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智能化”的智慧型企业必定是数据驱动的企业。对于大部分中国制造企业来说,要真正实现数据化驱动和数据化经营,关键在于解决有效的数据源和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与商业模型。眼下正致力于推动智能化转型的长虹,其在构建数据渠道和利用数据拥抱客户进行智能化制造、提供智能化服务上的探索,对于正在转型中的中国制造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梦开始的地方:从数据渠道到大数据服务
企业无论是提供智能化的产品还是进行智能化的运作,都离不开数据。几乎所有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实现企业所有环节、全链条的“数据化”。仅以用户数据为例,一位家电企业的老总曾对《中国电子报》记者坦言:“我们最大的难题是缺乏用户‘活’数据,尽管我们卖出了大量家电产品,但我们与用户之间是‘失联’的,我们不知道用户是谁、用户有什么习惯、用户有什么潜在要求,我们没法与之互动,提供新的增值服务。”因此,如何布局数据渠道,进行数据采集成为很多家电制造企业向智能化、数据化转型的第一难题。
产品布局智能化,是长虹实施智能化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长虹用户实现数据化的重要一步。今天,长虹的产品已经能提供越来越多的智能化、人性化的功能,比如让用户“扔掉遥控器”的CHiQ电视,能进行“云图识别”的CHiQ冰箱,以及能够实现“人体状态感知”的CHiQ空调等。这些智能化的产品在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功能的同时,也可以让用户与长虹之间实现更紧密、更实时的数据联系,每一个用户都可以通过CHiQ设备上的用户账号来实现与长虹之间的互动,透过越来越多的CHiQ产品,长虹和客户之间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数据关系。而这仅仅是第一步。
眼下长虹正在打造“智能化交易平台”、“智能化制造平台”以及“智能化技术平台”,通过交易、制造和研发这3个平台的打造,长虹能够在从客户到供应链,再到制造和服务的全链条上都实现数据化,为实现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运作模式提供可能。未来,用户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提出自身需求,长虹的3个平台会据此自动生成相关参数,再驱动研发、生产与物料全链条的配合,从而制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化产品。通过这样完整的数据链来驱动企业运作,让长虹成为一个真正的智慧型企业。
而长虹的大数据梦还不仅仅是提供智能化的终端产品和实现企业自身运作的数据化,长虹还希望提供更多的大数据服务,成为一个智能制造+数据服务的公司。在这样的目标下,长虹就不能仅仅满足于采集自己生态链上的数据,还必须从更大维度去采购和收集其他社会数据。
2013年8月,绵阳科技城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绵阳大数据公司)成立,公司由长虹与绵阳科创园联合出资,主要就是用来经营大数据服务。长虹方面解释说,之所以采用联合出资的模式,是因为长虹希望借助外力、采用更灵活的模式来推动和孵化长虹的大数据应用与大数据服务。
绵阳科技城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李小东向《中国电子报》记者透露,公司的数据服务范畴包含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慧工厂等,当前重点工作一是围绕长虹的智能化产品与智能家庭服务,二是以参与绵阳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与绵阳智慧城市的互动,探索和积累更多经验,将来走向更大的市场。
有梦就有希望:数据梦落地不惧挑战
长虹的“大数据”梦才刚刚开启,目前所搭的架子、所铺的路子已经显现出超越其他企业的格局雏形,但落地依然充满挑战。
李小东坦言,首要挑战是如何打造更好的商业模式,将运营商、政府、长虹以及合作伙伴等各方资源盘活,进一步释放出大数据价值,创造更多的大数据服务。毕竟到目前为止,市场上能够赢利的大数据服务并不多,除了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制造业起家的企业如何做大数据服务还需要探索。
其次是数据源的挑战。目前长虹已将自身的数据源、数据渠道不断完善,但其他数据源,包括政府数据,以及交通、医疗、能源等其他领域的数据获取依然有一定难度,推动这些领域的数据开放仍面临诸多难题。
再者是大数据人才缺乏的挑战。目前长虹的大数据人才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缺乏其他领域的“新鲜”人才,而在绵阳招聘这样的人才也有难度。这也是绵阳大数据公司在成都设立分支机构、组建研发团队的原因。
目前,制造业企业推动大数据战略,向数据化和智能化转型还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复制,长虹从产品到平台架构,再到体制机制、运作模式都开了一个好头。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刚刚开启的探索之旅。李小东也希望更多的人才、更多的机构能够加入到这个探索过程当中,共同构建制造业数据服务化的新生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