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tanix:迎接超融合架构时代的到来!

作者:Nutanix亚太及日本市场营销高级总监 佘然诺

包括银行、保险及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服务企业越来越需要全新的创新型服务,以保持其竞争优势,同时也需要应对前所未有的数据增长、时刻发生的网络安全风险以及不断发展的监管要求。这种“新常态”的变化要求我们对IT基础设施进行重新考量。

IT基础设施市场过去几年一直在快速发展与整合的轨道上。客户优先考虑的事情也从比较单一(孤立)的计算、网络或存储设施转向云计算、应用现代化和工作负载管理等更广泛的领域。

一个创新领域是计算和存储服务的集成,使两者在同一物理硬件上相邻运行。存储、计算和网络软件逐渐从底层基础设施中脱离出来,转而运行在行业标准的x86组件上,从而为软件定义的一套全新基础设施扫清了道路。随着更多的工作负载继续运行在虚拟基础设施上,存储与计算合并运行在一套共同的物理资源上将成为软件定义基础设施发展的必然结果。

与集成基础设施系统和平台细分市场相似的是,超融合基础设施细分市场也集成了一系列技术,跨越存储、计算、网络、基于管理程序虚拟化,容器系统及基础设施管理等功能区域。IDC估计超融合基础设施市场正处于开始发展并不断普及的阶段,且存在巨大的市场机遇。超融合基础设施产品的创新提供商享受了参与两大业界巨变带来的优势,一是软件定义基础设施;二是计算、网络、存储和管理的融合/集成。

超融合基础设施

超融合系统是一种新兴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将核心存储、计算和存储网络功能集成到单一软件解决方案或设备中。而传统集成平台和系统的自主计算、存储和网络系统是在工厂由供应商或代理商进行集成的。超融合系统将存储和计算功能集成到一个单一节点(或节点集群,每个节点都提供计算和存储功能),除此之外,所有超融合系统都具有以下功能:

·分布式文件系统或其他可以担任数据组织、管理和接入平台的对象存储

·其管理程序除了提供硬件抽象层之外还提供工作负载邻接、管理和容器化(此外,管理程序承载着基本的管理软件,可管理平台,也可用于启动服务器硬件。)

·以太网交换机(可选)提供可扩展和/或高可用性功能(然而,交换和/或联网不是用于联接计算与存储层,而是为存储和计算栈提供高可用性和弹性功能。)

各种规模企业都在艰难应对基础设施的增长。企业越来越需要数据推动才能在新经济形势下得以立足,因此他们将寻求更多数据资源,收集更多数据,着手分析并存储这些数据。对于许多此类企业来讲,基础设施已成为按需的,运营成本推动的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满足内外部使用。

传统用例与新近用例,尤其是高扩展性工作负载,将要求采用非传统方法应对基础设施,采用适合的超融合存储解决方案。通过光纤通道或IP网络连接到计算环境的传统存储区域网络(SAN)或NAS基础设施仍然在现代数据中心占有一席之地,但超融合解决方案则提供了更高水平的简化、扩展性及灵活性。

超融合系统的主要特征

在评估超融合解决方案时,企业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平台扩展性—硬件与软件扩展性,面向存储与计算栈:计算和存储在性能和容量方面均具有扩展性,并相互独立。

2.数据管理: 数据布局和组织是重要一环,因为它可能蕴含性能、效能和可用性方面的含义。数据不断增长,久而久之,组织机构将需要为现有数据开发新的模式,新发现可能带来新的业务案例。

3.存储效能:数据集越大,超融合系统越大,对数据管理和约简技术(数据除重、压缩、精简配置等)的需求就越大。数据优化技术(自动化数据分层)也将非常重要。适合于特定环境的解决方案会促成大部分特性,即便不是全部的上述特性,得以实施和校正,不会产生大的破坏。

4.数据弹性:弹性功能(包括复制和纠删码)及其所运用的精度(例如,分别用于账户、容器或软件对象级别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数据弹性也应整合应用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CAP原理)

5.工作负载邻接与服务质量:由于一切超融合解决方案的前提是支持工作负载邻接(包括存储工作负载),因此重要的一点是,解决方案需要支持同一集群中的混合工作负载,包括事务和批处理工作负载(例如数据库和分析工作负载)、激增工作负载(如虚拟桌面基础设施[VDI])及用户应用(如Exchange, SharePoint)。一个高性能的系统需要为计算和存储两大功能提供Q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