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算大赛是下一个奥数竞赛吗?


近日,亚洲超算协会公布了2015 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15)总决赛的16强名单。在这份耐人寻味的名单中,亚洲高校拿下了13个席位,其中中国高校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共有11所入围。巧合的是,在去年举行的ASC14中,中国高校也拿下了10个名额。

更有意思的是,ASC竞赛历史的总冠军全部由中国高校包揽,其中清华大学蝉联了ASC12和ASC13两届总冠军,上海交通大学则将ASC14总冠军揽入囊中。今年是否会有国外高校打破“魔咒”夺得ASC15总冠军,也是本届ASC竞赛的最大悬念之一。

中国大学生在ASC超算竞赛上展现的统治力,让人不禁联想到另一个中国学生大放异彩的国际竞赛——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中国正式参加奥数竞赛的29年历史中,一共夺得了19次冠军,已经将这一赛事变成“中国人的游戏”。

不同的赛事却有着惊人的巧合,让人不禁好奇究竟是哪些因素,推动了中国高校在国际超算赛场上的强势崛起?

主场作战或许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ASC Student Supercomputer Challenge是由亚洲发起的世界最大规模的大学生超算竞赛,目前为止,历届大赛的主办地均在中国,拥有地缘优势的中国高校获得更多的总决赛名额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中国高校在德国ISC和美国SC超算竞赛上的表现,似乎又让主场优势的说法变得不那么能站住脚。在这两个与ASC齐名的国际超算竞赛中,中国高校已经成为公认的“种子”强队。据统计,清华大学获得过ISC12总冠军,华中科技大学夺得过ISC13最高计算性能奖,台湾清华大学蝉联2届美国SC大赛冠军并获得了SC14“最高计算性能奖”。

显然,即使是在海外作战,中国高校依然霸气十足。对此,亚洲超算协会总监吉青认为,中国高校在国际超算竞赛上的优异表现,与中国超算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关系密切。更多的中国院校和研究机构已经或正在部署超级计算机,硬件的普及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和学习超级计算机。

资料显示,2014年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亚洲共有132台上榜,中国占其中的76台,而在10年前,中国上榜的计算机数量只有19台。

在硬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ASC竞赛在大学生超算知识培养方面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是中国高校在国际超算赛场上取得亮眼表现的更重要原因。ASC竞赛一直将应用发展和创新作为立足点,鼓励大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超算系统的搭建和前沿应用的架构迁移、并行计算、性能优化等超算全过程,这让参赛大学生可以更好的接触、学习和掌握课堂之外的大量知识和经验。

清华大学代表队队长宋方睿对上述看法表示认同,拥有ASC14、ISC14和ASC15三届超算大赛经历的他说道:“比赛只有短短两三天,期间可能会发生很多意外,会碰到备赛时没有考虑到的难题,这锻炼了我们寻找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赛后和世界各地的超算爱好者们的交流切磋更是难能可贵的机会,从中可以获悉不少超算的前沿技术,开拓眼界,这对每位队员而言都是难忘的经历。”

让参赛队员难忘的还有难度极大的“e Prize计算挑战奖”试题。该奖项将当下超算研究中面临的重要软件作为比赛试题,极大的激发了大学生的参与和创新兴趣。以ASC15为例,今年首次将国际性科学工程SKA(平方公里阵列望远镜)项目的数据处理软件Gridding,作为“e Prize计算挑战奖”试题,这意味着大学生们可以尝试解决全球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的 “宇宙级”难题。

值得关注的是,在ASC竞赛的推动下,超算在高校的普及程度进一步增加,有很多参赛高校均已开设了超算相关课程,加强了本科阶段超算知识的教育。以中山大学为例,该校相继成立了超算学院、超算应用研究院和大数据研究院,组建了超算工程软件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国内超算专业设置最完善的高校。

实际上,让更多的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学习超级计算机并学会如何掌握它,让超级计算机更好的发挥出“科技创新发动机”的价值,是一件比超算成为下一个奥数竞赛更重要的事情,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