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之路-浪潮在中山图书馆的应用

    存储在线 5月22日北京消息:尽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如火如荼,然而真正投入应用的数字化图书馆在国内并不多见。作为国内首家实用化数字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走过了和大部分数字化图书馆不一样的信息化建设历程,浪潮存储也成为这一历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领先,不仅在于历史
  
    即使在全国范围内,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历史也绝不算短。成立于1912年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是省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广东省的总书库、全省文献编目中心以及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它内设20多个阅览室,每天开放13.5个小时,接待读者6,000-8,000人次,是全国开放时间最长、接待读者最多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
  
    而在信息化建设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也走在了其他图书馆的前列。早在2004年,由中山图书馆承担的“广东数字图书馆”已经通过了专家验收,率先建成我国第一个省级实用化数字图书馆系统,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点突破。



  • 1、采用引进、集成、整合等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建成国内最大的中文数字图书馆资源库。广东数字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90万种,期刊论文1500万篇,博硕士论文12万篇,学术会议论文17万篇,各种类型的数据库30多个,在2004年的总存储容量已经达到10TB以上。数字图书馆的建成使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成为印刷型、电子型文献共存的复合型图书馆。

  • 2、利用TRS数字图书馆整合门户平台,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实现了海量数字化资源的异构平台跨库检索,并且与网上参考咨询有机地组成远程文献传递系统,使读者能够方便的检索和免费索取原文。

  • 3、创建了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新模式,为来自全球的读者提供365天24小时的联机服务,2003年电子图书借阅下载量达660万册次,平均每天18000册次,取得了重大社会效益。

  • 4、建立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中心,大力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2002年接到和解答读者咨询222,841例,远程提供原文传递43万篇;2003年接到和解答读者咨询232,841例,远程提供原文传递84万册;收到读者来信和反馈意见2,051件,满意率达89%,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通过网上参考咨询系统的分布管理功能,与汕头图书馆、湛江图书馆、东莞图书馆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等合作,为全球的读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即读者在网上免费获得咨询答案的同时,可以得到原文提供服务。平均解答时间为2小时,快的在几分钟内提供答案和文献。

    独特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信息系统的构建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建设状况的独特性也使得其信息化建设模式和目前众多数字图书馆有着相当的差异。目前一般的数字图书馆都采用构建FC SAN的方式,实现数据存储的大集中,而广东省立图书馆建设则采用相对分散的独立存储模式,即所有数据都存放于独立的存储系统中,但是按照不同的数据库分类放置在不同的存储系统中,如万方数据、超星资源以及书生之家的数据库就存放在不同的AS200存储系统上。
  
    这种状况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项目建设较早,而当时FC SAN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并不成熟;另一方面,中山图书馆在探索中形成的模式很好的满足了其数据存储的需求,“采用独立的存储系统可以实现数据存储在一定范围内的集中,同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求实现容量的即时扩展;与此同时,不同数据库资源存放在不同存储系统的做法也可以避免一套存储系统出现问题对其它应用的影响,从而提升整体系统的高可用性。”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除了自身的数字图书资源库外,其它达成合作关系的商业数据资源机构有超星电子图书、书生电子图书、清华学术期刊、维普科技、万方资源系统、人大复印资料等10多家。
  
    合作浪潮存储
  
    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存储系统构建过程中,浪潮存储是其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2005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万方数据、超星资源以及书生之家分别达成合作协议,将这几家的资源纳入到图书馆的整体资源库中。为了保证高效的数据应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决定采购三套独立存储系统。
  
    在深入研究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应用需求后,浪潮存储推荐了采用4套AS200构建存储系统的解决方案。其中一台用来承载万方资源数据库,容量为4TB;另一台承载超星资源数据库,总容量3.2TB;另外两套AS200形成级联,承载书生之家数据库,总容量为6.4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