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启动地理国情普查 构建城市地理信息大数据库

  中新网北京4月29日电(曾鼐)北京将构建包含全部城市地理信息的数据库。近日,北京启动地理国情普查,对全市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等开展调研,计划在2015年底前,完成全部数据汇总和建库等工作,用“大数据”助力城市发展。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3月1日,国务院下发文件《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确定到2015年底将持续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2014年4月24日,北京召开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会,全面部署普查工作。
  北京市规划委负责人说,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该负责人介绍,首先将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进行普查,如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也将对人文地理要素情况进行调研,如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
  最终,北京将构建一个包含全部城市地理信息的“大数据库”。
  北京市规划委负责人说,“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北京将在中心和密集区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撑”。他介绍,北京的地理数据基础在全国已居领先地位,目前全市基本比例尺1:500地形图已覆盖市城区四环以内,更新周期为半年一次;1:2000地形图覆盖部分平原范围,更新周期1年;1:1万地形图覆盖全市域,更新周期平原地区为1年,山区为4年,“到"十二五"末期,全市地上建筑、绿地、道路等数据将全部集成在一张地形图上”。
  该负责人称,本次北京的地理国情普查,将更倾向于应用开发,让“大数据”运转起来。他说,普查数据将被整理、汇总后形成4大数据库、6个报告、6个数据管理系统、6个监测应用成果、一系列地图图件成果等;所有普查成果,将在2016年1月起,为政府部门提供共享服务,部分可公开发布的普查成果,将通过“天地图”为普通群众提供服务。
  但是,这些地理信息“大数据”具体如何应用?
  作为试点项目,北京市测绘院的工作人员已完成西城区金融街(000402,股吧)的部分普查。负责人现场演示了已创建的部分系统,轻点鼠标后系统弹出金融街区域中所有学校,数据显示出金融街现已有的各类学校,包括大学、中学、小学、职业学校等;系统右侧图自动显示出每所小学在750米服务半径中能覆盖到的住宅,每所中学在1000米服务半径中所覆盖的住宅。
  北京市规划委负责人介绍,在构建的系统中圈定一个区域,再点击一个键,将弹出所有地表覆盖类型面积的数据和占比,随意点击某辖区内任何一栋住宅楼,便能显示这栋楼相应的基本信息;系统甚至能自动排序,分析出该区域房屋建筑区、林地占比多少。
  该负责人说,系统完全建成后,不仅能让政府掌握地表自然及经济社会详情,也能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还能辅助制定开发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辅助做好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服务。
  该负责人称,北京将立足市情,围绕首都核心区、平原区和山区三个层次的不同关注点和应用需求,制定地理市情普查监测与应用内容和指标;如果其他行政部门需要,系统中还会单独开发交通、住房、水环境、土地、环保、人口等专题。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为期3年,从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从本月起,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将进入收集数据的阶段,主要包括普查底图制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外业调查与核查、数据库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