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IT十大风云人物:中科曙光总裁历军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股市可能是最令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而在IT领域,有一家公司,默默无闻辛苦经营了20年,终于在2014年迎来了上市的日子,这只股票也走得气势如虹,他就是中科曙光公司。曙光公司在外人的眼中非常低调,能不假思索地叫出曙光总裁和董事长名字的人实在不多。但是李国杰院士和历军总裁用了20年的时间把曙光从一个很小的科研企业发展成为一家大型IT企业,这是需要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的。更加可贵的是,曙光一直把发展自主国产可控的IT系统作为自己的使命,拒绝外面的诸多诱惑,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服务器领域、云计算与大数据领域,已经经营的有声有色。
历军自1992年迈出清华大学的校门,就一直在国有单位里工作。1995年调入中科院计算所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研发部,到他2000年3月出任曙光产品与研发中心总经理一职,历军一直都在从事科研工作,为中国产品化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做出过突出贡献。他这样的“工程师”作风在他就任曙光公司总裁之后还一直延续着,甚至于已经成为了整个曙光公司的特征。
上任曙光公司总裁一职两年零十个月之后,他将曾有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曙光公司完成了向规范的现代商业企业的转变,曙光公司商业运作模式的调整恰恰是历军接掌曙光之后所面临的首要任务,这样的调整和转变其实从2000年就开始了。“重研发、轻市场”的传统造成了曙光技术一枝独秀,市场能力和业绩却平平的局面,但历军正在着力改变这样的局面。
从2001年开始,历军就不断地改写着曙光公司的记录。从历史传统看,曙光公司是一个标准意义的国有企业。2001年,历军告别了长达13年的技术研发经历,接手曙光公司。而彼时的曙光公司更像一个研究所,不像是一个公司。在此后的两年中,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历军稳扎稳打地推动曙光公司的管理变革。2001年,曙光开始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同时划定事业部,开始矩阵式管理。紧随而来的是公司组织结构的搭建,曙光迅速完成了全国24个平台的建设。曾经为曙光公司进行战略咨询的理实嘉讯咨询公司的总经理王颖说:“曙光已经进入真正的企业运作时代。”
历军在寻找曙光公司短板过程中,清楚地意识到曙光的市场化方面的问题是要团队统一思想。历军主张团队辩论,在辩论甚至工作中,允许他们犯错误,从而让他们自觉地调整过来,达到统一思想和认识的目的。历军认为,辩论的过程是个很好的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过程,有很多时候,辩到最后,方向就明确了。就这样,历军不断地发现企业发展的短板,使曙光公司的方向也更加明确:做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领头羊”。
2014年11月6日中科曙光在沪市登陆A股,成功上市。从“曙光一号”最初只卖出3台,到如今连续5年占据国内高性能计算机TOP100第一名的市场份额,身为国内最大的高性能计算机研发与生产企业,曙光高性能计算机的市场份额和运算量级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也成功开启了中国高性能计算自主研发之路。从这个角度上讲,历军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二十年如一日,历军只为做好一件事 — 实现中国HPC梦想
一直以来,高性能计算领域属于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相结合的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全球范围内只有少数厂商掌握相关技术并形成生产规模,市场集中度较高。作为A股中的HPC第一股,中科曙光可谓是一匹黑马。凭借在技术领域的发展,曙光打破了国外对我国信息技术长达几十年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成为亚洲第一大高性能计算机厂商,并在中国市场上连续5年蝉联高性能计算机TOP100市场份额第一。
曙光按照国家“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有关要求,先后承担了“曙光6000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系统”、“曙光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研制项目”、“曙光EB级云存储系统研制项目”等“国家863计划”,还承担了工信部“核高基”项目、国家发改委安全专项等国家科研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曙光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内的技术领先优势 。
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曙光更是敢于突破,依托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积累的深厚技术经验,已在我国西南、华南、华中、东北等地成功实现了“城市云”布局,并在成都、无锡、南京、包头、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地开展城市云计算中心建设和运营。曙光凭借其丰富城市云计算运营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在十二五期间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0年从零走到上市,这不是一个企业的成功终点,它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历军总裁的带领下,我们相信中科曙光会让中国自己的高性能计算技术和产品走向世界,为更多的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