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企业、运营商加入智慧医疗,降低医院投入成本。
直接在手机上通过4G网络查阅病人资料,快捷方便。
e界辣闻
4G技术首次用于诊疗 国内智慧医疗仍缺乏标准
在深圳罗湖人民医院,田护士手持一部后盖连接扫码仪的智能手机,对准病人手上的腕带轻轻一扫,病人每个时间点需要的护理菜单在屏幕上一目了然:输液、量体温、查血压……在输液之前,对着药袋一扫,即可查验是否药品与输液人匹配。
日前,记者目睹了这套名为“4G智慧医疗系统”的新玩意在医院中应用。该系统由广东移动在深圳推出,首次应用了4G网络。几乎同时,上海首家智慧医院上线,患者可通过微信享受从预约挂号到候诊队列查询、收取检验报告等全流程。业内人士称,未来5年,医疗信息化的投资“暴热”,可能超过3000亿,在电影中看过的“未来医院”场景会逐渐落地。但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统一标准,“数据库各自为政,重复而难共享。”
文、图/记者 李光焱
快捷
通过网络进行高清视频问诊
记者看到,点开手机上的“移动护理”软件,提示信息、化验结果、检查结果、试管核对、样本配送等病人的护理信息尽显,护士只需要根据需要点击操作即可。而且,基于共同的“私有云”,输入的数据可以登录PC查看、修改。“每天至少能节省半个小时。”据该院副主任护师田女士表示,以前护士需要将了解的情况写在纸质单上,然后再赶回护士站输入电脑备查。
现在,只要在与病人沟通时同步在手机上输入即可。“护士节约的时间更多,更能多了解病人的需求。”她说。据罗湖医院院长助理陈家林介绍,在看病前,医护人员借助4G网络服务,通过HIS系统将病人病历、病史以及监测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降低了数据录入成本。
在看病中,医生采用4G终端上的专用APN产品即可查看患者信息,实现移动巡房服务,以便更快地进行诊断。医生诊断后,护士通过4G终端扫描二维码,查看处方信息、检验结果和检验图片,并直接通过4G终端为病人开药。
在看病后,病人可在家中通过网络与专家进行高清视频问诊,并由医生即时更新病人信息,以减少医疗差错。“4G标准TD-LTE技术的无线性、高速率、实时性等特点,简化环节,让远程的诊疗变成显示,为医护人员和患者都提供便利。”深圳移动项目负责人表示,此前的医院信息化,多采用WiFi网络,使用不便。
问题
“未来医院”投资重复 标准难求
在运营商与系统商以及医院联手做智慧医疗之时,微信也突入该领域。10月15日,上海市民关注上海第一妇婴医院微信公众号“第一妇婴客服中心”,即可通过微信享受从预约挂号到候诊队列查询、收取检验报告等全流程便捷就医服务了。
此前,广东省妇幼、佛山市中医院、粤北人民医院、武汉口腔医院等100多家医院正在尝试借助微信搭建“智慧医疗”计划。另外,腾讯近期注资7000万美元入股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支付宝则在半年内将“未来医院”铺向全国多地,试图让用户通过手机挂号、候诊、缴费、查取报告。
记者还了解到,深圳国控医疗科技公司研发的“智能药架”也正在推广——通过网络医生开处方后,病人缴费的同时,药架第一时间抓药、分药,并将药品传送给前台的药剂师,然后给病人。
硬件、软件,各路“大神”都扑向智慧医疗市场。对此,罗湖医院院长、中国医院协会数字化医院建设专委会常委孙喜琢表示,有数据显示未来5年医疗信息化投资将达到3600亿元。然而,中国的卫生信息缺乏标准化,从而造成资源浪费。“中国的病种编码和信息化数据库、收费代码的信息化数据库,药品和耗材数据库,都是每个医院、每个省各自做。”他透露,区域内信息化系统也会重复购买,“深圳每个区投入一亿以上人民币建信息化,但却都重复购买电子病历。”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亦表示,标准不统一不仅体现在基础的数据库上,连各医院采用的信息化系统也是五花八门,接口互不相认,信息无法流通。
创新
4G网络降低智慧医疗成本
据悉,医疗信息化其实并不新鲜,此前多家医院已经有尝鲜。不过,这是基于WiFi网络,以及特殊的移动终端。国医科技运营总监张彬告诉记者,一家中型医院布设WiFi局域网大约需要1年,费用大概是100万~120万,且3~5年后设备要更换,移动4G网络属于“公共设施”,医院无需投入成本铺设。并且,WiFi网络穿透性不强,无法做到医院处处有网络。相反,4G网络则具备该特点,也能够满足医院各种拍片后高清无线传送的需求。
终端成本亦基于4G网络大降。“以前用摩托罗拉的专用终端,售价近1万元,坏了维修得4000元,换块电池得600元,成本太高。”孙喜琢介绍,如今即便千元的智能手机也能连接扫码仪使用,更换成本亦低。
据深圳移动相关人士透露,此次华为Mate 2手机是通过预存话费送手机的形式提供。医院只需要支付终端+流量费。并且,医疗数据如病历会存储在电信级的数据中心30年。“这为远程医疗提供了网络保障,医疗质量也会提高。”孙喜琢表示,病人的一张X光片,即便是从偏远地区医院传来,都可以在15分钟内回传诊断结果。
“未来心电图、X光片医生将减少,因为医疗资源可以在医院、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家之间流动,共同提高医疗水平,缓解医患矛盾。”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