。2012年3月,奥马巴政府公布了“大数据研发计划”(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该计划将获资2亿多美元,旨在提高人们从海量和复杂数据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加速美国在科学与工程领域前进的步伐,增强国家安全,转变现有教学和学习方式。该计划也是美国继1993年宣布“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的又一次重大科技发展部署。有学者称,这是大数据从商业和学术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分水岭,也意味着大数据在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开始受到重视。此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还将针对大数据召集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转变教育和学习模式,研究新的人才培养方法。

对学界而言,大数据最大的影响在于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维和方法。伦敦大学学院数字人文中心主任梅丽莎·特拉丝(Melissa M. Terras)告诉记者,大数据能帮助人文社科学者解决悬而未决的难题,研究长时期内不同语言的变化,分析大量文本信息。

迈尔-舍恩伯格和库克耶也在采访中表示,大数据无处不在,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率,改善健康医疗水平,还能提高教育质量,预测社会变化,但最关键的还是对数据本身的探索和人类利用它的方法。

大数据能造福社会

5月30日,英国卫报刊登文章《大数据如何造福社会?》(How Can Big Data be Used for Social Good?)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分析数据的技术和工具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社会企业家和活动家要抓住当前的“数据机遇”为社会造福。目前人们开始利用大数据进行日常天气预测、机票价格预测,而商家则利用大数据实时监控销售记录,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为客户提供准确的资料,从而提升竞争力,扩大获利渠道。

一些研究者和作家认为,分析与公共卫生和人道主义救援相关的数据能有效帮助社会企业家和活动家解决全球贫困、疾病、生态灾害、战争和饥荒等问题。此外,科学家和公民社会组织发起相关项目,组织工作坊协助世界银行等世界组织识别和分析多个数据集,从而支持政府治理、打击腐败等公共行为或通过搜集社会媒体和其他网站上的特定信息,帮助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然而,迈尔-舍恩伯格和库克耶在接受采访时称,他们并不是大数据的盲目推崇者,而是大数据的信息传播者。他们没有刻意回避大数据的缺点,称大数据容易引发隐私问题,且人们很容易在利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忽略其局限性。斯坦福大学慈善和公民社会中心访问学者露西·伯恩霍尔兹(Lucy Bernholz)表示,分析社会变化数据还需要设立一些客观标准,这样才能使大数据在不妨碍公民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更有利于思维创新和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