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克里斯-鲍尔(Chris Brauer)日前撰文表示,虽然包括Siri、Google Now和Cortana这些虚拟助理已经在近年迎来了快速发展,但这类服务真正进入人们的日常互联网生活还有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IBM近年来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并开始抽调大量资源发展自己的人工智能和认知计算(cognitive computing)技术。微软Cortana的面世时间并不长,但据悉该服务将会伴随Windows 10一同来到桌面操作系统中。由此来看,这类虚拟助理似乎会在不久的未来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可能成为人们接入互联网的全新方式。
据悉,英国伦敦大学史密斯学院旗下学习管理学院(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tudies) 已经联手全球营销机构Mindshare创办了一个名为“Project Virtual Assistant”的项目,而该项目的目的就是希望真正将虚拟助理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鲍尔介绍称,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整整六周时间。在此期间我们发现,虚拟助理使用频率最高的平台依旧是在移动端(数据显示消费者和虚拟助理有高达40%的互动都是在手机端展开的)。而且,随着诸如智能手表这类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人们的信息接入能力已经迎来了大幅提升,因此有大约81%的受访者均表示自己最希望虚拟助理具备的功能便是语音控制。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虚拟助理开始接收越来越多的用户指令,它将变得更加了解用户。因此久而久之,用户和虚拟助理或将彻底模糊“人”、“机”的区别,反而会开始统一成为一个个体的形象。
因此在人们开始越来越依赖语音助理的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类助理未来甚至可能会以永久植入人体体内的方式存在下去,而我们需要做的就决定同虚拟助理分享哪些部分的信息而已。(汤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