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促恒顺集团转型加速度

        “百年老店”恒顺集团的转型之路,正因系统实施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改造,显得步履轻盈、身形矫健。
 
       7月底,恒顺异地扩建的5万吨料酒项目,已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在一幢新建厂房内,一台台大型设备组建的生产线蔚为壮观,从原料浸泡、蒸煮到发酵再到压滤,差不多所有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
 
       这是一个技改扩能项目,相比既有镇江荣炳厂区年产万吨的料酒生产线,扩建后的新项目不仅产能提高数倍,而且产品品质更加可控与稳定。同时,随着设备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车间用工急剧下降。参与设备调试的集团信息管理部长苏欣宁介绍,原先一条生产线需要工人100多名,现在用工仅为“个位数”。
 
       料酒项目只是恒顺“技改促转型”的一个缩影。集团总经理聂旭东说,自确定“聚焦主业”战略以来,转型升级是恒顺近年最重要的发展主题。如何让一个传统的调味品产业,攀向生命力强大的“中高端”?百年恒顺面临扩大产能、提高效益和确保食品安全的“三大任务”,而基于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改造,正可以“一箭三雕”。
 
       去年3月12日,恒顺醋业成功定向增发股票6.9亿元,用于10万吨高端醋产品灌装生产线项目的建设。该项目运用全自动化灌装技术,提升醋产品的包装速度和效率,进而扩大集团的食醋产能。正是通过这种生产效率和产能的“连锁提升”,去年以来集团所有子公司的产能和产量都得到扩张,如位于重庆的云阳公司产量提高150%。
 
       提升产品的食用安全,是恒顺进行技术改造的另一大目的。聂旭东透露,目前集团制订了三年信息化规划,计划斥资数亿元构建一个产品的全流程信息化控制体系。该体系可对所有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关键工序、重要节点,进行数据生成和采集,进而数字化管控工艺、成本、产品质量安全等。
 
       全生命周期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这个庞大信息化控制体系的一部分。苏欣宁以香醋产品为例,向笔者介绍了其强大功能:醋产品早在原材料生长阶段就已纳入信息化控制中,通过物联网技术,稻米生长时用药、施肥甚至农田土壤的温度、湿度,都能实时监控并予以数据采集;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的产品是何状态、达到什么指标,同样有数据记录;出厂后,每瓶醋由哪个经销商和超市,销到哪个地区甚至哪位消费者手上,也会有数据跟踪。
 
       “最终,恒顺香醋从酿造前的稻米到最终被食用,全生命周期都有数据跟踪和管控,哪个环节出问题都能即时查清。这种全程可追溯体系,将给消费者以极大的食品安全信心。”苏欣宁介绍,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的建设目前成效初显,前期项目成果已通过国家工信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移动营销管理系统也属于信息化控制体系。这一系统可对产品从出厂经由物流到经销商仓库、分销商物价直至售出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管理,各经销商的库存多少、何时补货、地区间有无串货等情况均能一目了然,极大提升了恒顺产品营销的能力与效益。
 
       镇江市经信委主任薛峰认为,恒顺集团目前实施的多个技改项目,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结合的典范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恰恰证明,“两化融合”对于当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性意义。