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6月3日下午,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柴洪峰进行了“云计算大数据应用实践分享之二:中国银联专用云的探索与应用”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主持人,其实大家听了一天了,确实都很辛苦。我也是跟大家一样,前面讲的很多嘉宾对我都很有启发。银联按照刚才林秘书长所讲的,就是我们是讲应用实践。就是在云的计算的这项技术,当然也是一项服务,在银联的应用计算。
那么,银联确确实实是在电子货币的这么一个服务的领域。那么,在电子货币的服务领域也确实是伴随着整个的全球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形态,新的机遇。在这个过程当中,今天前面演讲的嘉宾讲了那么多的数据,讲了那么多云计算的服务,实际上从银联的角度上来讲,首先是从纸货币,到电子货币的人类的发展里程上,我们怎么用电子的货币为未来大家的生活创造的更加美好。
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实际上最后终归的表现一个是“1”,一个是“0”。这个二位的数字,一个“1”,一个“0”,我们希望在银行的帐户,你的“0”圈的越多越好,这个“1”希望是您的健康,您的健康,这个“1”后面加更多的“0”。所以,银联从另一个理念,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就是拥有银联,拥有健康。通过银联各种的银行卡来为您的健康落服务。
那么,从信息数据的角度上来讲,银联归纳了是四个字,实际上在专有云的探索与实践当中,特别是基于云的角度来讲,我们也是从四个字来展开的。因为前面所有的嘉宾,讲的时候也都在这四个字上,“大”“智”“云”“移”。大,大数据;智,智能终端;云,云计算;移,移动互联,前面所有讲的嘉宾有通讯运营商,有互联网企业,也有设备制造商。我汇报银联专有云的探索,一个是银联专有云的实践。
金融行业是信息密集型的产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度很高。因此,云计算作为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自然对金融行业影响很大。金融行业云计算的契合点可以总结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自主的安全的需求比原有的以大小机为中心的信息化系统更为开放,利于自主掌控。云计算体现了金融信息系统部署的大集中、大聚集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的高效流动,对计算资源的“云化”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云计算也顺应了信息系统形态从软件、硬件转向服务的发展趋势。
中国银联作为中国金融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集成金融行业契合点之外,结合自身的特点也具有以下的契合点:
银联电子支付产业处于银行卡产业的枢纽阶段。大家知道所有的发卡行和通过银联和所有的收单的机构连接起来,为我们千万级的用户,千万级的商户来进行服务,服务于46亿的持卡人,是金融支付交易信息的汇集中心,是云计算发展应用的良好土壤。
银联交易量处理的还是比较大的。我们每天大概3000亿的资金交易量。2014年处理的资金交易金额41万亿,作为从银联辐射出去的所有的银联卡的交易,2014年是449.9万亿,这个交易量大家可以算一算,我们每天平均银联卡的交易量是超过一万亿。我们每个老百姓100块钱消费大概就有47块钱是用银联卡来实现的,银联的业务也面临互联网模式的创新机遇,需要应用云计算的思维进行产品创新。银联也需要通过云计算完成资源的内集与外联,降低服务成本,提升客服的服务体现。
银联是自云计算概念被提出来以后就开始关注云计算。2011年正式在内部进行了云计算的研究应用工作。我们当时确立云计算的研究课题的思考思路便是首先要充分理解银联未来的支付业务的发展方向的基础直说,预判业务和产品实现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而归纳出基础性的技术研究课题。这些课题将会对技术研发和系统运营能力有效的促进,提升产品研发效率,增强对市场的反映能力。归纳起来可以总结为云计算研究要以业务和市场为导向,重视顶层设计,既突出前瞻性和基础性,又能够切实给支付产业带来利益和价值。云一定要下雨,比较通俗的讲。
根据银联的企业定位,我们将云计算的平台定义为从金融、专有云,逐步演进为金融行业的混合云、行业云。它将在应用按需部署,资源有效利用,业务强大支撑三个方面为整个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银联的云计算平台在启动之初便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以国家的云计算示范工程项目为契机,推动了云计算的应用。我们另一方面也希望利用这个平台,在产业的合作方面更进一步的扩大。
首先,介绍一下银联云建设的基本框架图,银联云平台的建设内容包括核心的服务能力,基础服务能力,扩展服务猛烈三个层次。三者有机结合,通过专有的扩展云通道与合作机构云互联互通,互相补充,相互呼应,形成一个由内到外开放的综合计算服务体系,并引领整个金融支付行业的发展。
其次,银联云计算平台建设是对服务对象的全面升级。一是完善机构服务领域,三是升级商户服务内容与体验,三是拉近银联持卡人的距离,填补服务空白,增加服务价值,进而将使银联的服务与客户的距离更为贴近。银联的云计算研究不仅聚焦在云平台的建设,同时将端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研究。提出了端云一体化布局模型。在后端进行数据大集中处理,建设云平台服务,形成巨大的计算与服务能力。在前端突破传统模式,打造新一代面向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智能云POS终端,并整合现有的智能手机,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在端云一体化布局下通过互联网将服务内容与服务网络延伸至每个持卡人和服务的商户。在云模型领域,我们结合自己的定位提出联云模型,其主要特征是面向数据服务的联网同云,联云是一朵融合云,以银联云计算平台为数据服务中心,依托银联转接清算业务平台,连接行业称为行业云数据服务的枢纽,通过有效的服务整合,提升金融支付环境,联云既保证接入各方的数据有效共享,同时也构建起各方数据的安全可控环境。
从当前的节点来看平台的建设里程,可以总结银联云是走了一条凭借开源技术与开源软件自主研发之路。经过几年的努力,银联目前已经站在开源技术的前沿。在吸收继承了开源技术的优势特点基础上,也根据银联自身的需求进行了二次创新,从应用结果来看,银联云平台所应用的开源虚拟化技术,开源虚拟化管理软件,开源操作系统,开源大数据平台,开源数据库,开源应用服务器,都成为互联网与云计算的应用主流选择。而开源技术的应用也达到了功能强大、成本节约、响应及时等效果。在项目过程中,银联注重核心技术创新,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的突破。
首先,介绍的关键技术创新点是独创金融云安全体系架构。云计算技术能否成功应用到金融领域的一个关键点,是如何满足金融应用的高安全性要求。我们吸收借鉴业界最新研究成果基础,结合金融行业特点,从云计算整体角度出发,创造性的提出金融云的安全理念,形成了完整的安全模型,制定并实施了银联云计算平台的整体安全解决方案,实现了云计算技术与金融级安全的有效融合。该安全模型包括三个层次八个安全域,完整涵盖了金融云安全的主要方面,形成了银行卡产业、云计算平台整体解决方案,制定了一系列金融云的安全标准规范。
第二项关键技术是云灾备的技术。银联系率先实现传统的在金融界里边“两地三中心”的运营模式的企业。站在当前新的云时代,我们理解我们的运营模式需要有新的深刻的变化。其主要的特征在于多数据的中心,跨区域部署,互联、计算和存储资源分布式整合调度,以及应用负载均衡,同时在线,互为备份,最终以实现生产中心、测试中心、研发中心的有机融合。
第三项关键技术创新是智能运营技术。银联作为全国银行卡业务核心处理机构,任何业务中断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降低计划外宕机的风险,我们自主研发了高可用机制,资源动态伸缩等一系列业务运行保障技术,云高可用技术保障银联的转接业务7×24小时不间断运行,以应对突发业务量的提升,目前该技术在生产系统实际运行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项关键技术创新是软件定义安全网络技术。我们深刻理解到从专有云演变到混合云,行业云的过程中,网络技术的革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多租户的概念在主机,或者存储领域已经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和解决方案。但网络方面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银联是支付产业的枢纽,网络环境十分复杂,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因此,我们基于自有网络的特性提出SDSN的网络模型理论。其中两个“S”是我们的关键,其余是服务,表明网络的资源是随着应用服务按须提供的。其二、是安全,是银联云网环境高于金融安全要求的,也是我们与其他的专有云的区分度所在。
第五项关键技术是智能云存储的技术。数据存储是电子支付与电子上午领域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题。我们创造性的设计了一种高吞吐量,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的分布式分级存储方案。自主实现了独创金融交易数据并行存储引擎,有效提高了PB级数据处理效率数十倍,满足金融行业的高性能,透明迁移的需求,满足历史数据统一海量存储的要求。
第六项关键技术创新点是云支付技术。智能支付终端是云计算技术与金融服务结合的一个创新产品。项目团队设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支付终端,该创新技术改变了传统支付终端运营模式,成功突破终端集中管理,动态更新、稳定安全、多应用运行等关键技术,并成功实现移动终端运营环境的屏蔽和统一,打造金融支付行业首个端、管、云的业务体系。
第七项关键技术创新点是金融大数据业务模型分析技术。我们认为,云计算和大数据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大数据处理技术作为银联信息金融战略的核心,已对银联近十年来的历史数据和未来产生的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深加工。采用行业数据交叉挖掘,海量数据实时查询,多维度、多方法数据的分析等方法,研发用户行为标签模型,风险防控模型,商旅人情分析模型等多项业务模型,为持卡人提供个人金融定制化服务,为商户提供统计预测服务,为机构提供行业数据方案。开创了金融机构数据服务领域的新局面。
当前,中国银联云计算平台形成了成熟的平台层次性结构,其底层依托各类虚拟化技术及分布式计算技术,并凭借自主研制的资源管理技术对外提供基础计算资源支撑,并在其上通过标准化,具备金融云特点的架构组件,集成服务,跨行交易数据服务等加速业务发展,进而使注入云POS、电子票据等创新业务快速响应市场产生价值,并且通过交易与交易周边的数据深度整合,如信用评分、用户画像、风控模型等数据价值渐进式提升。同时,考虑到银联云所处的金融行业安全性要求,创新提出了金融云整体解决方案及模型。在各个层次实现金融级安全管控,从而使合作机构使用银联云计算服务安全放心。
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在标准和专利方面我们也有相应的成果。从银联发展云计算的应用角度出发,已经完成了《云支付终端安全规范》、《云支付应用规范》、《电子支付领域云计算环境安全指南》等三项企业标准。目前正在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云计算标准工作组的成员单位,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合作牵头参与的云安全的国家标准制定,同时已经完成包括基础信息技术专利和创新应用技术专利申请了50项,实现了软件著作权的授权。
下面我再向大家汇报一下物联网的实践的一些具体的情况。为了验证云计算平台的能力及其稳定可靠性,我们总部尝试将各类业务应用运行在云平台之上,总计涵盖移动与互联网业务、国际业务、传统卡业务、创新支付业务、数据挖掘与营销业务,以及决策支持业务等六大类服务。当前,总应用数已超过70多个,其中亦涵盖支付类的关键应用。目前银联的云化数据中心已经成为银联重要的业务承载平台,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存储、网络及数据库资源已经完成云化,并以自动化、标准化、弹性化、精细化、按需分配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云运维、云运营,以及云监控,已经成为我们主要的工作方式。按照我们的规划,2020年我们有信心将转接清算业务也牵置到云平台上运行。云化的产品研发已经融入创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我们已经在部分创新产品中逐步转为云产品的流程,这些产品的开发、测试等应用了云的理念,例如直销银行,小微商户,公务卡等创新产品已经成功的进行了试点。
云终端已经成为银联未来主力服务的入口,推出了开发安全的云智能终端平台,形成了普惠农村、社区金融、网点理财等样板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上海、宁波、苏州、无锡、成都等地开展了相关的试点工作,合作的机构也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兴银行等。当前,银联内部面临着改革开放,我们正在进行二次创业,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为此目标搭建了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基础平台,并在此之上,业务已经推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产业链推广方面,通过平台已经有效的推动了和多个行业的合作,合作的内容涉及了我们和保险行业的电子保单,和相应的行业合作产生的电子帐单。同支付终端以及大数据的分析服务,形成了金融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及上下游厂商共同参与的金融行业云产业链,填补了国内金融行业在云计算领域探索方面的空白,对引领金融行业科技进步和提高金融行业的竞争力提供了有效的探索实践。以上是我向大家报告的内容,谢谢大家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