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刚刚初现端倪,其主要特征是构建端到端的生态环境,即首先关注于用户体验这一端,根据需要设计从用户体验端到水平化分工某个层次端的整个系统——
历来以生产服务器、高性能计算机、存储系统等装备见称的曙光公司,是人们眼中的“高科技制造业”。不过,在掌门人历军看来,如果曙光还坚守着高科技制造业这种理念的话,“过不了多久就要饿死”。
历军此言并非危言耸听。“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在调整,发展动力也在改变。日新月异的信息产业,来到了应用驱动发展、用户定义产品的时代。对市场有着敏锐嗅觉的曙光顺应趋势,果断选择了由“硬件设备生产商”向“综合IT服务供应商”转型的战略。
今天曙光的各条技术产品线上,处处彰显着这家“技术控”企业对未来趋势的理解和把控,从技术上实践曙光的4SP战略。
服务器走向定制化
服务器是曙光的传统优势。在服务器的技术战略的选择上,曙光的研发团队不光要关注它们的各项性能指标,还要针对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市场在变,瞄准需求是产品线的第一反应。比如在高端服务器市场,超40%年复合增长率的大数据技术带来的是大数据应用的增多,而企业级客户存储容量从TB级升至PB级也要求降低单位容量成本。为迎合这一技术发展的趋势,曙光推出S650-G20高密度存储服务器等产品,以回应市场需求。
不过,相对于瞄准应用需求,“一机多能”或许是更聪明的办法。曙光采用融合架构的数据中心融合服务器T6400就是“一机多能”的杰出代表。在这台机器上,针对计算密集型、IO密集型、存储密集型等要求,可以通过选择不同模块来支持云计算、大数据不同的应用。
这也是曙光服务器未来技术战略的体现。以技术创新迎合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世界上再专业的研发团队恐怕都会疲于应付。如何以不变应万变?曙光的策略是“为用户提供服务器研发服务”。按历军的话说,就是“把服务器一刀砍两半”,一半是通用部分,一半是用户定制部分。用户定义时代来临后,曙光将基于已有的服务器平台,在短时间内把用户需要的那部分服务器模块开发出来。
高性能计算系统取道“高性能”
用户定义,高性能计算机也不能“免俗”。从技术上讲,未来的大型计算机要跟应用绑定,通用型HPC将变得稀有。事实上,曙光公司自曙光6000这一代机开始,都是在生产面向应用的高性能计算机。
从通用机到面向应用设计的HPC系统的转变,难度不小。做通用机可以不顾应用,只需将标准的操作系统、标准的MPI等接入计算机就可以了。而面向应用设计则不然,它要求研发者们沉下来,去认真地理解应用。曙光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前面,最近联手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等单位开启的“地球数值模拟装置”的原型系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高性能计算机的专门化意味着对某种应用的量身定制,也意味着一定的排他性。这一改变带来的好处是,它的性能与通用型HPC相比将变得超高。众所周知,通用型高性能计算机虽然运算速度方面可以遥遥领先,但其效率往往为人诟病。专用HPC是缔造“高性能”HPC的趋势,它也许不能在TOP500中取得太好的名次,但它在某一领域内将是顶尖杀器。
在云端“盖房子”搭台唱戏
存储方面,曙光去年建立起EB级存储实验室,致力于解决大数据量的存储落地需求和大规模云计算的示范应用。该实验室的建立被认为是曙光从硬件服务迈向软件服务的里程碑。如今,该实验室作为曙光在大规模的存储系统方面的布局,与曙光服务器一道,撑起了曙光打造云平台的半壁江山。
云平台的打造在历军看来就好比“盖房子”:架构在服务器、存储、信息安全、高性能计算等基础上数据平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融合,这给了上层的云计算、大数据软件“唱戏”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曙光可以和一众合作伙伴在这个平台上开展各类应用。比如与英伟达开展深度学习应用的推广,与知能易通共同构建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全套认证云解决方案等。
目前曙光已经在国内自主投资运营超10个城市级云计算中心,下一个阶段性目标是100个。这是曙光“数据中国”战略的核心部分,“数据中国”代表着合作,也意味着曙光将于合作伙伴在接下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协同合作建造这座数据融合的“房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是整个产业上下游生态环境的建立与成熟。
曙光公司过去主要业务是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机,这几年格外重视产业生态环境建设,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乍看曙光精心在云计算中心“搭台唱戏”是一种战略选择,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也正是流淌着“技术控”血液的曙光的技术选择–“搭台”能将曙光的技术优势发挥到最大,并且能够持续地支持其技术上的革新。据曙光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透露,目前曙光公司正在研制适合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大数据一体机、云操作系统和新型存储系统等新产品,李院士本人牵头的973项目正在研制面向大数据的高通量计算机,其“大股东”中科院计算所也正在研制大数据处理专用芯片和面向1000PB数据访问的一体化存储系统。不难想象,曙光将在大数据时代牢牢掌握针对大数据应用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或许这,才是曙光“数据中国”战略自信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