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软件定义”论点在2014年已从存储领域出发,向整个IT界扩展。到2015年,这一概念从技术到商业模式,将深刻地影响到整个IT领域。
从咨询服务角度,用户将对产品供应商或者服务商提出明确的“软件定义”的解决方案需求。
在各大银行及企业客户进入对“下一代”架构的研究、开发及实施阶段,软件定义成为技术主流,软件定义的服务成为市场需求主体。承载这一主体的集成/方案商的变革也步入正轨。
随着用户对软件定义战略的确立及落地,竞争也由此展开。IT企业间互为渠道伙伴,集成商与方案商遭遇新型业务模式的竞争压力。在专业细分领域,综合行业实力与新技术潮流快速融合的企业,具有极强资源整合能力的中国IT企业诸如浪潮、太极、东软、华胜天成将逐步出位,其表现在2015年成为市场亮点。
软件定义即意味着IT架构的开放,这与传统的封装系统发展形成对立。这也意味着巨头EMC、惠普、IBM、甲骨文等传统IT厂商的业务系统将经受考验。无论是VMware还是其他新技术厂商,如何保证新系统持续有效地实践业务的高效率及高可用性,才能取胜。
无论如何,2015年“软件定义”的概念已然对整个IT界产生巨大冲击。尤其是来自于行业客户对供应商的信任度会越来越高。
“软件定义”并非凭空而生的“技术概念”,其落地实践,更多基于传统IT系统。对于集成商/方案商而言,能够基于传统IT产品做综合技术解决方案,从行业应用角度出发,引进先进管理软件工具,通过帮助客户架构软硬件及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走创新业务路线。
简单来说,集成商/方案商开始从某类型厂商的圈子中跳出,成长为只受客户需求而生的服务商;从集成到服务,成为某个业务层面、拥有多元能力且联接上下游的战略伙伴。
在软件定义趋势下,几大巨头深化其软件定义战略。甲骨文收购SDN公司Corente,将SDN应用与其云计算基础相融合,以实现软件定义云服务;主打“服务质量”,微软的软件定义战略将在中国逐步落地;IBM云计算(softlayer)、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五大业务领域实际上等于上围绕软件定义的模式展开。围绕简化部署、弹性及高可靠性等特点的系统架构,IBM公司从整体业务架构都做了调整;EMC则认定IT转型正在走向以重新定义解决方案的第三平台。软件定义的存储及全闪存的阵列存储等一系列解决方案都将成为主流;NetApp则认为软件定义的存储将在公共云和私有云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诸如Cloud ONTAP中的存储效率功能还可以降低在公共云中移入移出数据以及在其中长期存储活跃数据的成本;VMware三大战略之一就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即在大数据架构之下,让客户已有的应用服务在虚拟数据中心实现高效能的自动化交付。
由于在“软件定义”IT业,硬件系统是响应按需弹性分配的功能载体。由此,基础IT计算设施建设的传统合作伙伴不可或缺。结合传统模式,他们的业务转型主打“开放”。
甲骨文Exadata一体机获得用户认可即是例证。在云计算趋势下,通过连续收购,甲骨文已拥有从计算、网络、存储、软件定义架构到数据库保护等一系列产品,通过将硬件结合软件,从而在集成领域获得大笔收益,也缓解了其在云计算下单靠软件许可证收费获益的困难。
未来在云尤其是混合云的环境中,生态合作使得客户、服务商及解决方案供应商间关系更为紧密。传统IT厂商与渠道间的合作走向“专业细分”化,厂商与多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展开不同模式的合作,共同拓展新兴业务市场。
VMware认为软件定义意味着所有关键的非服务器IT基础设施(如网络、存储与安全性)都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伴随着效率、自动化、灵活性与服务质量的提升增益。在流行的SDDC版本中,完整的数据中心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可以通过软件定义,完全托管在虚拟化计算环境中。
无论如何,以银行电信为代表,重点垂直行业的大客户IT架构正在发生转变,从软件定义角度出发,他们倾向于通过同一架构来进行管理,以实现不同业务系统间的数据牵移。大部分客户在其数据中心开建多个业务应用,从内部邮件系统、归档等,业务系统数据的存储,将不同应用放在组合的共享架构。由此,不仅易于管理,并且商业成本降。同时,针对关键性业务系统,比如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所采用专用架构上,同样也会从软件定义角度出去,通过采用诸如全闪存阵列等设备来实际内部计算资源对高可靠性及高性能的需求。
而正是IT行业集成伙伴拥有应对统一融合解决方案的需求能力,才能在构建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呼声下,追随软件定义趋势。在帮助用户实现数据中心“自动化”的前提下,他们将快速积累软实力,从而弥补一直以来在核心硬件领域的长期价值缺失。
创新业务是软件定义的关键价值所在。对于集成商或者方案商而言,既能在拥有传统系统上的集成优势,又拥有软件定义上的服务优势,这将由此改变他们一直受制于传统上游厂商的命运。在新型的战略合作的基调下,他们将在产业链上确立其独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