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EasyStack软实力,“OpenStack+”企业实践论坛首站在京举行

     “少讲国外故事,多讲国内的案例;少讲纯技术和互联网情怀,多讲各地企业级干货。”   8月1日,在北京3W咖啡店,EasyStack联合创始人兼COO王瑞琳的开场致辞在奠定“OpenStack+”企业实践论坛基调的同时,也正式拉开了这一系列活动的序幕。

    作为全球OpenStack开发者最多的城市,也是OpenStack企业实践最多的城市,北京成为”OpenStack+“企业实践论坛系列活动的第一站。EasyStack 联合创始人兼COO王瑞琳、EasyStack联合创始人兼CTO刘国辉、联想OpenStack私有云项目经理赵明,EasyStack创始工程师存储专家王后明、来自电信、电力、行业用户代表以及OpenStack技术爱好者,总计逾15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EasyStack是领先的OpenStack云平台和服务提供商,基于OpenStack为企业用户提供开放、稳定、可靠、高性能、生产级弹性云计算平台,并率先推出国内第一款基于OpenStack的混合云产品。 


EasyStack联合创始人王瑞琳致辞。 
 
落地企业级实践
 
        由于企业级对OpenStack的需求,与互联网行业是完全不同的形态与方式。EasyStack COO王瑞琳表示,”今天我们举办的是OpenStack+企业实践论坛,而OpenStack+后面可以是合作伙伴,可以是行业,更可以是大数据、容器等新兴技术。EasyStack希望与OpenStack产业的同仁一起努力把技术往企业级的生产管理落地。今天我们请到场的都是企业级实践的客户,这也是EasyStack会持续努力使OpenStack+论坛成为OpenStack在中国落地的贡献之一。”
 
OpenStack企业之路的五点思考

 

        在“OpenStack企业实战之路”的主题报告中,刘国辉从五个方面对OpenStack技术发展与行业实践的观察与展望体会。
 
         一,IT正在从传统的B/S结构时代迁移到了Cloud Native App Architecture(云原生应用架构)。
        刘国辉认为,Cloud Native App的背后是硬件的进化趋势;受到功率和能耗的限制,硬件技术发展开始发展变缓,再加上基础软件并没有准备好,所以多核化是必然的趋势,Scale out也在加快。多核决定了虚拟化的基础,TLP(线程级并行)技术是云计算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采取渐进式方式而不是颠覆的模式。
       典型的例子就是,传统卖场寻求拥抱互联网、转型电子商务,几年签了15亿的大单,投入很大但效果不好,这就是因为选择颠覆式创新所造成的巨大的风险。

    三,始终保持业务单元的分散状态,降低或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能够Scale  Out,就意味着数据中心、业务单元可以分散,数据可以分散。

    四,在信息系统建设之初,就要把安全性纳入设计考虑的范畴。安全没做好,一旦客户信息被泄露,那么企业信誉就会失去,更会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这尤其是对于银行、电信等关键行业中提供关键服务。
 
        五,混合云是终极形态,这包括各种形态云的混合,而不仅仅是私有云与公有云的混合。
        混合形态其实不一定是私有和公有混合,纯粹以公、私来区分混合太狭义,决定云的形态与构成的其实是边际成本和管理成本。用户希望自身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而混合会以区域、数据中心的形态来实现,并非所有形态来界定。

 
EasyStack联合创始人 & CTO刘国辉:云计算不只是为了节约成本,更是推动着创新。

  
        联想OpenStack私有云项目经理赵明分享了联想作为国内IT标杆企业代表在与OpenStack结缘过程中的思考、选型、实践与感想。联想的内部IT以往主要支持其R(关系型客户)和T(交易型客户)两种模式,是包括IBM Power小机及普遍使用的VMware虚拟化的传统IT架构。在面向电商与移动新业务转型时,从能力与效率、成本以及安全考虑,联想需要新的云平台来支撑起新业务,由此,联想走上了云平台的选型之路。在综合考虑了各种类别的云计算技术,以及社区的活跃度,联想最终确定采用OpenStack作为其业务持续创新的基础云平台,并选择了EasyStack作为合作伙伴一同实践前行。

        此外,赵明还介绍了联想对于私有云的IT运作模式的思考与创新,通过分为IaaS云服务提供者,以及云消费者,以及在存储、计算、网络不同的具体运作责任与部署工作,而安全、认证、监控、备份与管理则会横跨在这两者之上,并在不断尝试应用各种开源工具增强管理效率。


联想OpenStack私有云项目经理赵明。

基于企业 源于实践的Ceph调优干货

    在技术干货分享环节,EasyStack创始工程师、存储专家王后明带来了《从企业中来 到实践中去——Ceph调优实战经验分享》。

    王后明表示,在优化方面Ceph没有统一的参数,也没有捷径,需要一点一点的尝试不同的参数,继而测试才能得出更好的效果。通过来自Ceph在典型的企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计算,RAID以及当下火热的SSD最佳实践,王后明介绍了在电力行业、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的Ceph优化方式,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将IOPS提升数倍,或将存储性能保持稳定。

    此外,王后明介绍了通过基于企业实践的调优,EasyStack对于社区的探讨和贡献,以及Ceph如何与火热的容器技术的结合等话题。

 
EasyStack创始工程师、存储专家王后明介绍了Ceph存储在若干企业的实战调优经验。

圆桌讨论——市场换发展的OpenStack

        在随后举行的圆桌论坛上,国家电网黑龙江电力信通公司副总经理冯宇宏、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灾备云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于浩与联想OpenStack私有云项目经理赵明、EasyStack CTO刘国辉一起就OpenStack应用进行探讨与展望。

 
 圆桌论坛
 

嘉宾精彩观点:

  黑龙江电力信通冯总:OpenStack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希望在安全层面有更好地土壤去生长。

    电信灾备云服务事业部于总:在技术方面美国具备先天优势,中国可以通过市场换取技术和产业发展,相信开源有机会“弯道超车”!
 
    联想赵总:要逐渐的走向自主,联想的“Great Wall Exit (长城退出计划)”通过把x86加入原来Power专有系统中。从2012年开始,联想的专有系统在以指数级别缩小,开放系统部署速度加快,但由于虚拟化软件的原因成本仍然偏高。选择EasyStack是正确的选择,国外的OpenStack公司由于沟通原因无法选择。联想与EasyStack一同进行企业实践,还提供代码,并培训技术专家,尊重社区贡献,不会更改太多代码,系统未来可以顺畅升级。
 
    EasyStack CTO刘国辉:学会站在用户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需求与痛点,以中长期的角度选出一条路线,才是技术与业务融合之路。
 

OpenStack+企业实践论坛,启动行业云化之旅
 
        从2010年发起的OpenStack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开源云计算项目。经过接近五年的发展,OpenStack已经从哇哇坠地的”婴儿“,逐渐成为发展成为事实上的企业基础架构云平台标准。OpenStack的实践已经从互联网深入到金融、电信、视频、制造、零售、能源等传统行业,推动行业拥抱“互联网+”,向智能化、云服务化转型,使IT成为业务变革与进化的基础。
 
        在刚刚结束结束的2015可信云服务大会上,工信部宣布OpenStack中国联盟筹备启动,作为首批成员的EasyStack希望通过与产业生态合作来推动OpenStack在中国的企业级的落地和进程。
 
        EasyStack的“OpenStack+”系列活动将持续举办,聚拢产业势头,贡献更多地第一手的、大规模的、实际的企业落地实践。
 
        据了解,继北京成功举办之后,“OpenStack+”企业实践论坛还将在上海、广州、杭州等地继续举行。

        参加OpenStack+企业实践论坛,启动行业云化之旅!
 
关于EasyStack

         EasyStack由来自IBM中国研发中心的OpenStack核心技术人员在2014年2月创立,2014年7月完成来自蓝驰创投的200万美元A轮投资,2015年5月完成由如山创投领投、盈动投资和蓝驰创投跟投的1600万美元B轮融资。
 
        EasyStack推出的ESCloud是一个“极致OpenStack企业级云平台”,其高可靠设计使之区别并领先于其它OpenStack发行版,可用于承载核心业务的中大规模云计算环境;ESCloud深入优化计算、存储以及网络性能,从KVM、OVS、CEPH等最底层技术开始源代码级优化,最终提供接近物理硬件能力的计算、存储和网络性能。
 
        ESCloud云管理平台具有极高的开放性,屏蔽底层不同品牌、不同技术、不同用途的资源带来的管理复杂度,兼容各种品牌的商业存储设备和Power小型机,100%兼容OpenStack API。ESCloud采用“交钥匙”的方式,极大地简化了OpenStack的复杂度,为客户提供贯穿选型、验证、测试、部署、运维的全程极致用户体验和全生命周期服务。
 
        EasyStack坚持开放云计算理念,借助OpenStack的开放架构与英特尔、联想、HP、IBM 、中软国际、EMC、NETAPP等众多合作伙伴培育开放、共赢的云生态系统。秉承开源开放理念,持续参与社区核心功能开发,社区代码贡献亚洲排名前列,致力于做亚太地区开源领域最优秀的云计算创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