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be中国的倒下:不是所有的大数据都直通梦想

在IT厂商都加大中国市场的投入时,Adobe中国研发公司突然关闭,让我们看到了大数据的软肋。
9月24日,Adobe中国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撤销并关闭在中国的研发分公司,12月底停止运营,不少Adobe用户都在微博回复中表示了自己的哀伤之情,但已经于事无补。
我们所熟知的Adobe,是一家出色的数字媒体软件提供商,Adobe旗下的Adobe Photoshop、Adobe Premiere、Adobe Reader和Adobe Flash等产品,支撑起了无数广告、设计从业人员的饭碗。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Adobe还拥有数字营销业务——这也是Adobe对中国市场最寄以厚望的核心业务——Adobe也知道在盗版横向的中国市场,指望卖软件许可赚钱,不是那么现实。
数字营销则不同。Adobe全球高管曾在访华时表示,中国经济处在全球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最前列,中国也是数字营销的最前列,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在刺激这个庞大的市场快速发展,符合公司不断开拓新市场的使命。但由于中国市场行业生态系统的特殊性,Adobe要做有针对性的投资,使数字营销人员能够真正利用中国的生态系统,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来实现他们的目的。为此,Adobe中国招聘了几百名销售和技术人员。
Adobe对数字营销和相关的分析技术经营已久。早在2009年,Adobe斥资约18亿美元收购网络分析软件厂商Omniture,以整合其在网站设计、开发以及互联网市场营销领域的实力。2012年,Adobe数字营销套件组件分析和细分解决方案Adobe Discover就通过cross-visit分析功能为营销人员反映实际的访客体验,并允许分析人员更快速地剖析和利用各个用户细分市场和时间段的数据。2013年,Adobe又斥资约6亿美元现金收购跨渠道营销管理技术公司Neolane,为“Adobe营销云(Adobe Marketing Cloud)”带来重要的跨渠道广告管理能力。
而今年早些时候,在美国盐湖城举办的2014年Adobe数字营销峰会上,Adobe还展示了Adobe营销云的一系列最新技术突破,包括先进的实时受众分析功能、预测性营销组合计划、和可对网页及移动应用程序进行无缝管理的技术等。
从上述经历来看,在大数据概念还没提出的时候,Adobe就已经很清楚数据分析的威力,并且也看得见云计算、移动的趋势,将不同技术不同渠道整合到其营销工具中。然而,Adobe营销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不幸步履维艰,不能给公司财报带来积极的贡献,最终走向关门,放弃大中华区的数字营销市场,只保留销售部门做数字媒体工具软件业务。要知道,无数的互联网信徒都认为,数字营销是大数据落地的最佳切入点,是大数据应用最早成熟的领域。
关门的原因,二者必居其一:要么Adobe的数字营销工具徒有分析之名,而技术体系不足以支撑实际的业务需求;要么有技术实力但解决方案的本土化做得很糟糕,至少比不上本土解决方案提供商。有企业表示,相比于一些本土的营销工具,Adobe的数字营销工具价格偏高,但实际效果没有体现出线性的优势。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不论何种IT解决方案,客户看中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效果,如果这方面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客户案例,技术能力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没用。而最佳的案例,往往是供应商自身的应用。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英特尔和华为。英特尔每年都会发布一份报告,公布基于x86架构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英特尔节省多少成本,如何提高运营效率。华为在各种公开场合谈论自家的x86服务器如何取代小型机提升系统性能和可靠性,自家的HANA一体机如何提升报表生成的速度。其他IT公司或许更乐意将自身的应用当做商业机密藏拙,但Adobe中国的业绩表现足以令客户对其数字营销工具及其分析能力担忧。
Adobe的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并不能为自己的数字媒体软件业务增加竞争力。直观分析,Adobe软件能力强大但不能带来真金白银,无非是卖家高、易用性差、跟不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等,这注定了Adobe曲高和寡,而流行的反而是美图秀秀等免费的傻瓜软件。当然,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需要数据说话。 
从大数据对营销的支持来说,不管对调整产品和销售策略以适应市场,还是为企业产品挖出刚需用户,从而实现业务的增长,都是题中之义,但不管是因为洞察或者是因为执行,总之,Adobe中国没有做到。用流行的话说,就是有分析,没有互联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