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两会与以往不同,因为让百姓关心的热点除了民生之外,还有就是一些听起来未来感十足的科技词汇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报告中提到了“互联网+”行动,代表委员们也在提案与发言中不时提到大数据、O2O、云计算、物联网等术语,让人们开始关注科技对中国的发展所起到的独特作用。不过虽然这些术语听起来似乎高深,但其实却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这些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的生活发生改变,同时也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的顶层设计指明了方向,例如在公共外交领域,在政府治理层面等等,都有这些新技术的身影。
就以公共外交领域的大数据技术来说。虽然大数据技术看似深不可测,但实际上大数据技术的意义并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而公共外交领域主体多元、客体庞大、载体丰富、领域广泛,实践中会产生大量数据,正是适合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领域。在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提案和建言中,真正提到在公共外交领域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列席政协会议海外侨胞代表、完美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萧泓,其所提出的用大数据塑造新时期的中国公共外交,就是互联网代表所具有的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创新结果。
这些举措并不是借助科技词汇制造噱头,而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用大数据塑造新时代的公共外交,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大数据基础建设,包括建立数据资源平台、推进大数据的国际合作;第二,建设基于大数据思维的公共外交决策机制;第三,根据大数据分析来对不同受众提供不同的传播方案;第四,建设大数据实时监测机制,以便实时反馈、跟踪舆情。作为中国出口领先的互联网企业的首席执行官,通过多年与海外公司合作的体会与经历,使其更加关注中国在公共外交领域的发展与现状,其建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正是这些代表委员们贴近生活、接近实际、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提案和建言,让这些科技词汇不再高冷,让普通百姓也能够真正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就像李克强总理所提的“互联网+”行动,其实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发生,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在线教育,就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已经为民众就医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互联网+公共服务”的模式也已经初步探索,并取得成效。科技词汇在今年的两会上早已不再冷冰冰,而处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公共外交领域虽然看似与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交集,但却从国家形象、国家品牌的高度上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影响。萧泓的建言如能顺利实施,将大数据思维应用到公共外交领域,系统性分析相关数据的内在涵义,充分利用数据的潜在价值,将会极大地提高我国公共外交工作的实效。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借鉴萧泓这种互联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创新的方向,促进互联网与各产业融合创新,必将使我国各行各业未来的发展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如何找到你所在行业的互联网思维和不再高冷的科技词汇,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大数据从概念落实到应用,切实带来实效的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