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促物流业加速洗牌 “白物流”转型成主流
与民生相关的“白物流”是物流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物流业转型升级中,信息化就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特征,能和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管理融合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企业要抓住“白物流”的发展机遇,迅速建立平台的概念
“从需求结构看,"黑冷白热"的情况仍会持续,煤炭、钢铁等领域的"黑物流"需求持续低迷,而快递、快运等与民生相关的"白物流"将保持快速发展。”在日前举办的2014年(第十二届)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谈及目前物流业发展转型瓶颈时表示,与民生相关的“白物流”是物流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以来,关于“白物流”的新闻着实不少。近期,快递巨头顺丰开始布局线下门店,计划打造数千家“嘿客”,这些店面不仅可以收取包裹,还可以进行商品预购,提供本地生活服务。不久前,京东也宣布与全国上万家社会门店合作,将其纳入京东物流配送体系之下,还可以承担京东商品的最后一公里送货及存货职能。
随着网购蓬勃发展,面对电商加快布局线下的步伐,传统物流业也无法继续保持原有的经营和思维方式。借鉴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的业务和运营模式,加速布局“白物流”,将成为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董宝青认为,在信息化条件下,电子商务成为供应链最主要的表达形式,目前正从流通型的电子商务向供应链型电子商务转型。
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额约占市场总交易额的15%以上。“电子商务正从过去的局部经济现象变成全局现象,并以每年不低于3%的速度在增长。这一现象将深刻影响物流业变革。”董宝青认为,目前物流业总体的产能是过剩的,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然有一大批物流企业消失,企业能否实现突围的一个关键标准,就是信息化水平高低。换言之,信息化就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特征,能和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管理融合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随着网购的高速发展,全国包裹数量从2012年的57亿个发展到2013年的92亿个。专家预测,今年很可能超过120亿个。因此,物流业必须与信息化嫁接出崭新的服务模式。
何黎明在总结物流业发展现状时表示,除了“黑冷白热”外,供应方式的“点弱链长”趋势也日益明显,更多的物流需求方提出一体化服务要求。从经营要素看,资本进入势不可挡,改变了传统物流业的游戏规则,推动了物流业的品牌集中,物流业面临洗牌。
我国物流企业尽管受益于电商大发展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快速发展,但在服务方式及经营方式上仍处于被动角色,满足于从运营中获取微薄的利润。尤其是不少企业为确保客户源,不惜与单一电商绑定,将企业的生存命脉交付他人。对此,行业专家普遍表示担忧。
专家认为,企业要抓住“白物流”的发展机遇,就需要迅速建立平台的概念。所谓平台,既包括信息平台又包括服务平台。就像阿里巴巴作为电商平台,可以通过聚合海量用户信息实现数据、金融、流量、营销等商业价值一样,物流平台同样可以成为市场信息池,同样具有显而易见的大数据价值。同时,物流平台由于具有足够强大的线下网络资源,可以在主流业务降本、提速的同时,开展延伸服务,通过提升自己的服务品质弥补电商线下网络的缺失,实现自身业务增值。这些平台共同构成了物流业新的生态圈,能否成为生态圈中的一员,将决定企业能否在“白物流”的大蛋糕中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