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星无线云成功解析:务实+创新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移动互联网极速发展的一年,愈发强大的智能终端承载着令人惊叹的应用,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体验。而作为移动互联的核心技术,Wi-Fi的重要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不少企业机构和公众场所,Wi-Fi甚至取代了有线网络,成为互联网接入的唯一方式。

需求的爆发让商用无线组网产品迅速成为市场焦点。这一年里,业界仿佛突然就冒出很多“资深无线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上可供用户选择的产品也成倍增长,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但无线终归比有线复杂得多,技术上也绝对比不了有线可靠,当缺乏足够积累的厂商快速推出的产品遇到用户普遍过高的期望时,矛盾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幸运的是,总还有一些靠谱厂商的靠谱产品可以期待,至少对于中小企业和小行业用户来说,飞鱼星科技的无线云产品方案就值得关注。

飞鱼星的反击

2013年对于飞鱼星科技来说是压力山大的一年,这家有着十几年历史的公司在一直不温不火的SMB市场深耕了十几年,突然发现面临群雄环绕的凶险局面。面对诸多综合实力升级的新友商,飞鱼星科技必须拿出足够优秀的产品,才能捍卫自己的市场领导者地位。
 
无线云就是该公司重压之下刺出的破空一剑。面对中小企业和小行业用户的去有线化需求,飞鱼星科技在无线云中整合了集中控制+分布转发模式的无线方案,与原有路由、交换产品线配合,组成了完整的有线无线一体化解决方案。这套方案与市场上其它产品方案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它并没有通过增加功能或是提升规格的常规做法去吸引用户,而是力图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去提升真实环境中的使用体验。

对于无线云,至少有3个理由让笔者充满兴趣。首先是无线云主打的AirQoS技术,飞鱼星科技声称它能够明显改善多用户环境下的无线上网体验,这是笔者在其它产品方案中没有看到过的,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其次是交互体验,且不说商用无线,一般网络设备只要脱离了家用范畴,配置与维护的难度就会直线上升,仿佛越复杂、越晦涩才越能显出专业范儿;飞鱼星产品的交互体验一贯是比较出色的,无线部分的引入是否会降低交互体验,也值得关注。最后是价格,市场上好产品很多,但大多数都因高昂的售价令中小企业和小行业用户望而却步;飞鱼星产品的价格一直以来对其目标客户群都颇具亲和力,无线云是否还能保持这一优良传统?

纸上谈兵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习惯于把产品拿到真实的用户环境中试(nue)用(dai),再和用户一起做出评判。非常幸运,很多关注格物资讯的企业都面临着无线接入方面的难题,我们很快找到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实验局点——街旁、暖岛联合办公室。

互联网企业的真实挑战

提起街旁这个国内最知名的LBS应用,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这个红色小螃蟹拥有大量忠实用户,开创了中国LBS应用的先驱。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街旁共享办公室的暖岛同样是中国最受欢迎的设计类电子商务网站,在业内颇有影响力。
 
互联网企业的业务对网络都有极强的依赖性,街旁、暖岛也不例外,其研发、行销、售后工作基本都基于互联网进行。有鉴于此,两家企业对网络基础架构的建设非常重视,很早就采用全思科设备构建了强健的有线网络,包括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和防火墙等。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有线网络已经不能再满足新生需求。据时任两家企业的IT总负责人李国祥介绍,它们的办公网络主要面临着两大难题。第一是无线接入体验不佳,使用家用级无线设备逐步搭建起来的无线网络明显不能满足办公环境的接入要求,员工不断投诉无线网络不稳定,严重影响工作。第二是出口带宽经常性的拥塞,即便有线接入的设备上网也会出现高延迟抖动与丢包。由于缺乏技术手段,李国祥无法判断流量是否属于业务应用,更不要提控制与优化了。

街旁、暖岛面临的问题正是飞鱼星无线云主打要解决的问题,这让双方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础。在李国祥的陪同下,我们很快会同飞鱼星科技的工程师去现场进行了工勘,情况比预想中复杂许多,主要体现在无线接入方面。街旁、暖岛的联合办公室面积约700平米(同层、开间),需要同时满足80台电脑、10台服务器的有线接入和150台智能终端/笔记本电脑的无线接入需求。由于机房、库房和会议室占去了大约1/3左右的面积,造成工位区域的无线终端接入密度较高,最严重的暖岛办公区甚至要在不到200平米的区域内保障70台左右的无线终端正常上网。而且最关键的一点,这里和所有互联网企业一样,员工对网络的使用率非常高,基本每台接入设备都是“活的”,无线网络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

前文提到过,不明真相的用户对无线网络的期望普遍很高,业内人士则决不这么看。各种广播、低速率终端、私接AP/邻接AP,随便一个情况就可能让无线网络生不如死。所以我们有点心虚,担心无线云扛不住这么大的压力,反而给用户带来额外的麻烦;但飞鱼星科技倒是很有信心,他们希望无线云能在街旁、暖岛的严酷环境中接受挑战。

AirQoS:小技术解决大问题

鉴于互联网企业工作时间决不能断网,我们与李国祥协商后,于一个工作日晚间对网络进行了升级。得益于无线云另一主打技术AirLamp(统一管理、即插即用),无线网络的部署调试过程变得非常简单。只要在网关集成的无线控制器内做好SSID的服务配置,网络中的AP就能自动与之建立信任关系、同步配置并提供接入。当然配置界面中也提供了其它高级设置项的入口,不过多数情况下,这些配置即便不做修改,无线网络也能工作得很好。


 
网络改造中替换下来的一部分家用级设备

第二天大家很早就去值守,心情也比较紧张,不过最终并没有意外发生。员工也普遍感受到了无线接入体验的提升,用李国祥的话说,一天下来没人抱怨断网、掉线就是最令他欣慰的事。其实对于大多数商用环境,业务最敏感的往往不是无线性能,而是无线网络的可用性。就像街旁和暖岛,研发人员SCP复制数据能到2MB/s还是4MB/s,其实关系不大;但SSH如果不稳定,那问题就严重了。

不过稳定只是基础,是商用无线产品方案必须达到的底线。随着接入设备及流量的增加,它同样会面临严峻考验(这是802.11协议本身的瓶颈)。我们更关心的,是飞鱼星科技重点主打的AirQoS技术,又能为高负载环境下的上网体验带来怎样的改进呢?

在之前提到过的无线接入压力最大的暖岛办公区,我们选在下午网络使用率最高的时候,通过一系列测试观察了AirQoS开启前后的性能表现。由于无线上网体验很难用量化的数据做说明,我们采取了录制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

(视频) http://v.qq.com/boke/page/s/0/b/s0125d53fib.html

就在我们测试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小插曲。当AirQoS关闭、FTP下载文件时,我们身边暖岛的在线客服马上抱怨说暖岛网站打开不全或根本打不开了,直到下载结束后才恢复正常;而AirQoS开启、FTP下载文件时,这种情况就没有出现。这难道也是AirQoS的功劳么?

我们马上用另一台电脑通过HttpWatch对AirQoS开启、关闭时打开暖岛网站的过程进行了跟踪。暖岛网页面以动态代码控制的大量精美图片为主,与京东等电商网站比较相似。HttpWatch显示,完整加载暖岛网首页要经过近300次交互请求,下载10MB以上的数据。这样一次操作对网络造成的负载无疑是十分惊人的,即便在空载情况下,完整加载暖岛网首页也需要几秒钟的时间。

当AirQoS关闭、FTP下载文件时,HttpWatch显示暖岛网页面的元素加载过程变得极其缓慢,多次出现css、图片加载失败的情况,这轻则带来漫长的等待,重则会因超时造成页面加载不完整或失败。而AirQoS开启、FTP下载文件时,虽然一些元素的加载时间有所增加,却没有失败的情况出现,也就是说页面可以完整打开,只是比空载时多几秒钟时间。

说实话,AirQoS的神奇表现有点颠覆我们对无线网络可用性的认识,所以在测试完成后,我们与无线云产品总监范海鹏进行了沟通,希望他能对AirQoS开启与关闭时两种截然不同的无线上网体验做出合理解释。据范海鹏分析,AirQoS中的两种技术在之前的测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第一是协议级别的优化,AP会对每个接入终端预留一定的保证带宽,避免FTP测试机这种大流量终端占用过多的空口资源;第二是流量优先级的调整,飞鱼星科技在AP中实现了一个轻量级的流控引擎,优先转发TCP交互、DNS、HTTP等时延敏感型流量,给在线客服这样的时延敏感型应用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由于涉及具体的技术实现,范海鹏暂时只透露了这些信息,但这已经足够我们在理解AirQoS的基础上认同无线云的价值。其“提升真实环境中的使用体验”这句宣传语,还真不是个市场包装的口号,至少在经营性场所和中小企业办公环境中,无线云确实能有效解决用户面临的实际问题。李国祥经历测试后就给出了这样评价:“一台电脑无线上网速度再快,影响其他人也不行;所有人无线上网都快,还都稳定,这才是最重要的。”

双重流控保障业务体验
 
某机构在去年发布的《2012-2013中小企业网络基础架构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中就指出,无线网络的可用性不佳和出口带宽拥塞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单纯解决其中一方面,并不能保证提升网络可用性;只有同时解决两个问题,才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网络使用体验。

在随后发布的“下一代中小企业网络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中,我们把这一思路落地到产品层面,将流控与无线控制器定为下一代中小企业网络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应具有的基本属性。可以看到,长期聚焦于SMB市场的飞鱼星对用户需求有着同样的认识:除了具备AirQoS特性的无线组件,无线云在网关中也集成了新版本的iQoS流控模块,组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其实iQoS并不是无线云才新加入的技术,它早已广泛应用于飞鱼星多款网关产品中,说是久经考验也不为过。这几年我们测试过多款飞鱼星网关产品,从第一代固定流控到最新的iQoS智能流控,配置过程越来越简单,效果却越来越好。在无线云中,iQoS对于用户来说就是一个勾选项,它可以根据流量模型和基础业务属性自动调整数据包的优先级,在实现网络资源公平使用的同时达到保障业务体验的目的。举个例子,流控引擎侦测到网页浏览的流量,就会优先转发;侦测到是P2P类应用的流量,就降低其优先级,慢慢转发。

在街旁、暖岛联合办公室中,iQoS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之前,李国祥一直为出口带宽拥塞的问题头疼不已,他也尝试过在交换机、防火墙上进行QoS配置,但效果不尽如人意。部署无线云后,iQoS的开启让上网体验有了很大提升,至少打不开网页的情况少了很多。也有少量员工投诉一些业务的体验仍然难以保证,我们经过测试,发现网络中非业务流量很少,确实是20M出口带宽存在瓶颈,加到40M后问题解决。

需要说明的是,iQoS只是一个自动缓解带宽拥塞的功能模块,假如有不同角色的终端需要差异化的流控策略,需要借助原有固定流控功能模块实现。如果用户需要识别、封锁更多的非业务流量,可以启用无线云网关中的行为管理模块和URL分类库。所有这些功能的配置方法都很简单,李国祥的体验就是不看文档也能快速上手,这无疑是中小企业与小行业用户迫切需要的。

从某种角度看,iQoS的实现机制与AirQoS很相似,我们甚至推测后者就是前者在无线领域的一次剪裁移植。在无线组网环境中,带宽从客户端到广域网至少要经过AP、网关两次收敛,而收敛就意味着可能出现拥塞,需要流控技术去缓解。无线云是我们看到的第一款同时具备两次收敛流控机制的产品方案,实测中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许,这一思路未来会成为业界公认的产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