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管理十年》:行业积淀为CIO指路

DOIT 7月15日原创报道: “企业中的IT组织走到今天,与制造业的发展流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第一是开始规模化,组织的人员从十几个人、几十个人发展到成百上千人;第二是流程化,研发、测试、运维的流程在IT组织中建立起来,并对企业业务发展核心的、重要的作用。” 中国惠普教育培训事业部业务发展总监秦涛在回答DOIT记者提问时表示,企业IT及IT组织的管理,正越来越重视质量与成果,企业IT组织的管理者应当去思考和创新,以开阔的视野去迎接IT管理的挑战。

秦涛认为,即使不考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IT行业乃至企业业务趋势愈演愈烈,IT管理方法也是不可能一成不变使用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她相信,IT管理应当随着环境对企业、对IT组织、对IT人员的要求特点而不断革新和改变,企业也应当在这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文化,并通过提升效率、质量——以可衡量的方式方法——去体现IT及IT组织对企业业务的价值。

但IT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是一两天可以实现的,企业的IT管理涉及到IT服务管理、业务连续性、数据中心、外包业务、人才培养、流程创建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再加上如今日益复杂的IT环境,已经IT日益成为企业业务的核心支撑——甚至是企业的核心业务,这都让IT管理水平的提升面临巨大的难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样一个IT管理融合到企业管理中去,开始规模化、流程化,直至人性化,强调质量和灵活的时代中,企业CIO需要借鉴整个行业在过去长期发展、变革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从业界领先的企业、IT团队中学习最新的知识,领悟同行业专家与领先者的思维方式与创新,而《中国IT管理十年》这本书的出版,正意图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

“这本书希望可以让更多的CIO看到中国CIO代表性CIO的变化,帮助CIO们的视野有进一步的开阔。”秦涛表示。

“(惠普IT管理学院)从当年中国进行IT建设阶段开始培训自己的技术课程,到今天为止我们跟各个企业进行人才培养,这十年间是跟着中国的市场一路走过来的。所以我们说今天要把我们所看到、所积累、所感受的沉淀出来给行业做一个借鉴和纪念。”本书的作者之一的惠普IT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陈瑞丹在新书发布仪式上表示:“IT管理的老兵们”需要一个整理、记录过去十年中国IT管理发展脉络的时机,而当下中国的CIO们,也需要在这样的经验积累中,发现不同阶段的不同知识。

陈瑞丹说,从这本书的写作经历来看,中国IT管理正走过一个重要的“逗号”,在这个“逗号”之前,是中国IT管理流程化、规模化、制度化的十年,而在这之后的中国IT管理,将逐步走向人性化、团队化、创新化的发展方向,而《中国IT管理十年》这本书,也就恰好为中国IT管理做出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过去的十年是中国走过了从建设、管理、规划、整合的阶段。但到今天为止我们看到了太多新的变化。”

新书发布合影

IT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融合

“从最开始的IT部门支撑业务,研究技术,到执行业务职能,再到推动和导引业务战略的创新,IT组织的三步蜕变,见证了中国IT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和性质正在发生改变。” 惠普全球副总裁、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集团技术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叶健在十一年前领导团队创建了如今的惠普IT管理学院。他认为,IT组织在当今IT新型态的变革需要下,正发挥着与众不同前所未有的功能。

叶健认为,许多中国的IT经理人非常成功的完成了他们的工作,应用世界最前沿的技术,并依靠技术与组织管理达成对原有成绩的超越,而随着惠普所洞察到的“IT新型态”的出现,企业的CIO们需要与以往不同的知识储备与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保持住这一领先优势。

“我们需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移动计算这些基本元素,通过硬件、软件、服务、解决方案等基本技术、产品,来解决急速变化的商业难题。”叶健认为,只有将IT管理的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才能够让中国的IT事业、信息产业与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匹配,得到应有的来自技术层面的推进力。

但在提升IT事业水平的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中国企业的IT管理能力,陈瑞丹表示,随着IT管理更加关注人和团队,IT组织的管理开始变得更像公司的管理,而由于IT技术正在企业业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是技术、业务核心的角色或是本身就是企业的业务——这使得许多CIO获得了与CEO、COO一起考虑整个公司战略的能力。

陈瑞丹认为,这影响了了IT管理与企业业务管理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正在从技术、产品、流程和规模化管理上升到流程、人、团队及“IT核心业务”管理的IT管理,与企业管理正初步实现以互相借鉴为基础的融合。

“我觉得可以从三方面说,第一,IT的管理学习企业管理。其实一个来自业务部门的CIO已经关注到我这里将要有一个虚拟的企业,所以这一定是IT管理中的一部分是要向企业管理学习的。第二,我们经常跟客户交流的时候,发现IT部门曾经有一个时代是很可笑的,我们帮助企业做ERP、做流程的梳理,反过头来看自己,我们自己竟然没有流程,企业的业务自动化了,IT部门竟然连自己的流程都没有。”陈瑞丹谈到,IT组织正越来越像一个“企业”——五脏六腑俱全——那样去运作,而实现IT组织的“ERP、CRM”正是很多企业正在做的。

IT组织管理与企业业务管理的融合还体现在企业业务部门开始学习IT管理的模式和经验上,陈瑞丹谈到,像是惠普IT管理学院2005年建立的IT服务管理沙盘,如今就已经不限于企业的IT部门使用——这一原本针对企业IT管理学习的工具——开始被企业的业务管理部门学习和使用。

“过去十年,机器化的管理没什么变化,但是它是适合工业时代的管理,但现在是社交网络化的新的管理方式,信息化时代的IT组织如何去管?其实无所谓企业业务管理还是IT管理,其实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陈瑞丹认为,IT管理如今的重中之重与企业业务管理相同,都是要去管理人,管理人的理念、意识、工作方法和基本素质,这些将是IT管理的关键。

惠普IT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陈瑞丹介绍新书

因此,陈瑞丹认为,抛开《中国IT管理十年》对惠普IT管理学院的意义不说,这本书本身对企业的IT管理者们极具参考价值——“帮助CIO们了解十年中IT管理的变化,了解CIO职责所在与工作目标”——在这本书中,作者们详细的介绍了过去十年或是更长一段时间之内,中国IT管理所发生的时间和变化,并通过采访数十位中国成功的CIO,提供了第一手的、真实的资料。

“近20年前,IT其实还是在一个业务部门提供需求和支撑。今天CIO的成长经历也代表了IT在一个企业的地位的变化,这是特别根本性的东西。我们先不说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里原来IT通常是一个被动的角色,实行业务支撑,业务提需求我们支撑,这是一个相对来讲比较被动而且话语权比较低的部门。”秦涛也认为,企业的IT部门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企业的IT管理者来说,不啻为宝贵的珠宝。

或许正应了那句老话: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的“黄金屋”与“颜如玉”

“首先我们有自己专门的讲师,这些讲师在行业里沉淀了十几年了;第二,我们有很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授权讲师给企业做服务;另外我们还有各个企业和行业的CIO。我们发现这三个群体,也就是这本书的三个结构。”陈瑞丹表示,《中国IT管理十年》这本书汇聚的是来自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作者的心得,作为作者之一,他希望能够汇聚更多成功的CIO和惠普IT管理学院的讲师,提供给用户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IT管理十年》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的三条线,一条线是时间的角度,第二条线是专业的角度,第三条线是行业的角度,其中时间线恰好以惠普成立十一年的惠普IT管理学院的历史为回顾蓝图,划分了“2000年之前的建设期,2000年到2005年的管理初建期,2005年到2010年的深化期,2010年以后业务跟管理的融合期”。

本书中篇则是惠普IT管理学院邀请的12位IT管理专家,对相关领域进行回顾,结合时间与企业IT管理的发展流程,提供给用户最具价值的信息:“对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包括咨询顾问,圈子里面的有经验的人,我们给一个追忆的故事,对新的从业人员我们给大家认识这个行业历史的过程。历史是一个大的生命周期,这个行业里的每一个客户都处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成熟度。我们期望在每个时间点的人都能在这本书里面找到自己的定位,往前看、往后看,自己找到哪些是能给自身启示的。”

最吸引人的往往要留到最后,《中国IT管理十年》也不例外。在这本书的下篇中,作者们选择了“处在不同位,业务管理不同”的十个行业的CIO,通过对话的形式,提供给读本书的IT管理者与企业领导者一定的反思,陈瑞丹表示,这一部分是本书最具质量的章节,而在成文之前也是最困难的部分。

“在他担任香港政府CIO之前,他曾经兼职25个社会公益职务,为大陆、香港与国际的对接做了非常多的公益事业。他说,为什么说香港可以发展得这么好?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发展成本是非常高的,但是香港的企业管理人员都具有特别高的信息化认识,而不仅仅限于IT人员。他非常知道信息化对他有什么样的重要的意义。所以大家看到金融创新的背后是信息化的支持。”

陈瑞丹谈到,像是采访到香港政府的CIO赖锡璋这样的机会就非常之少,但在香港这样信息化程度极高的城市,像是赖锡璋等知名、资深的CIO的作用就十分明显,因此,可借鉴的地方也就非常之多。

“我们IT管理学院今天能出这本书,其中一些内容都是来自成千上百的客户跟我们的老师互动的过程中汲取到的东西。特别是在12个专业领域里所讲述的、谈出来的一些理解。所以很多理解不仅仅单纯是在方法论和历程层面,更是带着很多客户共同的积累在里面。”秦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IT管理十年》的作用将十分巨大,成为中国CIO必不可少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