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植MIC 曙光联合中科院建立实验室加码HPC

随着高性能计算业务量的增加,用户对于计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成本控制也将决定应用的发展。众所周知现在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从原来单一的CPU计算逐渐向多核异构转变,英特尔MIC产品无疑是解决当前需求最有效的选择之一。

左一:INTEL公司 李辉;左二:曙光公司 任京旸;右一:国家天文台 郝晋新;右二:网络信息中心 迟学斌

2015年1月22日,“MIC应用程序优化联合实验室”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成功举办。在会上,实验室的联合创办单位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以及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本着“平等、合作、共享、共赢”的原则正式签署了四方合作协议。通过合作,四方将重点研究高性能计算机及应用软件,尤其就应用程序在MIC(集成多核架构处理器)上的移植和优化展开深入合作和联合攻关,以产出一批应用成果。

曙光公司总裁历军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黄向阳、曙光公司总裁历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英特尔公司高性能和云计算行业中国区总监张哲源以及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迟学斌、曙光公司副总裁任京旸、INTEL公司高性能和云计算行业经理 李辉等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并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四方共同确定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前沿技术开展合作,分为三年中长期研究方向以及年度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高性能计算机应用软件优化移植等,产出更多科技成果,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以更好的实现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促进我国高性能计算产业发展。

在会上,四方领导发表了致辞,并详尽介绍了联合实验室在重点研究高性能计算机及应用软件方面展开深入合作的具体情况,并详述了应用程序在MIC上的移植和优化的性能优势和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黄向阳主任表示:整个创新链从源头的技术研发到系统的集成再到应用的牵引,这个过程中需要网络信息中心做好信息系统的支撑和服务。联合实验室在应用的牵引下,使超级计算为科技创新、技术发展发挥到极致,并在超级计算领域起到新的示范作用。

曙光公司总裁历军认为MIC联合实验室对于我国超级计算产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他表示:未来高性能计算机的设计一定是由应用牵引,联合实验室将为我们高性能计算机的设计、未来的运营服务这些支撑做一个必要的整合,通过我们四家单位建立MIC联合实验室,建立更紧密的沟通机制,以便为我们为将来高性能计算机的设计、应用的推广奠定一个技术层面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坦言:中国的天文发展迫切需要来自高性能计算产业界和高性能计算专业团队强力的支持和帮助,联合实验室将为高性能计算推进人类对宇宙和生命起源的演化和认识搭建一个更为坚实更为有效率的合作平台,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对国家天文台在应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给予强有力地推动。

英特尔公司高性能和云计算行业中国区总监张哲源承诺英特尔除了在技术层面给联合实验室提供支撑之外在软件方面的研发和优化工作也将紧密围绕联合实验室,积极推进对我国高性能计算软件和相关应用的开发。

在现场热烈的气氛中,四方共同签署了《MIC应用程序优化联合实室》合作协议,实验室的工作正式启动。据悉,该联合实验室将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目标,在筹建方面四方将发挥各自产学研用的优势。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将通过经费投入支持联合实验室展开相关研究工作,同时负责市场需求调研、科研成果转化;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负责并行算法设计及程序优化,并提供必要的研发基础设施;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要负责天文应用领域的物理模型建立和需求反馈,并参与应用移植和优化等;而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则负责提供底层的技术支持,并提供优化指导。

业内专家表示,“MIC应用程序优化联合实验室”是多方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四方将遵循协议共同履行联合实验室筹建的权利和义务,并明确知识产权,为促进我国高性能计算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